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暖看了一眼破旧的屋子,其实也没啥东西。
属于可穷可穷的那种。椉
但应该是将姥姥手里的钱给抢走了。
好像家里的粮食也没了。
汪小满带人来的时候,夏新山在地里干活,家里只有姥姥和喜鹊。
夏姥姥不让她拉东西,然后就吵了起来,最后动了手。
夏姥姥怎么打得过汪小满。
所以被气的昏了过去。
夏桂兰气的脸色铁青,大骂道:“老汪家也太欺负人了,是不是将我给你的钱也抢走啦?我现在就去他们家,我就不信了,这世上没有说理的地方了。就算是离婚分割财产,也要面对面的分清楚,这就是进屋明抢了。”椉
宋玉暖觉得有点不对劲:“还是先带我姥姥去医院吧。”
夏姥姥苦笑着,却坚决摇头:“不去,我真的感觉不行了,我憋着这口气,就是想告诉你们一个秘密。”
宋老太顿时瞪大了眼睛。
宋玉暖则是使劲的盯着夏姥姥。
没有,啥剧情都没有呢?
夏桂兰扶起了夏姥姥,嘴里埋怨道:“您都气糊涂了吧,还秘密,咱家能有啥秘密?”
却没想到,夏姥姥从怀里拿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封信。椉
夏桂兰接过来,愣了一下,这是她从来没看到过的照片。
一家五口。
那个大约三四岁的女孩肯定是她了。她和另一个男孩站在一对夫妻的前面。
那个面容英俊又严肃的男人很陌生,绝对不是她去世的父亲。
女子肯定是她的妈妈,一眼就能看出来。
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大约一岁的男孩,乍一看,和阿盛的眉眼很像。
夏新山也愣住了。椉
本就不聪明的脑瓜子嗡嗡的。
其实这是一个离婚不离家,后来又被赶出来的故事。
夏桂兰和夏新山的亲生父亲不是夏姥爷,
她们的亲身父亲远在北都,在农业口工作,他的名字叫夏博文。
夏姥姥叫朱凤,今年六十岁,1920年出生,家住在明城一个小山村,十六岁嫁给了同村的夏二娃,他婚后一个月就跟队伍走了,取了新名字叫夏博文。
两年后,他回来了,在当地主持工作,和朱凤生了两儿一女。
长女就是夏桂兰,出生于1943年,最小的出生在1945年,叫夏新东。椉
其实就是普通夫妻的生活。
朱凤大字不识,但却温柔贤惠。
46年,夏博文又走了。
等再回来,却带回来一个美丽高挑的女人,是他的同事,他说他们情投意合,说他们还志同道合。
和朱凤没有共同语言。
然后就是死活都要离婚。
那时候朱凤在家里侍奉公婆照顾小叔子。椉
最后的结果是离婚不离家。
朱凤为了孩子忍了下来。
她将公婆照顾的很好,又给披麻戴孝的送走,村子里人都夸她。
夏新东是在五岁的时候丢了。
当时她给夏博文写信,可却如石沉大海。
她四处寻找小儿子,却音信皆无。
她回了村,发现女儿和儿子差点没被饿死。椉
后来她被赶出了村子。
是被小叔子一家赶出去的。
再后来,一边找孩子一边流浪,等后来户籍制度严格了,不允许四处乱走,她也正好来到了南山县城的柳树村,走投无路之下,嫁给了无儿无女的夏中。
那人脾气不好,但心肠好。
后半辈子,朱凤也算是顺心。
要说日子穷,除了个别的人家,彼时家家户户都差不多。
宋老太听得瞠目结舌,哎呦我的妈呀,敢情她这个大儿媳妇还是个大干部子弟?椉
可是,又哪里不对的样子。
这时候,已经听蒙了的夏桂兰和夏新山,都坐在夏姥姥的身旁,不可置信的看着她。
夏桂兰嘴唇颤抖着:“那……妈,你怎么……从来没说过,这……是真的吗?”
而且,她怎么没有一点印象呢?
想想自己的年龄,她也不是啥记性好的人,三岁的孩子能记得什么,等亲爹回来估计都没看过她们就离婚走了。
宋老太没吭声。
心里也是恨得牙痒痒。椉
想起了往事,因为恨意,夏姥姥倒是精神了许多。
“我没必要骗你们,当年离婚的时候,那个女人就逼我发誓,从今以后不要对孩子提起夏博文,只当亲生父亲已经死了,否则……”
夏姥姥哭了:“她拿刀抵在我的脖子上,我……我敢不听吗?”
“她出身好,她还有能力,还有夏二娃撑腰,我只能发誓绝口不提。”
宋玉暖盯着夏姥姥的目光不动声色的移开了。
这一次终于将从前不大明白的事情给理顺了。
此时此刻的室内突然变得安静。椉
宋老太实在忍不住了:“你不是发誓了吗,现在为啥要说出来?”
难道要所有人和你一起承担风险?
还是要孩子们认祖归宗?
哎哟我的老天爷啊,不会真的是这样吧?
第130章 悔教夫婿觅封侯
夏姥姥咳嗽了一声,悔恨的说道:“都怪我,我那天去看小暖,她在那哭得伤心,说不喜欢农村。媖
我回去之后就想,过去这么多年了,该是都忘记了,我没别的要求,桂兰和新山也就那样了,新东生死不知。
我就想跟夏二娃求一下,让他给小暖安排进县城的粮站上班,我在广播喇叭里听到他的名字,他管着这一块,我虽然没文化,也知道我外孙女进县城的粮库,也就他一个电话的事儿。
我当时就谁都没说,想成了再告诉你们,可哪里想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