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鸡全杀了,一家人根本吃不完,秦瑶把老宅众人叫来一起吃,顺便把自己一家六口要出门远行的事说了出来。
刘老汉到嘴的鸡汤差点一口喷出来,好不容易忍着烫咽下,立马追问:
“大郎二郎三郎四娘都去府城?这到底是去科考还是去玩的?”
秦瑶笑着示意刘老汉先坐下,“主线任务当然是科考,游玩只是顺带。”
“已经决定了?”刘老汉问。
一家六口齐齐点头。
刘季道:“明早我们就去族学帮他们四个同夫子告假。”
“这可是一个月,夫子能答应?”刘柏很好奇刘季要用什么理由。
刘季神秘一笑,“这个我和娘子自有安排。”
晚饭吃完,看着欢喜的大郎兄妹四个,老宅众人还是不太能理解刘季和秦瑶这对夫妻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们两难道就一点也不心疼银子吗?
都说穷家富路,这在路上怎么省也得花费一二两银子吧?还没算上到了府城,那一宿一二百文的房费,三四两就去了。
最后再算上一家六口的吃喝,八两银子是绝对要花出去的。
八两啊!何氏和邱氏想到都要倒吸一口凉气的程度。
原先她们觉得秦瑶脑子清醒,知道省钱。
现在看来,她们对她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临行前,秦瑶和刘季跟着孩子们来到丁氏族学,秦瑶去三郎四娘那边,刘季去大郎二郎那边。
丁夫子问:“何故要请这么长的假?”
刘季一脸悲伤,先叹了一口气,又给大郎和二郎使了个眼色,兄弟两会意,立马把头垂下,做出悲痛状。
刘季摸一把眼角,“孩子的姑祖母去世了,自小她老人家就对我们极好,所以这次姑祖母出殡奔丧,我们必须要去,不但要去,还要让两个孩子为他们姑祖母守到头七,以表孝意,还望夫子允假,好让孩子们送姑祖母最后一程......”
儒生最重孝道,丁夫子闻言,不但允了假,还嘱咐兄弟俩一定要多为姑祖母守灵几日。
多说了两个与孝有关的典故后,丁夫子顺利放行。
秦瑶那边,成夫子也问出同样的疑问:“可是家中出了什么大事?”
对四娘和三郎这两个学生,成夫子挺看重的,如果不是必要的,他不希望他们请假耽误了学业。
却没想到,秦瑶双手递上一封从府城寄来的信,信上内容和刘季在丁夫子面前说的一模一样。
成夫子脸色一变,本有些责怪的神情,立马露出几分客气的同情。
他把信还给秦瑶,对龙凤胎道:“去吧,不过即便悲伤也不要忘记温习功课。”
被阿爹嘱咐千万不能笑,一定要哭丧着脸的龙凤胎听见成夫子这话,差点绷不住内心的欢喜。
幸好秦瑶及时上前一步挡住他们俩,冲成夫子重重一拜,“给先生添麻烦了!”
龙凤胎嘴角控制不住上扬的幅度这才没有暴露出来。
金宝目睹全程,回家就把三叔和三婶在书院里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
言语间,颇为羡慕三郎四娘能有这样开明的爹娘。
听完金宝描述的老宅众人,陷入诡异的沉默。
第221章 断无迷路的可能
“你有亲姑母吗?”
金石镇前往开阳县的官道上,刘利坐在自家的马车车辕上,好奇的问前头那辆马车上赶车的刘季。
两家人今早出发,在乡下小路上走了一个多时辰,这会儿终于走到宽阔平坦的官道上。
从出发开始,大郎兄妹四个就特别兴奋,毕竟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
一会儿钻出车窗这看那看,一会儿爬到车门边,问七问八,开心都快要溢满出来了。
但一到金石镇,怕被夫子发现这不是去奔丧的,又都缩紧脖子躲在车箱里,捂着嘴不敢发声。
刘利和他家赶车的长工大壮一直跟着秦瑶家马车走在后头,看了一路,行到此处,见大郎兄妹四人这般躲着,实在是没忍住,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村里与刘家老宅那边相熟的,大半都已知晓秦瑶夫妇二人此次府试特意带上家中四个孩子,还帮他们都请了假,把村里孩子们都羡慕哭了。
而这个请假的理由,也不负众望的让人大跌眼镜。
说是姑母死了,也不知道刘家姑母要是知晓,是否会被这不肖子孙气死。
刘季赶着马车,吹着风,身旁坐着擦刀的娘子,气氛正好。
他哼着不知道是哪个乡里的奇怪调子,听见刘利在后头的问话,转头贱兮兮的回了他两个字:
“你猜!”
刘利切了一声,他才不猜。
今日出发天气很好,一路上艳阳高照,道路两侧一直有山林树木遮挡,气温也不算太热,是个适合出行的好日子。
行到中午,两家人从开阳县路过,驶上前往府城方向的大道。
从这起,就彻底离开了开阳县地界。
此行三百余里,出发前秦瑶就做好了计划,日行六十里路。
这个里程也不算辛苦,早上可以多睡会儿再出发,基本太阳落山前都能到达驿站,避免走夜路。
加上一路上她们还带着四个小孩,能走大路绝不走小路。
这一路上预留的时间是很充足的。
她们一行人四月三十号出发,理论上五月五号前能抵达府城,十号才考试,还有五天时间用来准备。
倘若遇到意外,顶多耽搁一两天,也还来得及。
不过往年也有倒霉的,路上迷路,等到科考结束都还没能赶到考场,只能遗憾等待下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