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君歌(4)
来往行人路过和气生财,瞧着铺子里的新鲜玩意总会驻足观望一会儿。
却是不买。
最先虽是门庭冷清,江钏却苦苦支撑了下来。
再后来来往清石溪的人多了起来,来开铺子的人也跟着多了起来。
清石溪变得热闹,人人的生活渐渐富足,点心铺便慢慢有了人气。
“老大哥,你这点心小小一个,却是甜到人心里去了哩。”
这是点心铺第一位客人的评价,江钏闻及,昏花的老眼泛起泪光。
他终是做到了。
清风徐来,带走江凛最后一字话音,又洋洋洒洒抖落一地槐树花瓣。
江和心中暖流肆意流淌。
这家点心铺步履不停,拖着一身伤痕立于困境,坚守己道,将温暖留于人心。
“小和,带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便好,你的心意会在客人那里得到回响,虽然听着玄乎,但你不妨试一试。”
江凛的声音如同春风般和煦,吹走了江和心中的烦乱。
江和捻起指间落花,重拾开朗的笑容:“爹,我明白了,我想我知道怎么做了。”
江凛看着江和重新打起精神,心感欣慰。
他看向悠远的天空,眼角藏着四季的轮回,他一笑时,这岁月的痕迹便愈发明显。
爹,小和是个很好的孩。
咱和气生财后继有人了。
咫尺之遥
跨过隆冬,江和与点心铺一同走入天宁二年。
春风化去人间寒凉,门前河堤旁的杨柳都冒出新芽,和着烟雨朦胧,遥看是一片晕染开来的青绿,这是清石溪绝美的春景。
常有才子佳人为赏这人间第一春,撑着油纸伞,款款行走于河畔的青石小路上,恰好成就一番诗意。
市集绕河而建,两岸商铺相对,高低错落,满是人间烟火气,和气生财就开在其中一处。
传承百余年,铺面比最初大了一番,人也多了,两位东家,三位师傅,五位学徒,一位掌柜,热闹自然不少。
此时客人零稀,铺子不忙,大家各自安静做着自己手上的活。
屋外绵绵的春雨渐成淅沥之势,顺着屋脊汇成一行细流,自檐上而下,落了满地白珠。
江和虽无登科宏愿,但因读过几年书,骨子里便带了点风雅。
现下闲暇无事,江和依靠窗边,看着春雨不绝,想着会有一位婀娜娉婷的姑娘来铺子檐下躲雨。
许是江和想得太过入神犯了癔症,他好像真瞧见了一位“姑娘”撑着伞走在对岸。
“姑娘”着一袭绘着竹叶刺绣的白纱长袍,裙摆湿透使得竹叶颜色更深了些,因着雨丝朦胧,江和瞧不真切面容,雨幕中依稀透出朦胧极佳的身段,可称得上是“雨中仙”了。
奈何“姑娘”走得急,并无檐下躲雨之意。
江和轻叹,看来桃花缘也不是那么好遇上的,书里说的终是不太可信。
掌柜刘叔借此打趣道:“少东家又在想着书里故事啦。”
江和常去淘书,在闲暇时便和大家分享,久而久之,铺子里人人都知道他们的少东家向往着书中的婉转爱情,江凛还曾笑他少年不懂情却多情。
被人戳破心思,江和也不恼,顺着刘叔的话说下去:“可不是,刘叔可有好姑娘要介绍与我?”
刘叔大笑道:“好姑娘不少,只是少东家不一定会喜欢。”
他故作神秘起来:“这里头可玄乎着呢,少东家现在还小,参不透。”
江和预感刘叔又要就着“喜欢”二字来一番长篇说教,赶忙换了话题,道:“此事还是得看缘分罢,刘叔,朱府最近来得勤,可是家中有喜事?”
朱府是和气生财的老主顾。
打听客人家为何订点心这样的重任通常都是交给刘叔的,刘叔人生阅历丰富,总能不露痕迹地打听出重点,还不惹恼客人,这一点使得江和对刘叔崇拜不已,直言刘叔天赋异禀,曾欢欢喜喜地向刘叔请教。
刘叔却是笑呵呵地回答:“等少东家长大了,自然而然也能做到如我这般了,此并非天赋异禀,不过人生阅历罢了。”
幼时的江和似懂非懂。
谈及正事,刘叔正了神色:“朱府下月要办一场名为“花事”的雅集,虽说文人才子在宴席上主要是吟诗作赋的,但人家既向咱们家订了点心,咱也不能让主人家失了颜面,少东家可有好想法?”
刘叔办事靠谱,向来考虑得周全。
江和沉思片刻,道:“这也不难办,既以“花”为题,咱们便也做与花有关的点心,可从用料和外形上入手,到时候在场皆为文人雅士,咱们还得给点心取个与“花”有关的名字。”
他说得有模有样,江凛甚感欣慰。
江和考虑得也仔细:“我们只做三款新样式,点心终究是陪衬,锦上添花便好,不可喧宾夺主。”
江凛不轻不重地拍了拍江和的肩,尤为满意道:“好小子,越来越像样了。”
江和脸皮薄,江凛一夸,脸颊上就飞快地染上两片淡粉,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爹。”
不等江和再羞一会,江凛转过身对众人中气十足地说道:“大家伙都听见了吧,都抓紧准备起来,要给老主顾做好咯!”
“是,大东家!”众人齐声应答,忙碌起来。
江和亦收拾好心绪做起准备。
——
朱府雅集如约举行,一早便忙碌起来。
雅集因主晚宴,江和是掐着时间点上门的,避免点心送得过早导致味道不佳,过晚又赶不上宴席。
见是少东家亲自来送,朱府管家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