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好风流!(136)
林文举冷笑:“是否身正言诤,在下不在朝堂,无权论定。呵,四方书院素来自诩与朝堂无牵连羁绊,因此在下今日才肯到此、公开论道!不想此间水深且浑,在下倒来错了!”说着返身欲走。
书院长忙迎上来救场:“先生留步!”
台下浮起一层嗡嗡的议论,有胆小怕事的人开始往外走去,想避开是非。
正乱间,人群中不知是谁忽然喊出一句:“当年恭王原本就诞于勾栏之中,连血脉都存疑!圣上准他迎娶男妻,正是意在不要恭王这一支留后!”
这话足够诛九族。
众人听得清楚,不由齐齐唬的脸色刷白。纷纷转头去寻发言之人,却已找不到,众人于是只恨少生双脚,赶紧跑出书院,作鸟兽散,唯恐牵连自身。
四方书院一向气氛自由,学生言论本与书院关联不大,因此经常出借场地,乐见论道争辩;但今日事情终究出在书院地面。书院长本要与林文举急着解释,撇清方才学生所言与书院的干系。忽闻此言,哀嚎一声:“何人要害我一院学生?!”——两眼一黑,昏倒台上。
顾行远吓得脚下发软,结巴着问乐孟:“这、怎生是好?咱们给王爷惹大麻烦了!……你快些追去!”
乐孟早已往左右利落做完手势,顺手拎住他不往下坠:“还劳你提醒?!殿下早预料今日有人兴风作浪,府里兄弟们早就暗中盯着那些可疑的,已然追踪去了。我的任务便是带你二人平安回府。走!”
皇陵
春日,草木发生。大魏惯例,每逢双年,此时去郊城庆都皇陵祭拜先祖。
首阳通往庆都的道路宽阔平坦,乃为历代皇帝去皇陵祭祖专门铺设。一路春光,各人都心情愉悦,尤其是常年久居深宫的妃嫔,如游玩赏春一般,因此又称春典。
队队禁卫举着五爪龙旗,在前方开道。帝后车驾之后,跟着是育有子女的妃嫔,内监宫女随行。其后便是皇室车驾,恭王府排头。
因今日祭祖之前要先行谢承泽的册封礼,萧彦按品着装,身穿玄紫亲王礼服,头戴玉冠,额间齐整系着七珠,挂佩剑跨白马。乐孟紧紧跟随在侧,唯恐他被一身隆重繁冗的礼服绊着。
四匹黑色骏马身系红缨,稳稳拉着谢承泽的车驾。
城中百姓挤满街道两边,争相目睹皇室风采——其中多是来瞧这位大名鼎鼎、迎娶男妻的皇子——不住啧啧。
萧彦自是早已习惯,各种议论过耳不留。
“瞧瞧,这二皇子神仙般的人物,看着也贵相庄严,怎么那么多风流韵事?!听说府里养了一院子小白脸!看,旁边的那侍卫就是!”
乐孟默默在心里呕血。
“哎,依我看,这几个皇子都不省心!喏,眼前这位,娶个男人,还是个瘫子;后面那位是嫡皇子不错,可已是病秧子一个,听说走几步就喘;再后面的,好几门外室,府里家丁狗腿还抢过好几家闺女,后来他舅舅一家在南边贪污被治罪流放,这才收敛;那五皇子还小,不知以后是何模样。”
“矮子里拔将军,这么一看,这恭王好歹能打仗赈灾,也算可以了。”
“可是前日四方书院里有人说,恭王说不定、不是皇上亲生的……”
“——嘘!你找死便死远点,休得连累我们!”
“又不是我一人议论,城里早就有传言……”
“蠢蛋!哪怕小门小户也容不得这种事,何况皇上?不是自己的种,皇上能让他活到现在?!这话是打皇上的脸——你一家子有几个头够砍?!”
“……”
车里曲珍坐谢承泽旁边,一一把这些百姓闲话转述给他听。
童言无忌,她问:“他们说王爷哥哥是在勾栏里出生的,勾栏是什么地方?汉人皇帝放着皇宫不待,怎么会把女人孩子放在勾栏里呢?”
多吉忙捂她嘴。
谢承泽倒不避讳,耐心解释:“因为那时皇上还没登基,那时殿下的母亲住在勾栏,当今皇上继位之后才把她和殿下接进皇宫。”
曲珍见他不责怪,小声道:“看来皇帝非常喜欢王爷哥哥的娘亲,因为汉人瞧不起勾栏里的女人,没人允许娶她们回家——就像王爷哥哥非常喜欢大哥哥,就算皇帝皇后不允许,也要娶你。”
多吉也插嘴:“那可不一定,王爷哥哥和大哥哥成亲需要皇帝允许;但是皇帝最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需要谁允许。”
谢承泽沉吟:“或许是,也或许不是。就因为皇帝最大,所以皇帝的心里想什么,没人知道;即使他告诉别人,别人也不一定相信——因为若是信错了,便会掉脑袋。”
曲珍于是又问:“那要是王爷哥哥以后做了皇帝呢?他说的话你会相信吗?”
谢承泽笑笑,摸摸她的脑袋:“当然会。”
曲珍很是担忧,回摸谢承泽的头:“那你要是信错了,不是也会掉脑袋吗?”
谢承泽忍俊不已,安慰她:“当然不会——”他自己低头笑笑:“即便真的会,也没关系。”
多吉摁住曲珍的手:“别把大哥哥的头冠摸乱!”
曲珍听话地撤回手,随即由衷赞道:“大哥哥今日非常好看啊!比成亲那日还好看!”
多吉跟着点头:“嗯!这把新剑也最配你!”
今日册封大礼,谢承泽一身服饰皆是特制:茂盛乌发束在头顶,闪亮金冠别无多余赘饰,细细一瞧,冠上纹有七棵花树——皇子妃专用的图案,本该作为女子花钿掩额簪在发髻,但谢承泽身为男子,因此改为金冠暗纹,更显年轻英气;身穿与萧彦同色的玄紫衣袍,袍角较女式罗裙改短,露出金纹云靴;颈间多条领巾,两端缀了金色雀鸟垂饰压尾——的的确确是皇子正妃的服制,只不过是男式。礼部为怎么把这一身礼服做的合乎礼制又区别与女裙,连日来大费脑筋,几次改样,葳蕤宫过目后才勉强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