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赐林夫人(667)
中等或是小户人家大多雇的是大户人家出来养老的嬷嬷或是放出来的丫头,年例多则一二百两,少则三四十两。
贾府给鸳鸯一百银子的年例,只陪着老太太说话,着实不算少了。
鸳鸯亲爹娘亲哥嫂都是糊涂的,心中自认若不是老太太,她决不会有现在这样好日子。
她视老太太为恩人,自然十分愿意,又说不要年例的话,被迎春死劝着拿了。
她再回家和公婆丈夫一说,她婆家见只是说说话就有一年一百银子拿,又是老太太身边,很有体面,自然愿意。
鸳鸯的丈夫本就是王熙凤精心挑的,婆家是世代木匠,开着木匠铺子,日子富足,丈夫人生得不赖,又知道上进,公婆也慈和。
他们见鸳鸯嫁妆丰厚,人也生得好,女红管家样样来得,性子柔中带刚,竟然还识几个字,本就十分满意。如今看鸳鸯又回到贾府做嬷嬷,更是待她无有不依的。
因鸳鸯本姓金,她回到贾母身边,人人都称一声“金嬷嬷”。
贾母身边既有了鸳鸯重新回来劝解,渐渐心绪平复了些,且鸳鸯名为陪贾母说话,实则渐渐又接手了贾母身边诸事,这些人也都听惯了鸳鸯指使,院子里也不再动不动鸡飞狗跳。
荣禧堂正院里,平儿给王熙凤递了杯热茶,笑道:“可算是安静了,奶奶也可放下一桩心事。”
王熙凤接茶啜饮一口,看着平儿笑问道:“傻丫头,你以为这就完了?”
“现今是各国公府还没修缮好,大冬日里,下着雪,也不好开土动工,老太太闹了一个来月,也没什么意思,才暂且安静。等明年春日燕国公回来走马上任,老太太且还得有几场闹腾呢。”
“咱们府上后院是连着园子的,园子既是燕国公家的,就得和咱家隔开,修墙叮叮当当,不得传到老太太院子里?”
王熙凤低头又喝了几口茶,平儿道:“说起来,这园子本是为了贤妃娘娘省亲建的,花了百八十万银子费了多少精神。如今就这么归了别人家,就是我心里也有些想头。”
把茶杯往平儿手上一放,王熙凤摇头道:“平儿,别人糊涂罢了,你是我身边第一个信重的人,你可不能糊涂。”
平儿忙道:“请奶奶指教。”
王熙凤道:“这园子咱们已经捐了出去,换回圣上的嘉奖和奖赏,这园子要分给谁都是圣上的高兴,和咱们已经没关系了。”
“现今分给了楚国公家,倒比给别人家好。一来林大姑娘到底有咱们家的血脉,看在林大姑娘份上,邻里关系便不会差。这几年我去过林家两回,他们家家风甚严,只要咱们以礼待人,那边不会这样。”
“二来么,楚国公如今炙手可热,林家在朝一天,皇上就会记着他家一天。就是林家不在朝了,还有苏夫人这一层在,皇上怎么也忘不了他家。”
“既忘不了他家,就会想到他家的园子本是咱们家捐的,咱们好歹也能在皇上面前多留点面子情儿。宋国公卫国公都在青海,凉国公在渤海,都不在京中,哪有给楚国公家好?”
王熙凤如此这般分析了一回,平儿叹道:“还是奶奶思虑得周全。”
“只是这话虽在理,却不好和老太太说。到时候楚国公搬进隔壁,在园子里有个宴客丝竹戏曲声传来,老太太又该心里不痛快了。”
王熙凤叹道:“这有何法,老太太是钻了牛角尖了,她自己想不明白,旁人说一万句也没用。”
“闹去罢,只要不闹大了,也没什么。老太太虽然左了性子,到底心里还是明白的,这些话她只会家里说说,绝不会外头露出去的。”
“你想想老太太今年活了七十一岁,除了对两房偏心些外,还有哪点儿做得不好?咱们家里若不是有老太太撑着,估计也不比那头好到哪儿去。”
平儿心里知王熙凤说的是从前的宁府,默默点头。
王熙凤又道:“我虽是大房的人,不愿意老太太对二房偏心,可就咱们老爷以前那样儿,悖我是做娘的,我也看不惯。”
平儿便也叹道:“这倒是了。也就是老爷进过一回牢狱吃了板子才大略有个畏惧,若不然,奶奶岂能现在这样省心呢?”
王熙凤笑道:“我可得好好趁着生养这个孩子的功夫省心两年,等他周岁了我再出山,老太太怎么也想明白了罢。”
她又朝平儿招手,压低了声音道:“老太太总想着若是敏姑姑还在该如何如何,却没想过若是敏姑姑还在,楚国公没娶苏夫人,他估计也不会成国公了。”
平儿疑惑道:“奶奶,这又是怎么说?”
王熙凤把她拉到身边坐着,细和她说道:“你想,圣上当年要给楚国公赐婚,那时楚国公就已是二品的右都御史,敏姑姑没留下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就算是续弦,赐个四五品家的姑娘也配得上。”
“可圣上就是不怕麻烦,把苏夫人记入苏家族谱给赐了婚,你想想这里头的事,难道不是皇上想让楚国公成了自家亲戚,才好用他的意思?”
“从前我不懂这些朝政上的事,你也不懂,这几年我却越琢磨越有意思。”
王熙凤说得双眼放光:“发旨那日老太太哭,我就想了,你说皇上若真疼爱苏夫人,视作亲妹,便不会把她记入苏家族谱后赐婚给楚国公,到底是续弦。找一个头婚的青年才俊,也未必比楚国公差多少。”
“皇上要把承恩公家的姑娘嫁给楚国公,不是正好稳稳压了敏姑姑的出身一头?换做略低些出身的姑娘,未必能有这底气直接和咱家淡了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