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独宠外室?我转身出府嫁反派(480)
贺远舟心烦意乱。
姚嬷嬷把话说的十分漂亮,可说完话后,她就麻利的从贺远舟面前走过,进入内院。
贺远舟站在原地,盯着眼前的垂花门,脸上的肌肉微微颤动了几下。
恐怕这些都是借口。
清棠根本不想见他。
他给她的时间已经够多了,既然她不愿意见他,那就别怪他狠心。
贺远舟转身离开谢府,直接进了皇宫,把这些日子调查出来的供词呈给顾长宁:“皇上,这是大将军罪证,里面有人证物证,皆可证明地下行宫的私库钥匙,是大将军命亲兵收好,再让亲兵把钥匙送到谢府赵管事手里,而大将军在获得地下行宫的宝藏钥匙后,并未第一时间向皇上禀报,私吞意图十分明显,如今朝廷上下,天下百姓都盯着这个案子,还请皇上能尽快做出裁定,以安辰国百姓的民心,也让那些想收买我燕国士兵的辰国世家们好好看看我燕国的手腕。”
真是好大一顶帽子狠狠的扣在顾长宁的头上……
第705章 风雨来
谢词的案子,早已被传播的远近闻名,摆明了就是有心人想利用百姓向顾长宁施压。
这件事情影响到整个社会层面,底层老百姓仇视富人,更仇恨贪腐污吏,再加上谢词是带领着燕国士兵驱打辰国的大将军,事情一经暴发出来,辰国百姓无人支持谢词。
地点不对,时机不对,人不对,谢词手拿着价值连城的地下宝藏,无疑惹来了四方来者的憎恶,负面影响太大,顾长宁确实该着手处理此事了。
顾长宁拿过贺远舟调查出来的供词,对贺远舟说:“你说的没错,朕该尽制裁大将军的案子,此案朕再想想要如何发落,你先退下吧。”
贺远舟失望了,因为他没有当面听到顾长宁下达处死谢词的定罪结果:“皇上可是顾虑着大将军是皇后娘娘的长兄?”
顾长宁抬眸看了贺远舟一眼,长叹了一声:“贺大人,朕身为皇帝,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将军的行为惹了众怒,连朕都看不过去了,可你总要给朕一点时间,辰国人希望快点斩杀了大将军,可我们燕国的老百姓不相信大将军的行为,他们坚定的认为有奸人谋害大将军,更有的说朕,因为功高盖主容不下大将军,如今辰国已亡,用不上大将军了,朕就卸磨杀驴,说的如此难听,朕杀他,对得起辰国全民,可燕国百姓让朕如何交待,你这样,你回去想个两全之策,既能让辰国百姓满意,又能避免燕国动荡。”
贺远舟听的很仔细,也并无觉得顾长宁提出来的问题哪里不对劲,谢家在燕国的影响力太深远,谢词带出来的兵个个忠诚于谢词,一旦有人煽风点火,恐生内乱。
可是贺远舟管不了这么多,他要的……就是乱。
越乱越好。
乱起来,皇帝才会一直用他。
等江山平定,又哪还有他贺远舟的活路。
他把顾长宁看的清清楚楚,帝王心,向着的只有皇后,底下的臣民们,若谁不听话,他都会找个由头灭了谁。
贺远舟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不过是帝王权衡朝势的棋子。
“先退下吧。”顾长宁故作烦恼,揉了揉眉心。
贺远舟道:“若皇上怕燕国内乱,可以安排谢二公子入军营安抚谢家军,先稳定下军心,余下的事情便好办了。”
“嗯,你先让朕好好想想。”
“那微臣先告退了。”贺远舟作了一揖,转身离开大行宫。
谢锦玉跟谢锦云从内室里走出来。
顾长宁当着谢锦云的面,把贺远舟递上来的供词烧了。
他的折子底下,还有另一份供词,这是谢锦玉私下暗访时查到的内幕,也是谢词被人诬陷的幕后主使人名单。
顾长宁把名单推到谢锦玉面前:“拿着朕的令牌和名单,先去牢里把大将军带出来,再让大将军按着名单抓人。”
谢锦云怔了怔,走到顾长宁身边:“你要直接放了我大哥?”
“是朕派人把钥匙送到大将军手里,也是朕让大将军保管地下行宫的宝藏,作为后期维修重建战乱地区的启动资金,大将军无罪。”顾长宁几句话,就改变了谢词的命运走势。
但是要做到让辰国百姓平息怨言,顾长宁的决定远远不够。
“大将军出狱后,辰国各地设施粥棚点,接济和救助因战争失去家园的百姓,抓辰国内政贪官污吏,游街市众,斩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快,要声势浩荡。”
顾长宁发布命令时,眼底散发着一抹犀利的光:“辰国百姓之所以怨气升天,是这些年,辰国内政腐败,贪官污吏横行,赋税繁重,百姓食不果腹,君王漠视民生苦难所造成,加上战争之苦,令许多百姓颠沛流离,大将军的案子,正好踩在了百姓痛处。”
“百姓们找到了发泄口,再加上辰国内政官员暗中煽风点火,两股势力加起来,大将军便成为辰国的罪人,这些幕后主使者就是想看朕在这里斩杀了燕国的大将,朕若顺应辰国局势,杀了谢词,将来辰国的主导权,就会在这些幕后主使人手里,所以,无论如何,大将军必须活下来,绝不可以当成贺远舟占有臣妻的刀子,也不能成为政治场上的牺牲品。”
顾长宁说完,就拿出黑色令牌:“立刻去牢狱,传朕口谕,带大将军出狱,让他尽快归队,捉拿辰国的乱臣贼子,降我大燕者,不杀,不降大燕的臣民,无论男女,杀!”
……
“大人。”
贺远舟前脚刚回到贺家,后脚他的司卫便前来禀报:“皇上派户部侍郎释放大将军出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