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赐林夫人(391)
虽然今年过年没什么近亲朋友在旁,但不用进宫领宴,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呆着,文皎觉得比在京里过年还快活些。
过年各样事情文皎早都处置完毕,对联福字也前两日便贴完。
一大早祭拜完了祖宗先人,文皎就和林海黛玉青玉一起窝在屋子里,一家人一起享受一年里难得的清闲时光。
等到了子正,黛玉青玉两个团团在地上拜年行礼,祝父亲母亲今年也平安如意,万事顺遂。
林海和文皎拉着手相视一笑,给两个孩子每人一个大红包。
荣国府梨香院里(注1),宝钗也盈盈给薛姨妈拜了个年。
薛姨妈赶紧扶女儿起来,往她手里塞了个大红包,拉着宝钗的手感叹道:“咱们宝钗今年十五岁,正经是个大姑娘了。”
世间做娘的心都一样,盼着姑娘这辈子能嫁个好人家,一生富足顺遂。
若是宝钗仍在家中,薛姨妈早就开始给女儿打算起来了。
可宝钗现在是慧纯郡主身边伴读,七品赞善,是皇家的人。
若是皇后娘娘没有旨意下来,伴读家中是不许先定下婚事,换庚帖合八字的。但两家里暗地先说好了却不禁着。
而且慧纯郡主是先三皇子唯一留下来的女儿,不管朝局如何,慧纯郡主的身份都稳稳的立在那里。
薛姨妈算一算慧纯郡主的年纪,终于把宝钗到家这几天她心里一直翻过来滚过去的话问了出来:“宝儿,你心里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她先不等宝钗答话,接着说道:“宝儿心里是个有主意的,妈一直都知道。不管是我还是你哥哥,或是我们两个加在一起,都不如宝儿一个有主意。”
“可你年岁现在到了,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也该和妈说说,好叫妈心里有个底才是啊。”
宝钗心中一动,先不答,而是笑问薛姨妈道:“妈妈心里是不是有主意了?”
薛姨妈笑叹道:“我就知道瞒不过宝儿。”
“你姨妈家的宝兄弟,你还记不记得?”
宝钗一笑,点点头,又问薛姨妈道:“是不是姨妈来找过妈妈?我说呢,怎么这两日老太太和姨妈看我都好像是有事儿似的。”
薛姨妈观宝钗的神情,便知宝钗不甚愿意。
她叹息一声,拍一拍宝钗的手,说道:“不是妈耳根子软,听了人家两句话就觉得好。”
“我算了算日子,等宝儿能出宫成婚,最早也得十八九二十了。京中各家子弟,到了这个年岁,哪里还有好的剩下来?”
“你宝兄弟恰是小你两岁,等你出了宫,正好预备婚事。”
“且听你姨妈说,这两年宝玉读书甚是上进。等过了年他便要去考国子监,再有几年便去考举人。”
“不是我说,宝玉这孩子小时候虽然不爱读书,但他一认真起来,学得还真是不赖。”
“而且贾家又是咱们家亲戚,亲上加亲,知根知底,不比外头那些不知道底细的强?
“宝玉也常来我这里请安,这孩子做人做事也没得挑剔。连下人丫头他都不说重话,等你和他成了婚,他自然更加爱护你了。”
宝钗听薛姨妈说完这一大篇话,只问了一句,就叫薛姨妈哑口无言:“妈妈不是说借了姨妈二十万银子盖园子?若是我和宝兄弟成了婚,这二十万银子贾家是不是就不用还了?”
她看薛姨妈不答话,心中就明白过来,起身冷笑道:“姨妈真是打得好主意!”
“连苏夫人那么高门贵女,皇后娘娘亲妹,嫁妆也就十万两。她就拿一个儿子,想换咱们家二十万银子?宝兄弟怎么不改名叫做宝金银呢?”
“妈妈还说自己耳根子不软,怎么行事还是这么……这么糊涂!”
薛姨妈急得拉宝钗的手道:“哎呀,我也没答应她,不是先来问宝儿了。大过年的,好容易回家一趟,宝儿快别生气了。”
宝钗坐回到炕上,叹气道:“不是我非要大过年的和妈妈生气,实在是……”
薛姨妈搂住宝钗,摇晃着她道:“妈就是想,银子不银子的也无所谓,只要宝儿日后过得舒心顺意,那二十万银子不要也罢。”
“再说,宝玉到底是贤妃娘娘的亲弟弟,往后贤妃娘娘若生下一子半女,宝玉也考中进士做了官,老太君又那么疼爱宝玉,这贾府不还是宝儿做主?”
“我知道宝儿志向远大,一个荣国府,也够宝儿施展得开了。”
宝钗知道妈妈都是为了她打算,又听妈妈这么柔声的哄她,再想想这一年以来,她在宫里,哥哥在四川,妈妈身边只有贾家这些亲戚陪着,妈妈就算对贾家心软些,也是应该的。
但该说清楚的还是得和妈妈说。
宝钗靠在薛姨妈怀里,一项一项和薛姨妈分辨道:“妈妈,宝兄弟虽然得老太太疼爱,又是贤妃娘娘的亲弟弟,可姨妈到底是二房的人。”
“贾家的爵位在大老爷身上,往后也是传给琏二哥哥,再不然就是传给M哥儿。没有个儿子孙子都在,爵位反倒传给侄子的。”
“二来,贤妃娘娘虽然受宠,往后生儿育女不是难事。只是太子已立,宫里皇后娘娘有二子一女,两位贵妃娘娘也都有孩子。”
“就算贤妃娘娘生育了子女,最多也就是亲王公主。亲王还有王妃家的亲戚,公主还有驸马家的亲戚,一个婶子又能沾多少光?”
“贤妃娘娘就是再得宠,难道还能说动皇上不顾规矩礼法,把荣国府的爵位给宝玉不成?”
“我已经是慧纯郡主的伴读,和皇家自有联系。而且慧纯郡主身份……我不宜再和皇上的皇子皇女扯上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