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瑶心里一软,故意反问:“真的吗?是第一喜欢吗?”
四娘毫不犹豫猛点了点脑袋,“是!四娘最喜欢阿娘了,天下第一喜欢!”
秦瑶嘴角翘起,额头碰碰四娘的额头,“小马屁精。”
“那四娘是阿娘的马屁精。”四娘搂紧秦瑶的脖子,得意的晃了晃脑袋。
母女俩有说有笑的回到家,满院的谷子都已经收起来,用竹筐装起来放在廊下、空地上。
装了框的谷子太沉,兄妹四人搬不动,都是装好了,事后秦瑶搬进堂屋里去,早上再搬出来,让他们摊开晒。
前院有一部分淋了雨,秦瑶单独选出来放一边,明天再晒一天,就都可以收入粮仓了。
晚饭吃得还算丰盛,白米饭配鸡蛋青菜汤和酱排骨。
秦瑶不得不夸一下大郎的好手艺,“都会做酱排骨这么复杂的菜色了,刘大郎你了不得呀!”
大郎有点不好意思,“是跟祖母和二伯娘学的。”
言下之意,是师父们教得好。
秦瑶摆手,“不不不,你自己努力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不要否认自己的能力,本来就是你有天赋。”
像是她,就不耐烦学这些复杂的菜,光是备菜都要准备好久,做完了还得擦灶洗锅,耽误时间。
“大郎。”秦瑶一边啃排骨,一边冲大郎说:“会做家务的男人在婚恋市场上很吃香哦,以后你娶媳妇我一点都不担心。”
“咳咳咳!”
大郎猛咳起来,被后娘这大胆直白的话吓得呛了一口饭,咳得眼泪都出来了。
秦瑶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他一眼,心里想的却是刘肥。
十五岁的少年人,放现代刚上初三的年纪,张氏已经到处找媒人给他说亲了。
看那样子,是想年前就把亲事定下来,明年就成婚。
按照这个年纪来算,她家大郎今年九岁,也就是六年后就该轮到他了。
“太早了。”秦瑶低声自语,又看着大郎摇了摇头,起码得满十八再说亲事。
大郎被看得心头一紧——
弱小、可怜、无助......
第132章 企业文化
七月二十八号这天,经过刘木匠和工人们的努力,荒草地上拔建起一间四合院式的木结构厂房。
刘家村水磨制造厂的牌匾,正式挂在用几根简单木头打成的门头上。
村里人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红布,由巧手的妇女们卷成大红花,挂在制造厂大门两侧,添了不少喜气。
秦瑶买了两卷鞭炮回来,噼里啪啦热闹了半刻钟,与刘木匠以及全体工人共同宣布,刘家村水磨制造厂正式成立!
虽然厂房十分简陋,但村民们看到的却是整洁敞亮的一间间棚屋,里面的工人们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如刘大福这般外出见过世面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一间间小小的棚屋内,暗藏玄机。
从此之后,要到刘家村,必先经过此处。
简单的开张仪式结束后,秦瑶和刘木匠便带领工人们,正式投入生产中。
沉重的巨石块儿一车车往厂里拉,堆砌在中间天井内。
木料一根根从山上运下来,就在厂侧边特意留下来的空地上修理整齐,而后放在搭好的三脚支架上晾晒一个月的水分,方可投入使用。
第一批现成木料在木工们的切割下,已经变成一块块薄厚均匀的木板。
有人负责把这些木板切割成水车扇叶,还有人专门切割转轴部分的长条,而后有人专门负责拼装,最后进入刷漆晾晒流程。
芸娘就是漆工中的一员,因为她有经验,上工第一天,就成了漆工小组组长。
刘木匠一开始觉得有个女工很不方便,可真用起来才知道,男女算什么,能把活干得又好又快才是重点。
而且人家也并没有给他带来麻烦,家里幼儿有婆婆帮忙照看。
刘货郎每天傍晚都过来接媳妇,偶尔还给他们带点小吃食,拜托大家伙多多照顾。
最让刘木匠觉得放心的是,芸娘心细,眼睛也毒辣,任何一片被落下的木面,她都能找出来,并让小组工人重新补漆,把问题摁死在出货之前。
水车部门进度很不错,秦瑶的石磨部门就有点麻烦了。
一帮大老爷们每天敲敲打打的,三五不时就要发生一次口角。
不是这个弄到了那个的手,就是那个不小心敲飞石片重伤了这个的额头。
得亏秦瑶不放心他们,头几日一直跟着一起出工,要不然真能打起来。
只是天天劝架武力震慑也不是长久之计,秦瑶心想,得想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才行。
立规矩,一定要立规矩!
这是秦瑶咨询老族长后,族长给出的主意。
一帮子没读过书的泥腿子,基本盘素质就那样了,想靠礼法约束他们根本没用,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晓得什么是礼法。
他们更适合简单明了的奖赏惩罚制度,族长让秦瑶把规矩写下来,念给这帮大老粗们听,让他们死记硬背下来,再拿两个冒头的杀鸡儆猴,就都乖顺了。
当然,秦瑶本人在场时用不着这一套,她要是站在原地一声吼,刘家村老爷们都得抖三抖。
这些奖惩制度,主要是秦瑶不在场的时候用,方便小组长九叔管理。
秦瑶冲族长竖了个大拇指,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回到家,熬夜制定出惩奖制度和施工注意事项,要求工人们每天开工前都集体背诵一遍才能开工。
秦瑶称之为,“这就是咱们的企业文化!”
刘柏等人激动的点点头,现在他们也是有文化的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