饲养怪物的男妈妈[克苏鲁](386)
丰绅和卓是皇帝在壮年时期的孩子,那时,海晏河清国泰民安。
丰绅和卓出生的时机太巧了,他是步入老年期的皇帝身体依然康健,那方面还龙精虎猛的最好证明。
因此他一出生,他的母亲就被封了贵妃,可以说,他母族的荣耀是因为他而更上一层楼的。
丰绅和卓十岁那年,有了一个亲生的弟弟。
也就是这年,中宫驾崩,他的母亲凭借第二个孩子,被晋升为了皇贵妃。
外家因为怕这样泼天的富贵反而让步入老年期愈发多疑的皇帝忌惮,干脆辞去了官职,还上交了一份手下军队内部关系网的密函。
皇帝认可丰绅和卓外家的忠诚,为了回报这份忠诚,对两个孩子的教育越发上心,常常把他们接到身边,亲自教育。
而这时,皇帝最大的孩子,已经是而立之年了。
还未真正老去的皇帝,比起羽翼丰满的大儿子,当然更喜欢小儿子。
皇帝越喜欢丰绅和卓兄弟俩,就越忌惮那些已经成年的盯着他皇位的皇子。
不过对兄弟俩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丰绅和卓善武,老喜欢在练武场混,弟弟则性格安静,能老老实实坐在书房里,陪着皇帝看一下午奏折,自己也完成功课。
皇帝的心中便有了思量。
丰绅和卓日渐长大,他有聪明且本分的母亲,教育他适当避嫌,所以他成年之后就很少去书房了。
等后来,他在皇帝的有意成全下,请命去北疆监军之时,临行之际,他才发现,皇帝竟然在教育弟弟帝王心术。
他赶紧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母亲。
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同时也是绝不可让外人知道的催命符——丰绅和卓最大的几个兄长,已经年近四十了。
皇帝一天天衰老,而弟弟才多大?
弟弟比大皇子的儿子年纪还小上七八岁。
皇帝爱惜他看重他,可其他皇子会怎么看他?
丰绅和卓这时才知道,为何皇帝从来不忌惮自己碰军权。
他是在为弟弟将来继承大统铺路。
带着这样的信念,丰绅和卓随军开赴北疆。
一场场胜利的消息被传回紫禁城,随着弟弟一天天长大,依旧被皇帝亲自教育着。
所有人都看出了皇帝到底属意谁。
没有一个帝王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皇帝也是。
他在壮年的时候,大的孩子们又有了孩子,还老惦记他的位置,他怎么可能毫无反应?
壮年时期,他有了丰绅和卓,倍加宠爱,丰绅和卓从小就机灵,小小年纪在骑射武艺上就有建树。
十年后,当皇帝步入老年期,更是有了乖巧的弟弟,一个擅长学习能够从他这继承所有帝王心术,延续他的治国理念的优秀继承人。
等到弟弟长成,皇帝的生命刚刚好来到终点——这是多么完美的继承?
丰绅和卓兄弟俩出现的时间太巧了。
他们一个得到了皇帝的所有宠爱,成为了了不起的将军,手握重权。
一个被从小带在身边教育,是皇帝治国思想的延续。
每当朝臣们上书要求皇帝立弟弟为太子,远在北疆的丰绅和卓就越是害怕。
他害怕会出岔子。
于是打起仗来不要命似的,把预计还要拉扯好多年的战事提前完成。
北疆就此统一。
带着军功,丰绅和卓快马加鞭,先军队一步回京城。
刚到嘉峪关,他就得到了他母亲,整个后宫最尊贵的皇贵妃娘娘病逝的消息。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皇帝的亲笔信,告诉他,真的只是病逝不是被害。
皇帝还催促他快一点回宫,要对他论功行赏。
亲笔信里有浓浓的父亲对儿子的思念,说他是大清第一巴图鲁,最让他骄傲的儿子。
还说丰绅和卓可以直接骑马带刀进入金銮殿,让大臣们都看看他有多么优秀的儿子,不输任何一个武将家的孩子。
丰绅和卓虽然因为母亲的死伤感万分,却在皇帝的父爱之言下,重新收拾了心情,继续快马加鞭。
只是等到他的,不是论功行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宫变,在他回来的前一晚上,就结束了。
丰绅和卓的马蹄,前一刻还踩着京城的姑娘们从高楼上抛下的鲜花和手绢,带着一路的幽香和按打算的战功,奔进高高的宫墙内。
下一秒,宫门被关上。
丰绅和卓来不及勒马,陪他征战多年的宝马被绳子绊倒,他也摔了下来。
他被在紫禁城内从未经历过战事的侍卫卸去了铠甲,以非常屈辱的姿势拖进了金銮殿。
这几年,那些早就不惑之年的兄长们你争我夺,有些死了,有些被抄家流放,有些早早被驱逐出了权力的中心。
最终还是老的辣,还活着的里面年龄最大的那个正坐在龙椅上,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
丰绅和卓的罪名是宫内纵马,带刀进入皇宫,企图对新帝不利。
他在北疆太久了,他忠厚老实的外家,早已不是皇贵妃还是贵妃那年的权力滔天。
他的皇贵妃母亲死了。
他最最尊贵的皇帝父亲也死了。
能为他撑腰的军队还在路上,戍边军不得回京,能回京的,不过几万人。
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人敢为他说话。
甚至朝堂之上,早就换过血了,现在全是新帝的人,不服他的,下场绝不会好。
丰绅和卓被下了大狱,还好是天牢不是地牢,环境好点——聊胜于无。
在这里,他见到了他最担心的弟弟。
弟弟没被用刑,丰绅和卓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