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赐林夫人(23)
黛玉与文皎搭手下了船,说得几句话,似有所感,往林海那边一看,不禁脱口而出:“爹爹!”
文皎听了,随着黛玉的目光看过去,因太远,自己又带着帷帽,看不清面容,只能看见那人身材修长清瘦,颇有风骨。
文皎想了想,便屈膝行了一个福礼,见那边林海似是一愣,也作揖回礼。
文皎便摸摸黛玉的头,笑到:“既然你父亲已经来了,我就先走了,想来你一年没在家中,你们父女也彼此想念得很,我不耽误你父亲来接你了。反正过不了几日……”
说到一半,文皎自悔失言,便一低头,说道:“我可走了。”
黛玉也一愣,欲想玩笑一句,想想又不妥当,便只笑着应是,看文皎上了车,往城中去了。
这厢苏家的车行得远了,林海方上前来。黛玉便似乳燕投林一般,小步跑至林海跟前。
林海恐黛玉摔了,也急行几步,接住黛玉,听黛玉诉说这一年的思念之情。见黛玉人也高了,脸上也长了些肉,不禁大感安慰。
许嬷嬷便劝道:“老爷,既然接到了姑娘,不如先回家罢。毕竟港口风大,姑娘身子才好些,也不能久呆在此啊。再者姑娘一路也劳累了,不如早些回家歇着罢。”
林海道:“很是。”于是再劝慰黛玉几句,父女二人便各自上了车轿,一路回家去了。
苏家已经在扬州离林府两条街买得一所三进宅子。
本是想租到一所合适的宅子便罢,谁知正好有一所三进院儿,前主人急着脱手,一应房舍家居都是新的,带得一个小花园子,景致也好,略收拾就能住人了。
因此便四百两银子买得这一处宅子,也当做文皎的陪嫁。
郑嬷嬷比文皎早一旬出发,又查看过一边屋子,将此处收拾得极为妥当。因苏二爷和文皎虽是兄妹,但到底男女有别。
所以一院三进,男仆暂住在前头倒座房内,苏二爷住正院,两边厢房都是空的,只西厢房靠着二门那边的角房做了厨房,仆妇等住后面后罩房,文皎便安置在跨院花园子里。
郑嬷嬷知苏二爷和文皎舟车劳顿,早已安排好了人烧水,预备先给文皎沐浴,饭食汤水等自不必说。
听说文皎一路晕船,又见文皎腰肢儿又细了些,面色也不似在家时红润了,郑嬷嬷愁道:“新娘子可不能没有好气色,幸好离正日子还有几天,二小姐也好好进补进补。”
听郑嬷嬷一说,文皎才意识到,离与林如海成婚便只有□□天了。
虽然已经给自己做了半年的心理建设,只是当意识到这一天即将到来的时候,文皎还是对自己将要嫁给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四十一岁娶过妻,有好几房妾室,还有一个女儿的中老年男子,发自内心的,不情愿。
是二婚也就算了,贾敏已经仙逝,总不可能和现代离婚的某些前妻一样冲出来和现任抢老公。
但是想到只有一根老黄瓜还可能会和别的女人公用,文皎想想都要晕了。
不过就算高贵如苏皇后,不是也要和其它女人分享同一个丈夫吗?甚至还要心甘情愿的忙碌两个月给丈夫挑选靠谱的小妾。
苏尚书和白夫人如此恩爱,也免不得还有两个老姨娘在屋里呢。
这个时代的人把屋里有妾分别当做男人的面子考核项和女人的贤惠考核项之一。古代的女子能过得如同韩氏一样自在,绝对是上辈子积了大福。
总比困在宫里一辈子,做一辈子奴才强嘛。
想得再多,该嫁还是得嫁,想也没用。船到桥头自然直,大不了和林海圈叉的时候就当自己免费去大/保/健了嘛。
平时就当做事业上的合伙人,共同抚养黛玉。如果能把林海的身子也调理好,能生个儿子往后自己和黛玉也有依靠就最好了。
于是文皎索性不想了,准备当一回缩头乌龟,好好过几天每日吃吃喝喝睡睡的养猪日子,度过她穿过来十几年仅有几日的轻松闲适的时光。
这花园子还景致不错,四面花草树木,中间带一个小湖,逛几天也逛不腻。
谁知文皎这边刚调整完心态,那边林府就差人送来四色家常点心。
送来的人还传话说是他家大人特特吩咐给苏二小姐送来的,说是府里厨子做得最好的几样点心,请苏小姐品尝。
听郑嬷嬷原样传了话,又感受到郑嬷嬷和身边丫鬟们似有似无的暧昧的目光,文皎心中薄怒,这林海,什么意思!
这么大岁数了,才见过一面(如果脸都没看清楚就算见面的话)就送东西!难不成原书里面写的和贾敏情深都是假的?他本来是个花心大萝卜?
不管文皎怎么想,那几盘点心都在那里散发着香甜的气息。所以文皎一面心内吐槽,一面伸手拿了一块点心,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郑嬷嬷心内却道:阿弥陀佛,林大人若是对二小姐满意,两人相处的好,自己回去也好交差了。
然而那边林海吩咐人送点心时,心中并没什么绮思蜜意。
只不过听许嬷嬷回话,感激文皎对黛玉的照顾,想略表谢意,不使自己心里过于惭愧。只是送什么都不太合适,只得送些家常点心。
那听吩咐送东西的人又会错了意,所以传话时语气难免令人多想,因此苏府的人都误会了。
会错意的也并不止苏府。林府后院内,曹姨娘险没又扯烂一条帕子。
沈姨娘摸摸自己绣了好几个月的针线活计,垂首想了半日。甚至另两个已开始念佛养老的姨娘,心内也稍稍起了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