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悬灵温明(45)

作者: 馀事勿取 阅读记录

静影点点头。

“那这次留下看家的就是……”

“等下!”浮光警惕起来,“你们不会是想让我留下……”

“不行!”

浮光蹿到蒙云面前。

“你们不能留我一个人啊!我怎么说也是苏州来的,苏州的地界我还是熟悉的,我可以给你们带路啊!”

“带路倒不必,”蒙云按着她的肩膀坐下,“你好好留下看家,你的任务很重要。”

“什么任务?”浮光瞪圆双眼。

“要是有官员上门找我就说我不在。”

“那您不妨往门口拴条恶犬,人一来就把人都吓走。”

浮光怨气冲天地磨着牙。

“浮光。”

“铺子里的生意还要人照应,再说如果真有急事,朝廷能联系到我的就只剩你了,你还是留下吧。”

苏心暮拍拍她的肩:“想要什么?我给你带回来。”

“不用,你们完完整整地回来就行了。”

浮光阴恻恻地瞪了一眼静影,后者仍是喝茶,对她的话毫无反应。

浮光在心里狠狠给他记上了一笔账。

计划敲定,蒙云带着苏心暮和静影就准备出发了。

盛夏时节下苏杭两州,断不可能避开游人如织。

此时的苏州正值商贾采买货物,开办唱卖的时候。沿着江水南下,江面上已是货船与画舫争渡的场面了。

都说江南贸易兴旺,连他们路过大大小小佛寺的时候,连寺庙都在举办唱卖,竞售法宝和僧人的遗物。

苏州有名的开元寺外,苏心暮拜别寺内僧人,从山门走了出来。山门外,蒙云他们的马车在等。

苏心暮掀开车帘,登上车来,蒙云和静影仿佛如出一辙般对面坐着,均是右手持茶杯,左手端茶盘的样子。乍一看好似两尊佛像。

苏心暮眼底忽然一阵抽搐。她好像理解了浮光跟静影不对付的原因。

“你回来得也太快了。”蒙云放下茶杯,“有线索吗?”

“没有,寺里的师傅说附魔杵的工艺他们从没见过,说明这东西未曾在苏州流传过。”

苏心暮取出附魔杵,又放进了带来的包袱里。

“苏姑娘,你不在寺里上炷香再走吗?”静影看向她,“我们晚一点启程也能赶得上唱卖。”

“不用。”

苏心暮明白静影指的是什么,苏州离无锋宗不远,静影大约是以为苏心暮无论如何都要祭奠门众的。

“那就走吧。”

蒙云适时地开口,示意车夫驾车。

“不过我倒是发现一件事,”苏心暮道,“这里与住持同辈的僧人们大多都是渡字辈的。”

“渡字辈?”

蒙云想起了渡桥。

“难道说这里曾经是渡桥出身的寺庙?”

“我问过一些僧人,他们都说不记得这个名字,或许是已经过去太久了。”

苏心暮道,沉默片刻,又换了副轻松的语气。

“兴许是我们找错了地方也不一定。”

蒙云不发一语。

静影放下茶杯,一会儿看看苏心暮,一会儿看看蒙云。他与浮光不同,没有那么心直口快,他看着二人的样子,就已经明白了他们要找的僧人是谁。即使静影不确定,他也不会主动开口问,更何况,眼前这两人对此显然都没有什么好的回忆。

他还是不问了吧。

静影想。

正如蒙云预估的那样,这个时节来苏州的大部分都是参加通明舫唱卖的商贾。到了港口,不需要问路,仅仅跟随熙攘的人流就到了通明舫所在的李园。

李园地界比他们想象得大得多,而通明舫则十分便捷地安置在李园入园的位置,刚一下马车,三人就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青石牌坊,上有“通明舫”三个大字。

蒙云站在入园处,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客商,还有不少挑着扁担背着箩筐的行脚商,甚至还有拖家带口凑热闹的世家子弟。四下人声鼎沸,热闹得连京城最大的集市都比不上。

与此同时,蒙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这里来往行人太多了,我们恐怕很难找到我们要的东西。”

“也不是很难。”苏心暮从他背后走来,她刚刚拦住了一个客商询问。

“通明舫上的交易也是分行当的,不同的行当有各自交易的当口,我已经问明了药材买卖的位置,我们进去就好。”

蒙云点点头,对苏心暮如此轻车熟路略有惊讶。

三人随着人流登上通往船舫的栈桥,交易档口设置在舫上,而舫后高耸的船楼则是参会的商贾落脚休息的地方,由于并非所有商人都会待到唱卖结束,因此这里的人员流动极大。

静影走在前面,从守门的会众处领回了三枚铜制印章。

“客人请拿好印章,您在舫内进行的所有交易都凭此印章结算,请您回到客房之后用房内的刻具在章上刻下您的姓名,方便我们核对您的交易记录。”

会众客气地将三人让进舫内。蒙云接过印章,转身递给了苏心暮一枚,随即向她伸出手,扶她从栈桥上上船。

苏心暮搭着蒙云的胳膊,稳当地上了船,抬头一看,只见左侧栈桥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过,来不及看清那人的样子,就早他们一步上了船。

苏心暮想看清那人的模样,快走了两步,还是没有追上。

“怎么了?”

蒙云看着她。

“我刚才好像见到了一个熟人。”

苏心暮眨眨眼,那人的背影早已融入熙攘的人群中去了。

进了船舫,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在外部能看到的建筑只有一部分,进入船舫,迎面就是举办集会的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