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121)+番外

普通老百姓,谁都不想进官衙,私底下这样做收据写合约契约的多了去,只要双方当事人没问题,就默认可行。

收据给了伍掌柜,秦瑶又问:“打算什么时候装呢?”

“十天之内吧。”伍掌柜有点担心的问:“你们能不能赶出来?”

秦瑶:“这个时间没问题,主要是您这边,场地得先准备好。”

伍掌柜拍胸脯保证他四五天就把那片地收拾平整。

且人际关系方面,他也想好了,因为用的是镇上的公共河域,为了避免麻烦,会给居住在镇上的百姓们一个较高的折扣,让秦瑶只管放心做好,按时来安装即可。

谈妥了这些,秦瑶这才放心离开。

中午回到刘家村,先把尺寸设计图给刘木匠,才回家吃午饭。

午饭吃完,休息不得片刻,扛起工具采石头去。

三个小磨,她自己都能做完,不过秦瑶现在不打算这么拼了,还是找了帮手。

刘家老宅里,一看见秦瑶拿着工具进门,全家人就知道她来干嘛的,正在修整农具的刘柏三兄弟,二话不说,起身跟她一块走了。

这次,秦瑶四人多取了几块石头留在原地备用。

上次搭的棚子还在呢,取了石头搬到棚子里,敲打两三天,三张直径七十厘米的小磨就做好了。

刘木匠那边速度也挺快,因为上次提前嘱咐老丈人得空砍了木料放在家中,他这次直接扛回来就有得用。

水车做好,上漆晾干,可以提升使用时长。

三架水车尺寸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石磨也是如此,只有纹理有细微差别,两个部件都写上了刘家村水磨厂的字样。

而在制作伍掌柜家水磨这段时间里,顺子从下河村领了三波人过来,秦瑶成功谈成两单家庭私用小套组。

上一次下河村的单子,秦瑶事后给了顺子一百五十文钱,这次也是一样的比例,两个小单一单三十文,共给他六十文。

单子多了,秦瑶这边的石磨倒是还好,四个人呢,不受什么影响,速度差不多。

刘木匠可不行,紧急在村里找了两个帮手帮忙制作水车扇叶。

只要量尺和数据一致,这个活懂点木工的人都能做成。

月底,一共五套小组合水磨交付出去,秦瑶当着全村人的面把一百文钱交到族长手上时,整个刘家村都沸腾了!

在听见秦瑶说村里人也可以当掮客,成单后按照百分之一成交单价拿提成后,各家都动了心思。

外嫁来的女人们,集体回娘家,给娘家人宣传那水磨坊的好处。

外出吃席时,也会说上一嘴,还让对方去的时候记得报自己名字,还能便宜一点。

这般操作之下,还真给秦瑶的制造厂带了几个小单回来。

秦瑶给他们的提成,她们会从中拿去五文十文的,返给自家定水磨的亲戚。

各家情况都差不多,没有特别富裕的,也不是所有村都有下河村的实力,所以是三五家共买一套,摊薄了成本,很划算。

并且在这件事情上,秦瑶发现,村中妇女们实在很有当销售的潜力,能带来单子的,都是女人。

特别是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体系下,女性几乎包揽了家里除去种地伐木砍柴以外的所有家务。

这水磨,给女人带来的益处更多,也更有驱动力。

不过女人们的行动范围较小,想往镇以外的地方发展,十分艰难,还得要靠那些外出走商的小贩、货郎。

秦瑶倒也没什么大的期望,她想得比较实际,前期铺开县内市场,中期做维护,后期卖更换零部件,保持较为稳定的收入即可。

在现代,一个产品想走出去都困难重重,何况是这等级森严的古代,她一个农户,赚点日常生活费,再给村里带来一点经济发展,就已经很好了。

就连刘木匠都知道,触及贵人利益的那一刻,他们就无法再赚到一文钱。

所以,在和村里人热切宣传,希望自家能跟着一起飞黄腾达的时候,秦瑶和刘木匠两人稳如老狗,盘账,分钱。

第106章 有点东西

六月下旬卖出五套小组合,除去材料成本和用人成本,余盈七两二钱。

一人一半,秦瑶获得三两六钱。

手上还有三单小组合,七月的盈利已经稳了。

刘木匠这一批木材,都在刘家村里买,价格比卖给木材商高了一些,也相当是二人把成本价格提高了,多让利给村民。

六月下旬那样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纯利润,七月应该达不到了。

秦瑶定了一个盈利底线,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即可,这样她和刘木匠两个人都不用这么累,还能多给几人发工钱。

刘季知道后,连着嘀咕好几天,骂秦瑶傻、伪善巴拉巴拉。

让秦瑶逮住,单独教育了一顿,让他知道什么叫做人心险恶。

“你知道大多数原则吗?”秦瑶把他堵在后院的木桩上,鄙夷问道。

刘季只知道举起手挡住脸,以为又要挨揍了,嘴里直念叨:“错了错了,娘子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这样的话秦瑶平均每天都能听到两次,深知这只是某人口头禅,压根没有认真在解决问题。

一巴掌将他的手打下来,强行输出:“一个人想在一个地方办成一件事,或者是推行一个新政令,那么这条政令只有为大多数人都带来好处,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从而使得政令顺利推行。”

“放在咱们这,这个大多数可以代指大多数人,或者是掌握权利的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