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被秦始皇控骰了[历史直播](46)+番外
那个奶娃娃还在大殿之上,不知道是不是太小了,直接躺在地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
于是众人齐刷刷的看向嬴政,后者十分熟练的拨动起了骰子。
【剩余次数*3】
【1,单】
[陛下选择先问李信。
李信年少壮勇,尝以并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②
于是陛下问李信需要多少人攻楚。
李信十分自信的说只需要二十万人!
陛下大喜!
继而陛下问询王翦。
王翦说不到六十万人绝对不行。]
那么陛下的态度是:
单:用李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双:用王翦,老将军经验丰富呢
嬴政在骰子转动开始又选择了控骰,骰子疯狂转动起来,在嬴政作出选择之前不会停下。
【剩余次数*2】
“诶这骰子怎么还没有出来数字,卡了?”白承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具体的数字,也不知道除了什么问题,今晚到处都是bug。
然而她的疑惑没有人能够解开,嬴政眼睛不在看天幕,而是将视线转到了底下。
“诸位爱卿觉得寡人应该选择什么?”
“大王已经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蒙骜回答道。
他并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选项里面没有出现蒙家,但刚才他仔细看过前面的内容,写的很熟粗劣,像是杨端和羌瘣等人都是突然出现,然后突然消失,再也没有了记载。
这样的情况多了,蒙骜逐渐总结出了规律。
并非是所有人都会被预言,更多的就是有了格外突出的功绩或者同大王有着深度牵扯,前者蒙骜暂时不想评价,至于后者——
那女子给出的选项不已经是陛下的态度了吗?
“李将军果势装用,其言是也。”
“连续对外作战,连下四国,秦国的损耗也不会小,大王更加钟意人少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王翦见蒙骜呈逼人之势,也无法继续沉默下去,“若是翦,对付楚国为求稳健,必然希望大王多多派兵,但对于秦来说,负担未免过重。”
“既如此,寡人便选了。”
嬴政就像是没有看到底下的暗涌流动一样,拨动骰子。
【1,单】
[李信不愧是陛下看中的年轻人,一下子就给出了陛下最中意的选择!王翦老将军称病告老还乡。]
那么看看战事顺利吗?
1-9:不顺利
0:顺利
【3】
【好家伙,白白你给出的选项也太偏心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谁让陛下选了李信呢!】
【啧啧啧,要我说陛下还是心急了,李信只支棱了一次,陛下就敢用】
【其实李信对楚作战的时候跟蒙恬一起打了胜仗,一路势如破竹,结果李信再跟蒙恬汇合的时候就被楚蹲了,就是年轻没经验。】
【等等,道理我都懂,但是最后跟王翦破楚的不是蒙武吗?怎么跟李信一起的是蒙恬?】
【可能用的都是年轻人?但是跟王翦破楚的确实是蒙武③。】
【好家伙,陛下用人是真的敢,一上就是俩小年轻。改也是真的改,全换成年纪大的。】
作者有话要说:
①: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③: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睡不着,写一章
评论区有我看到有人对昌平君有疑问,说点我自己的看法
以下复制评论区我的回复:
我翻了一天资料,始终没找到这件事跟昌平君有关的内容
★我甚至都把丞相启和昌平君不是一个人的资料找完了【即新出秦简在昌平君叛秦后,丞相启还在努力工作(物勒工名下,他还留名了,时间线明显冲突,跟昌平君不是一个人)之前一人说是李开复假设,这一点已经被证实非一人】所以昌平君除了早期蕲年宫兵变,在秦政治地位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然后就是史记的时间线和记载:
秦始皇本纪里面写到(21年昌平君徙于郢,这一年王贲攻楚,大胜,23年昌平君被项燕立为楚王)这里我的猜测是昌平君应该犯了什么事被政哥搞出来了,紧接着24年王翦蒙武杀项燕【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但是在蒙恬列传里面,王翦蒙武23年杀项燕,24年抓楚王(注意这里的楚王还是负刍,见秦本纪六国年表也是这个)没有提到昌平君【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注意:【以上本纪和列传背景王翦在攻燕以后称病告老】
而在白起王翦列传里面,就有了李信扬言二十万,王翦要六十万,陛下不用所以导致王翦称病退休到频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白起王翦列传中,没有提到昌平君【原文: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综上所述,昌平君叛秦只在秦始皇本纪提及,而李信只在白起王翦列传中被提到(而且还是因为经验不足被蹲点了【原文: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昌平君,一个在之前就被政哥发配的人,我想不到如何能左右一场战争
以上
第28章 六国平推模拟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