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赐林夫人(314)
文皎又把黛玉那边的库房账册拿了过来,笑道:“知道你能干,这回就让你自己收拾往西北带去的东西。”
“俗话说,‘穷家富路’。再说咱们到了那边,总督府估计就是个空房子,什么都没有。”
“所以你日常要用的东西,小到脸盆毛巾笔墨纸砚,大到澡盆屏风罗汉床,能带的都带上。”
“若是有忘了的,不说现买又废人力又使钱,就怕一时买不着使习惯的和你心意的,免不得你就要委屈了。”
黛玉边听边点头,文皎又嘱咐道:“特别是多带两件大毛衣裳皮靴子。等到了甘州正好是大冬天,可别冻坏了。”
说完这句,文皎打量了一下黛玉的身高,看她今年比去岁高了三寸不止,便问白露道:“今年的大毛衣裳都做好了没有?”
白露赶紧回道:“天冷了,针线上说这两日就进上来。”
文皎点点头道:“去开箱子再找好的狐貍皮,告诉针线上,再给姑娘放上两寸做两件。”省得黛玉这两个月再窜了个子,明年春日斗篷短了不美。
看黛玉坐在那里笑得眼角眉梢都是喜意,文皎心里也美滋滋的,催她道:“快回去收拾去罢。”
“顺带替我告诉葛先生和清儿,说咱们大约十月中旬就要出门儿,让她们也快些收拾。”
黛玉答应了一声,跳下炕穿上薄靴就要走,走了两步却回过头来,犹豫着问道:“娘,那英莲姐姐和封姨那边……”
文皎眉心微微一皱,笑道:“你只和清儿说一声就行,英莲那边,一会儿我忙完了这边亲自过去。”
黛玉便又走回来文皎身边,笑求道:“那娘可和封姨好好说说,要不然咱们都走了,英莲姐姐一个人在家,多寂寞呀。”
文皎笑着安抚道:“放心。”
看黛玉走了,文皎揉一揉太阳穴,闭着眼睛靠在靠枕上,一桩一桩吩咐道:“白露,你走之前就不用来我身边伺候了,去陈嬷嬷那儿学着怎么看护青玉。”
“陈嬷嬷年纪大了,这长途奔波经受不住,让她留下来看家罢。”
“往后我就把青玉交到你手上了,等咱们在西北安定下来,再预备你和小陈太医的……”
说到这里,文皎故意拉长了语调儿,还睁开一只眼睛朝着白露眨眨眼。
屋子里七八个丫头都听见了,白露一边红着脸,一边行礼郑重答应道:“夫人放心,大少爷绝不会出一点差错。”
白露的能力文皎是信得过的,笑着点点头,白露从此便收拾东西到了青玉身边。
这时候正好去看日子的人回来回报说道十月二十一是黄道吉日,文皎一算就只有二十五天。
二十五天里就要举家搬去西北,还要留出几日来请亲戚朋友们吃饭,还要入宫谢恩,事情千头万绪,饶是文皎已经先打好了腹稿,也觉得真是繁琐至极。
而且走之前林海是帮不上什么忙了,他才升了职,此去又责任重大,估计日日都得留在宫里,或是查阅川陕甘三地经济民生案件各项事宜。
文皎只好打起精神来一一打点。
正好此时林平林安许嬷嬷陈嬷嬷都带着人发完了赏钱,并厨房扫洒等各处的管事都来到正院听令。
文皎端正坐好,命玉雪把她前两日誊抄下来的人名给许嬷嬷发了一份,吩咐道:“十月二十一上路,让这里头的人都准备好收拾东西跟着出门。”
许嬷嬷下去了,文皎又吩咐林安总负责打包行李物品,林平负责打点出行的车辆马匹,林明负责把带去的柴炭烛火打点够数等等。
十几个管家人人有事做都下去了,文皎也说得嗓子冒烟,紧着灌了两口茶,抬头一看时辰钟,这就要到吃午饭的时候了。
文皎喝完两杯茶起身道:“走,咱们今日中午到封姐姐那里吃饭去。”
太监来宣旨时正好文皎葛娘子和女孩子们都在上课。文皎和黛玉去接旨了,林先生李先生这边课却没停。
黛玉从文皎屋里出来,想起来先生们还在上课,本来想立时告诉陆清,也只好先回自己院子里,开始和文皎一样打点起事体来。
她不到一个时辰,就把院子里二十一个人谁去谁不去安排好了。
锦香兰香和雪雁都是府里的家生子。从私心上讲,锦香兰香在黛玉身边做了四年多大丫头,眼看再有二三年就功成身退,怎么会这时候离了姑娘留下来?
从主仆情分上来说,她们姑娘着实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姑娘,她们不跟着去,心里也舍不得。所以锦香兰香听见问,一点儿也没犹豫就要跟去。
雪雁也是从四五岁开始就服侍在黛玉身边,虽然是林家的家生子,可她爹娘还有别的孩子,她在不在跟前也差不多。
晴雯更不必说,在林府呆了四五年,早一心一意把林府当做自己的家,黛玉去哪她就跟着去哪。
王嬷嬷年纪大了,黛玉便请她留下来看着院子,等她往后回来再住。
另外四个三等丫头都是后头换过,文皎自外面买来调理过的小丫头,自然也都跟着去。
倒是粗使婆子里有一个年纪过了五十岁,另一个身上有些病痛。
粗使丫头里有一个快到了年纪,今年二十一岁,还有一个和她六十多的奶奶相依为命。
这四个人就都留下,和王嬷嬷一起看着院子了。
黛玉挑完了人,看看时辰钟,便出门要去园子里接陆清英莲。
她才出了院门,就碰见文皎。文皎拦着她笑道:“我去找你封姨吃饭,你一会儿带着英莲清儿去你葛姨那边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