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18)+番外

不过一个上午的功夫,房顶就被父子四人重新铺好并加固,四角还压了几块沉甸甸的石头,以免风大再次掀飞。

秦瑶心里感激,把昨天买回家的糙米全部熬成粥,留父子四人在家吃了午饭才走。

刘老汉喝着碗里浓稠的糙米粥,又看看蹲在灶台前啃芋头的母子几人,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没说什么,放下空碗,领着刘柏几人走了。

不过走之前,还是忍不住叮嘱秦瑶:“那两亩地快点种下吧,过两日怕是要下雨了。”

秦瑶应知道了,送了几步才回来,叫上大郎,扛起锄头,拿起那罐麦种,朝山那边的两亩地走去。

二郎留下在家看家,照看龙凤胎。

虽说在一个村里都是相熟的人,她们家也在村子最里头,不大可能会遇到拍花子,但秦瑶还是不敢只留四岁的龙凤胎在家里。

秦瑶自觉有昨天从张氏那取来的种地经,种个地而已,能有多麻烦?

却没想到,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刘季家的两亩地,已经被原身挖过一遍。

秦瑶只需要挖坑把麦种撒下去,再埋好就行。

然而,从半下午干到傍晚,一亩地才播了十分之一!

秦瑶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剩下的一大片未播种空地,怀疑自己眼花了。

要不然为什么她卖力干了一下午,才种了这么一小片?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感觉自己刚养好点的身体,已经快吃不消了。

转头去看坐在田埂上晒得脸通红的大郎,母子俩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绝望。

这天气,早晚冷,白天热,刘季家的地还偏,整个山坳里就他家这两亩地,虫子特别多,围在你脑子周围嗡嗡的。

来时秦瑶准备不充分,只能把外衣盖在头上,把头抱得严严实实,就露出两只眼睛。

但母子俩露在外面的脚踝和脚背,被蚊虫咬得全是包,又痒又不敢抓,怕抓伤皮肤更难受,特别折磨人。

山里开的荒地,哪怕已经锄过一遍,地里也时不时冒出几块石头、树根,得先把它们抛出去,才能播种。

脚上的草鞋在田里并不好走,走没几步,脚底就沾了沉甸甸一坨泥巴,限制行动速度。

种地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枯燥且乏味。

前面几十锄头,秦瑶挖得虎虎生风,碰到石块的时候,直接擦出了火花。

但随着一锄头一锄头的挖下去,手里的锄头也越来越沉,就算是力气大的秦瑶,手臂也开始发胀发酸。

之后一次次播种,弯腰、起身、再弯腰,几百次的重复之后,腰也受不住了。

加上脸蒙在衣服里,又热又闷,每多移动一步,各种难受全部涌上来,无比煎熬。

秦瑶硬是想着来都来了,才坚持到太阳落山。

本以为自己这么辛苦,应该已经播种了一大半,没成想,居然只有小小的一角。

大郎实在忍不住,轻轻挠了挠脚上的蚊子包,满头大汗的看着秦瑶,让她有种自己在虐带童工的错觉。

想到明天还要来体验这样的极致折磨,秦瑶差点想直接穿回末世去。

她宁可在丧尸群里拼杀,成为变异动植物的养料,也绝不想明天再来种地!

想起刘老汉父子四人早出晚归,全年无休的料理着家里一百多亩地,秦瑶瞬间对父子四人肃然起敬。

太阳已经快要落山,山里传来不知名的鸟叫声,大郎站起身,有些害怕的望向秦瑶,“阿姨,天要黑了。”

秦瑶被种地虐得话都不想说,冲大郎挥挥手,母子俩伴着月色,回到家中。

灶台前,秦瑶啃着二郎三郎烤好的芋头在心里想,她得进山一趟。

种地是不可能种地的,这辈子都不想再种地!

第16章 准备

要进山,也不是说进就进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二天一早,秦瑶没去地里,而是先去山上挖了够吃四天的芋头。

那片芋头被她挖了这么多次,已经不剩下多少了。

随后把芋头和锄头都藏在山脚下的草丛里,拿起镰刀去了村民们日常打柴的地方,砍了满满一担柴火,加上前几日囤下的,足够日常使用半个月。

太阳已经升到半空中,秦瑶到家并不歇,几个芋头下肚填饱了肚子,拿上家里全部的钱,四十个铜板,脚程极快的朝隔壁村走去。

这村子距离刘家村不远,一路顺着河下游走一个时辰就到。

秦瑶脚程快,半个多时辰就走到了

这边是一个比刘家村更大的村落,叫做下河村,村里有个打铁匠,平日里靠给周围村落的村民们打些农具糊口。

在这个村子里,还有一家十里八村都有名的猎户,家里男人都是猎手,听说当年还打到过一头花斑虎,在金石镇这一片小有名气。

秦瑶先去了铁匠铺,一番讲价,用三十文钱换来一把破旧的短刀。

所幸刀刃还算锋利,铁匠帮着用磨刀石磨了磨,勉强可用。

就是对秦瑶来说,太轻了点,她拿在手上掂量,又挥了几下,大开大合的招式看起来没有任何技巧,但那烈烈风声,却令人不敢触其锋芒。

铁匠惊讶的看了她一眼,“小娘子这刀耍得可真好!”

秦瑶收起刀,冲他浅浅一笑,“师傅,你可知道猎户家往哪儿走?”

铁匠当然知道,都是一个村子的,往东面半山腰上的孤房一指。

秦瑶道声:“谢了!”转身大步寻去。

正是午间,猎户家的门虚掩着,秦瑶在门口喊了两声,有一精神老妇人走了出来,以为她是来买肉的,摆手说肉没了,都拿到镇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