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大院小甜妻(381)

赵副县是不想激动的,可还是忍不住站起来。荍

这个厂子成立,可用不了多少钱。

首先不需要特定的厂房,只要有收购验收的地点和一个仓库就可以。

而且,还不用配备太多的人员。

简直是太适合如今南山县城的现状。

他看着宋玉暖,福至心灵:“小暖,我听说你爷爷可是个老手艺人,心灵手巧,如果能成立工艺品厂,一定聘请你爷爷做顾问,给工资的那种,时间保证自由。”

宋玉暖笑的眉眼弯弯:“哎呀,那我替我爷爷谢谢赵副县。”

赵副县:“你这孩子,说什么谢不谢的,不过,就算是有了手工制品,也就两个产品,按照标准,必须提供五种以上的参展品。”荍

宋玉暖:“距离交易会还有两个月时间,那三个怎么也能弄出来吧。”

“……万一争取不到参展名额呢?”

“事在人为,即便争取不到,咱们也没啥损失的吧?”

赵副县点点头,凉帽是不难卖的。

随后看着宋玉暖。

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宋玉暖。

为了自己家的服装能上交易会,愣是要将南山县城给带出去。荍

但这是大好事。

和从前不同,如今是有一线希望的。

赵副县站不住了,正好寇县在办公室,他马上去找寇县。

宋玉暖走在林荫路上,却忽然想起了八十年代的海黄货。

所谓的海黄就是琼海那边的黄梨木加工出来的工艺品,为了换取更多的外汇,八十年代出口的黄梨木产品各个选料精良制作精美,后来原材料稀缺了,这个倒成了昂贵的收藏品,并且无漏可捡。

可惜的是,就如今几乎都不对内销售。

即便买到了,也不是最好的。荍

这个秋季交易会她想办法促成,还要想办法将这个黄梨木厂子的货都吃掉,等将货都吃掉之后,还要想办法让人重视一下,最好换成别的,但这个运作起来可要小心,弄不好容易招人恨。

如果有一个能替代的可以赚取大量外汇的产品就好了。

这个念头不过眨眼即逝,不该她操心的,就懒得去动脑筋,她得回去设计服装了,还要和县里的印刷厂合作,让他们给制作装衣服的纸袋。

如今彩印技术不成熟,但其实牛皮纸袋一样高级。

这么一想,就觉得缺钱了。

等明天回去问问奶奶手里有多少钱,她这里的两万元也该拿出来了。

第325章 不想告诉小暖

很快的,宋玉暖到了县城的家。鍑

老宋头和宋明波已经发完了货,正在等宋她,问她是回去还是住在这里?

宋玉暖想要回去,还是村子里热闹。

不过要等明天和小姑一起走。

老宋头说:“你小姑临时有事,要后天才能回家。”

宋明波就问宋玉暖:“小舅给你留的作业写完了吗?”

宋玉暖点头:“写完了呀。”说着拿起了作业本放在了挎包里,既然小姑要后天,她就不等了,检查了一下房子,坐着马车就回了村。

半路还拐到河边,大红枣被兄妹两个洗刷的浑身舒泰,又吃了鲜嫩的小草,宋玉暖拿着镰刀割了一大筐放在车上,大红枣是家里的一员,贡献最大也最辛苦。鍑

等到了家里,没想到马翠芬的事儿整个村子都知道了。

是她那大嘴巴的t大嫂说出去的。

和周小花的猜测一样,是离婚了。

杜知青进了厂子,成了工人,和车间主任的女儿好上了,于是,逼着她离婚了,听说就给买了车票,连吃的都没给准备。

马翠芬走的时候带了钱的,可是这一年都花的差不多了。

其实以前的马翠芬是让人羡慕的,嫁了个城里的文化人,还生了一儿一女,这是最美满的家庭配置。

马翠芬能干,不过杜知青也没闲着,在公社的小学当老师,虽然是民办的,可也有口粮和补助。鍑

这如今说变心就变心,真的令人气愤。

不过也就嘴里叫嚣着,真要去海城找杜家人算账,却没人敢去。

主要是海城太遥不可及了。

还有对大城市人的那点子畏惧。

马大嫂在家里又跳又叫,说是离婚的小姑子丢人现眼败坏家风。

马六婶虽然也闹心,可被儿媳妇这么骂也是不高兴的,于是,就吵了起来。

宋老太很想问问马翠芬要不要去厂子里干活,虽然在村里,可也能挣工资,而且待遇和县城的厂子差不多。鍑

但是,有一句话叫上杆子不是买卖。

太主动了也不好。

但话又说回来,翠芬手巧,还会绣花,她这里真的缺她这样的人才。

没想到马六婶找来了。

宋家的房子起的快,几乎村子里的人都来帮忙了。

如今就剩下木工活和细活,还有盘炕搭灶台,这些活老宋头领着两个儿子就能干。

宋玉暖则是正好奇的跟着爷爷忙活,觉得今冬应该很温暖。鍑

不说别的,就光脚踩地板,估计都不会冰脚,还有这热炕,只要烧火做饭,就也跟着热起来。

这回灶房还是在中间,旁边两个灶台,吃饭在专门的客厅里,不是在以前的炕上吃,主要还是为了小暖能适应。

宋玉暖其实还好。

她很是能入乡随俗的。

看到马六婶来了,宋玉暖喊在后面菜园子的宋老太:“奶奶,马六奶奶找你。”

宋玉暖没走,给倒了凉白开,然后知道了马六婶想要翠芬去厂子里上班,翠芬手巧,缝纫机上的活计都会,不用教,熟悉熟悉就能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