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点庆幸昨晚秦瑶大方给他们点了面和煎鸡蛋吃,要不然今天都吃不到那个价的面和鸡蛋了。
“来十斤湿面。”秦瑶还是买了,一斤湿面三十文钱,十斤共三百文。
十斤湿面加上昨天买的干粮够她们吃两天,差不多也到府城了。到时候用小炉子热水煮面,全家都能吃上热乎的汤水。
刘季难以置信的瞪大了眼,“真买?”
他们不是自己还带了五十斤的面在车上嘛,大不了动了呗。
秦瑶摇摇头,不许他现在打这五十斤面的主意,她这是特意为回程准备的,万一回来的时候闹饥荒,这可是救命粮。
要是动了,到时候喝风回去?
买当然也可以,但现在食物的价格已经涨成这样,等到回程时只怕已经是她都不舍得买的天价。
官府说好的余粮充足,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没开仓放粮缓解情况。
再不管,府试一考完,绝对会乱。
可惜这种事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有知情权,只能指望着老天开眼。
或许官府还有他们的考量,但秦瑶可管不了他们这么多,她能做的,就是怎么样去府城,又怎么样回到刘家村。
“买!”秦瑶语气不容质疑,示意刘季给钱,顺便把账结算一下。
买好了面,早餐一家四口就吃昨日中午买的干饼,跟厨房要了一碗鸡蛋汤就着,大人孩子都吃得十分满足。
刘利是有样学样,看秦瑶买了面,也忍着高价让大壮去买两天的,打算这两天都自己做饭吃。
他们一日吃两顿,中午饿了随便吃点垫肚子,和秦瑶家正儿八经一日三餐不一样,粮食损耗低,所以买三斤就够了。
他出门前,刘大福也给准备了二十斤的细面准备着以防万一,倒也不慌。
从客栈离开,日头升了起来。
大郎和二郎把昨晚洗了还没完全晾干的衣服拿出来挂在车门前挂灯笼的竹竿子上晒。
刘利今天走前头,回头时看见了,忍不住摇了摇头,如今这紧张的氛围之下,这一家子就像是出来游玩似的,他忍不住有点羡慕她们这份心性。
刘季不用说,天塌下来直接躺地上的货,真让刘利感到羡慕的,是大郎兄妹四人。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有这样一段记忆深刻的远行,日后想起时,应该也觉得美好吧。
而他,二十几年来,才第一次走出开阳县地界。
路上的车马渐渐多了起来,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一看便知是到府城应考的读书人。
他们年纪有长有少,有一个看起来才十岁左右的模样,刘利和刘季看见了,震惊不已。
“这是神童吧?”刘季吃惊低喃。
对方的马车非常豪华,护卫仆从众多,他们只得先退到路边,让他们先行通过。
刘季这一句吃惊的低喃,被对方听个正着。
那小孩和护卫一起骑在马背上,转头朝他这看了一眼,一身锦缎在太阳光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差点刺瞎刘季的眼。
可惜了,对方回头太快,等他缓过来想看清这权贵家的神童是什么模样时,人家已经骑马走远。
但就这一撇,烧心挠肝一样让刘季难受了许久。
这小孩对他,简直是全方位的打击,就连刘利心态都有点崩了,坐在车上书都看不进去。
有这样的对手,他们还能有戏?
以前只在小小的开阳县书院,被先生夸奖两句就觉得自己是人中龙凤了。
现在出了门一看,跟那些真正的天才相比,他们算什么?
什么也不算!
中午在路边凉棚休息吃午饭时,刘季和刘利对视一眼,齐齐“唉~”的叹了一口气。
可惜现实并没有给他们太多的调整时间,刘季羡慕的看了看靠在车门上午睡的大壮,接过秦瑶娘五个抱来的柴火,生火热水煮面吃。
心不在焉,下面的时候差点把手和面一起放到翻滚的开水里,要不是秦瑶发现及时,将他手抓住,今年府试就别想考了。
“你怎么回事?心不在焉的?”秦瑶不悦质问。
刘季后知后觉,这才反应过来,看着在开水里被煮熟的面条,心里一阵小后怕。
不过心里却是有情绪需要排解,叹了一口气,嘟囔道:“这些赶考的考生又是宝马又是护卫护送仆从随侍的.......反正我也考不过,要不咱们就算了,这边粮价还这么高,要不回家去......”
越说越小声,看着辽阔无边的天空,刘季感觉自己比一粒尘埃还要渺小。
第230章 不认命
秦瑶还以为他赶车中暑了呢,原来是自尊心受挫。
她挥挥手,示意他一边待着去,离火远点,自己坐到炉子前,一边看着锅里的面一边说:
“你看看地图,我们现在已经快要走到府城了,一州之首,定然比一个小小开阳县要大要繁华得多,住在那边的人,权贵富商不知有多少。”
“州府之上,还有北边的顺天府,南边的应天府,盛国两都,最顶尖的权贵都在那,一个开阳县下某某村来的小子扔到里面,只怕还不如街边一个乞丐,毕竟人家从小就在那,见识过不知道多少顶级权贵的奢华。”
面熟了,秦瑶示意大郎几个把碗拿出来,一一给他们按照食量盛够面条,撒一把盐,滴两滴酱,有滋有味儿。
“阿爹,你的碗。”四娘把碗递到刘季身前,他勉强一笑接过,不敢劳烦秦瑶,自己动手盛面。
盛好了,端着面也不吃。
锅里剩下的都是秦瑶的,她直接连锅端着吃,边吃边说:“人的出生地很重要,但这个东西由不得我们选择,生在小山村,资源缺乏,要啥没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