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53)+番外

秦瑶认真考虑,要不全家一起去一次城里?

开阳县城其实并不大,常居人口不过两三千人,但以现在盛国六千万总人口来算,已经是个很大的地方了。

盛国之前,乱世持续了几十年,连年征战导致人口数急剧下降,现在才开始休养生息,走在路上,其实很少会遇到人。

秦瑶到开阳县那天,在城里见到的人,已经是她穿过来后最多的一次。

村里多的是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子的人,对大家伙来说,最远的地方就是府城了。

这还是战乱逃难时为了生存才迁移走了这么远的路。

这么一想,对从没走出过小山村的四个小孩来说,进城或许有不一样的意义。

走不动路,可以坐牛车嘛。

让孩子们见见世面也不错。

这么想,等父子五人从淋浴房洗漱回来后,秦瑶开口说:

“刘季你去跟村长借下牛车,十五号那天我们全家一块儿进城,带大郎他们去城里看看。”

兄妹四人听见这话,被巨大的喜悦冲击着,呆愣当场。

刘季也是顿了两秒钟才反应过来,有点意外秦瑶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吊儿郎当的人,难得收敛了起来,他深深看了她一眼,这才应声答应下来。

孩子们开心得一晚上都没舍得睡,挤在一张床上,小小声说着对县城的各种畅想。

最后兄妹四人敲定,到了县城就用从亲爹手里抠出来的铜板,买一串糖葫芦一起吃。

看看冰糖葫芦是不是像刘金宝说的那样好吃。

四娘特别交代,“要留一颗给阿娘,是阿娘带我们去城里的。”

言下之意,不能忘记感谢‘恩人’。

大郎三个完全同意,兄妹四人达成共识,等到凌晨,兴奋劲过去,这才睡去。

第46章 习武识字

每年秋收纳粮时,里正会从各村壮年里选出几人,一起将全村粮食运送到县城。

刘柏今年就担任了刘家村运粮队的队长,去了开阳县,还给金宝和侄女儿金花一人买了一根糖葫芦回来。

兄妹两在村里好一通炫耀。

当时还处在家里一穷二白,娘死爹不管状态下的大郎兄妹四个,就对这糖葫芦心生向往。

这一次,大郎兄妹四个不但能吃糖葫芦,爹和后娘还要带他们一起进城去玩。

兄妹四个隔天睡饱爬起来,跟正在院子里健身的秦瑶匆匆说了一声,就一窝蜂跑下山坡,朝村井那奔去。

刘金宝和刘金花都在那玩,兄妹四个走过去,说自己过几天要进城啦。

刘金宝和刘金花不信,说他们骗人。

大郎说:“我爹已经去找村长借牛车了,是真的。”

颇有点炫耀的意思。

四娘还说:“我们自己去城里买糖葫芦吃。”

周围的孩子们听了,羡慕不已。

有问四娘能不能给他们也尝尝糖葫芦的。

还有拜托大郎二郎进城看到好吃好玩的回来一定要跟他们说。

兄妹四人从没有被这么多同龄人包围过,之前大家都不跟他们玩的。

除了金宝和金花,因为亲戚关系偶尔和他们讲几句话。

其实小孩最势利了,他们不懂得成年人的遮掩和虚伪,有话直说,恶意往往也毫不遮掩。

现在看刘家兄妹四个住上了瓦房,爹娘还带他们去县城,又都粘过来。

但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计较,对你好的时候也是真的。

很快,四娘跟着金花堂姐,和村里其他小姑娘一起玩起了过家家。

三个哥哥则和刘金宝等男孩子们一块儿去河边,一人折一个树杈,扬言要抓鱼。

现在的河水可比一个月前冷了不少,他们只敢站在石头上。

之前大郎怎么都叉不到鱼,这次居然叉到了。

“爹!阿姨!”

兄弟三个又风风火火跑回家,手里还拎着被叉死的鱼。

大郎激动的说:“我抓到鱼了!”

刘季意外的走上来瞧瞧这三条三指宽的小鱼,“先炸得酥酥脆脆,再加点水,放点菜,炖个青菜鱼汤,今晚又能开荤了。”

说得自己都馋,吸了口口水。

得亏他那张脸长得好,换个人都觉得猥琐。

秦瑶不觉得意外,大郎有那个耐心在,抓不到鱼也没放弃,多次的重复后,量变引起质变是一定的。

不过小孩子开心嘛,还是要夸奖一下的。

秦瑶冲大郎笑了笑,“接下来咱们家能不能顿顿开荤,就看你了。”

小少年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又猛的点点头,“嗯!”他会努力的。

接下来的几天,秦瑶每日早起锻炼时,特意把大郎和二郎叫上。

绕村跑两圈就回来。

她自己倒是脸不红气不喘,两个小的累得气喘吁吁,跟她差了一大截距离。

秦瑶都到家门口上坐着啃馒头了,两人才上桥。

早上跑完,吃过早饭歇一会儿,兄妹四人在堂屋里排排坐,秦瑶掏出一张板子,从灶台里抽一根烧过的柴棍,从三字经第一个字起,每日一句话三个字的教。

刘季暗挑了挑眉,知道秦瑶也识字,但他不知道她居然还打算教孩子们认字。

不是他不知道识字的好,而是他明白一个道理。

倘若你给不了他全部,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让他知道这些。

一直愚昧,就不会为后面得不到更多而痛苦。

“我们这样的人家,识字干什么,又用不着。”刘季端一碗米汤,靠在厨房门口边喝边嘀咕。

秦瑶耳力好,听个正着,提醒被打扰的大郎和二郎专心点,抬头危险的扫了刘季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