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打脸来得很快,刘季想象的画面并没有出现,虽然没有大人控制,兄妹四人一下子是吃得多了点,但还剩下一大半在矮柜里,再吃两三天完全不成问题。
大郎还给他分了两块,“爹,这个好吃,你也尝尝。”
说着,给了四娘两块他们筛选出来,样子还最完整的莲子糕,让她给后娘送去。
秦瑶叼着糕点,边吃边往村里去。
她去找村长,尽快把建厂的地址敲定。
担心的事情已经问清楚,没了后顾之忧,选址很快就完成。
秦瑶选了一块临路的荒草地。
这地方平时没有人,春日村中妇人们会过来摘点野菜什么的,种地不够肥,加上是族中公用地,秦瑶要租下来,大家伙都没什么意见。
租金也给得便宜,一年八百文即可。
秦瑶知道,村里人都卖她一个面子才要的低价。
而她的水磨加工厂一旦建立起来,也会反哺刘家村村中所有人得到好处。
地址选好,当日就把相关手续办理完毕,由村中族老们做了公证。
租约到手,算是为接下来的进程开了个好头。
秦瑶也放下心来,开始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秋收。
早在月初,村里人就都盯上了她家那十亩地。
沉甸甸又饱满的稻穗,看得人眼馋。
现在终于要得出一个具体数据,说一句全村人都在期待也不为过。
有二月收麦的经验在前,这次收稻,秦瑶和刘季两人居然没觉得有多难受。
主要是,看见护桶内打下来的金黄谷粒,丰收的喜悦瞬间盖过了所有疲惫。
秦瑶力气大,负责打,刘季则负责割。
家里四个小孩也没空闲,杨梅汤就卖了两天,赚了一百文钱。
接下来,都跟在爹娘后面,大的帮忙搬稻子,小的拿一个小布袋帮忙捡掉落的谷粒。
每一粒粮食,都不舍得浪费。
第一亩地收完的时候,村里人立马围过来盯着刘功给秦瑶一家称重。
“五百斤!”刘功激动的说道。
短短三个字,在村民之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亩产五百斤,这是什么概念呢?
一般的上好良田,精耕细作,一年产出最多四百五十斤左右。
而秦瑶家的地是什么情况村里人再清楚不过,平时也就看看水,除除杂草,种下之后施肥是见也没见过,属于半放养状态。
这种状态下亩产还能达到五百斤,怎能不让人震惊?
刘功笑得合不拢嘴,作为出租土地的地主,租户收成越多,他们得到的租金也越多,怎能不开心。
第126章 忙碌的中元节
花了三天半的时间,秦瑶一家才把十亩地收完。
速度不算最快,但也不慢。
只是秦瑶打谷的效率和她砍人头的效率比起来,没那么让人惊艳。
收获的谷子一担担往家里挑,前院后院都堆满了,趁着日头好,每天翻晒。
最后一担谷子挑进门,刘季便一屁股坐在了被太阳晒得滚烫的石子地上,“总算是忙完了!”
此话一出,仿佛再也使不上任何力气,整个魂魄离体的虚空状态。
秦瑶好些,大步走进堂屋,干了半壶水。
大郎兄妹四个走得慢,稍后一些才到家,被毒辣的太阳晒得一张张小脸红似关公。
秦瑶低头看看自己的手,露在衣服外面的皮肤,通通黑三度。
三天的太阳就把她养了大半年的皮肤打回原形。
倒是刘季,居然没怎么被晒黑,四仰八叉靠在谷堆旁放空,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活脱脱一个放荡鬼。
“休息两刻钟,然后你去把刘大福家的人喊来,让他们把粮食拉走。”秦瑶嘱咐完,也瘫坐在椅子上,放空。
大郎四个自然有样学样,把带回来的农具放好,脱了鞋袜,光着脚丫子排排坐在屋檐下休息。
看见鸟儿飞下来要吃院子里的谷子,四娘“嘿!”的站起身,跑过去把鸟儿赶走,“不许吃我家的谷!”
刘季嘴角一咧,看闺女跟一只鸟较劲,觉得很有意思。
可惜,两刻钟转眼就到,拍拍屁股起身出门去,喊刘大福过来收粮。
第一亩地收上来五百斤粮食,大家伙都欢喜不已。
但之后的亩产都没能超过这个数,六月份塌了田埂那几亩,损失不少,只收上来四百六七十斤。
这十亩地,一共收上来四千八百九十五斤,平均一亩出四百八十九斤。
和往年比,一亩多出五十斤左右,积少成多,十亩就多了将近五百斤粮食。
刘大福家收四成,共是一千九百五十八斤。
余下二千九百三十七斤,减去十五分之一的粮税,最后到手二千七百四十一斤,就是秦瑶家今年的总收成。
这么多粮食,按照去年的粮价大概能卖出十六两四钱银子。
不过秦瑶现在一个人要吃掉四个人的饭,这两千七百多斤自家吃也才勉强够,并不打算卖出去。
当然,这个勉强够,是指的顿顿大白米饭。
如果是村里其他人家,全年能喝到稀粥不饿死,就已经非常好了。
要是他们有这个亩产,还会卖出大半换成银钱用于日常柴米油盐的花销。
刘功三兄弟牵着家里的马车和牛车,跟刘季来到他家拉粮食。
一路走来,多次表示了对刘季家这个亩产量的羡慕,还说要跟他们买粮种,打算明年也种他家的种。
刘季认真的说:“我才羡慕你们呢,有这么多的良田好地,每年坐着就有这么多收成。”
刘功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