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663)+番外

公良缭和齐仙官的离开,只让一家子短暂的难过了片刻,很快便恢复如常。

莲院的墙塌了,趁着天空放晴,刘季和阿旺驾车去下河村买了砖瓦回来,仔细把被秦瑶弄塌的院墙重新修补完整。

文具厂这边,到了交货的关键时刻。

秦瑶每日忙着盯产品质量扣细节,确保每一件出库的仕女匣都能达到完美状态。

如此接连忙了五六天,十一月底,刘柏等人带上装好的仕女匣出发前往府城码头交货,秦瑶提着的一颗心这才稍稍松懈。

转眼便到腊月,丁氏族学停课,让学生们回家自学。

刘季修完了莲院的院墙,立马又被秦瑶安排前往丁家送年礼,商议三郎四娘明年开春进入丁家本部族学的事。

与此同时,各家的回礼也送来了,各类上好的面料、营养药材,以及摆件文房四宝等等,品类繁多。

秦瑶把这些回礼统一放在库房外间的架子上,乍一眼看去,还以为她家里开杂货铺的。

掏出小算盘算一笔账,发现自己送出去的年礼,回本九成五。

这其中,让秦瑶比较意外的是,府城贺家给他们回了年礼,而不是直接给的银子。

地位的高低,决定了贺家的用心程度。

看来刘季这个举人身份还是有不少用处的。

第583章 稀里糊涂过算了

秦瑶点完各家回赠的年礼,锁好库门准备回房躺下懒一会儿。

“咚咚、咚咚!”

有节奏的短促敲门声响起。

秦瑶见殷乐从柴房跑出来准备去开门,乐得轻松,继续往卧房走。

村里的事和文具厂的事,她都已经解决了,短时间内不会有事情需要她去做,秦瑶猜,院外来人肯定不是来找自己的。

八成是村里的大嫂子小婶子们,过来找李氏一块儿做针线。

秦瑶家里舍得烧炭火,墙又厚,窗户又大又明亮,屋里暖和还亮堂,这几日过来找李氏蹭炭火的女人们一直不断。

借个屋子的事,无伤大雅。秦瑶根本就不管,随她们开心去。

李氏和秦瑶的猜测一样,见殷乐去开门了,匆忙将灶上熬好的猪油盖上,抽出灶里的柴火放到下膛灰里灭掉,匆匆洗了把手,笑着朝大门走去。

嗔笑的招呼还没来得及说出,刚张开嘴,院门已开,李氏满眼惊讶,院外是三张完全陌生的面孔。

“小妹,真的是你啊!”

门口三人中的年轻女子,惊喜看着前来开门的丑脸姑娘,直接叫出了她的名字,“阿月!”

被叫到名字的殷乐看着面前这三张熟悉的脸,心绪翻涌,又喜又惊又慌乱。

一个是阿爹,两年没见却好像老了十岁一般,她在家时的满头青丝添了大半白发。

一个是长兄,那个从小便护着她,说等她长大后要是想嫁人,阿兄就把方圆百里最俊的后生给她找出来。若是她不想嫁人,就在家里养她一辈子。

还有一个是长嫂,入门时自己还是个不懂事的娃娃,爹娘忙于生意时,都是长嫂带着她,教会她厨艺女工,疼她就像是疼自己的孩子一样。

若是那些马匪从没出现过,殷乐都不敢想象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幸福人生。

可惜,遭逢大难,更看清人心。

他们爱她是真,怕她也是真。

师父同她讲过,人性是复杂的,没有非黑即白,大多数都是既有黑又有白,如果没有触碰到底线,稀里糊涂过算了。

现在殷乐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双眸纯澈,她已经不恨任何人,自然也包括此刻冒着风雪寻到自己面前来的三位至亲。

暗暗深吸了两口气,殷乐迅速收拾着自己翻涌的心绪,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询问:“爹、阿兄、阿嫂,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是你阿兄看见的。”殷大嫂解释道:“初雪前一天,你大哥进城买炭,在城门口瞧见了你,他喊了你一声,你没应声,他还以为自己认错了......”

后来,看到那马车上的姑娘转过头来,殷大哥才敢确定那姑娘就是自己消失已久的小妹。

只是当时卖炭翁一直在拉着他讲话,便错过了。

万幸,城门口一问,便有人认出那赶车人是刘家村富户家的大儿子刘功,他还有个弟弟叫刘利,在县学读书。

殷大哥便找到了书院,找到刘利一打听,就把殷乐的事情都打听出来了。

只是刘利多留了个心眼,并没有说殷乐和秦瑶是师徒关系,只说殷乐现在在村里文具厂食堂当女工,住在他们村长家。

殷家人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自家的失踪的姑娘,殷大嫂激动上前,一把握住了殷乐的手。

触到小姑温暖的手,才发现自己双手冰凉,又想撤回来。

殷乐心头一酸,反握住嫂子的手。

殷大嫂看小姑脸上那么大一个疤,鼻头一酸,眼泪迅速聚在眼眶中,不受控制的掉下来。

“你怎么不回家?”殷老爷镇定质问。

来的路上各种担心,此刻真见到人,脸色又沉下来,仍是如往常那般威严。

不过垂在身侧不停发抖的手指暴露了他的真实情绪。

殷老爷抬头观察眼前这栋宅院,建得乱七八糟,没有任何章法,完全是主人家想一出是一处。

但用料扎实,看得出家境比较殷实,住着倒也不用担心风雨。

只是一个年轻姑娘家,一直住在人家家里太不像话。

殷老爷冲儿子使了个眼色,殷大哥点点头,走上前来,同妻子一左一右拉住殷乐的胳膊,“走,跟阿兄阿嫂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