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秦时明月]只要真诚就能得偿所愿吗(15)

作者: 空若浅雪 阅读记录

纸上的文字是韩国当年的文字,入目第一行,便是触目惊心的一句「亡秦者胡,并非匈奴、而是胡亥」。

下一句又是诚意满满的叮嘱「外贼易挡,家贼难防」。

几米之外、桌案后的一国之主冷声开口,声音威严:“念。”

我全身一颤,只好硬着头皮开口念了起来。

“亡秦者胡,并非匈奴、而是胡亥。”

……不然我还能怎么办!我很绝望啊!

“外贼易挡,家贼难防。”

再往下就是秦王的大事编年史,从秦王元年登基开始,到秦王九年灭嫪毐,秦王十二年罢黜吕不韦,然后十八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秦王廿六年,灭齐,至此天下统一,为始皇帝元年。”

直到这里为止,我都只是隐约觉得自己可能一会儿要被杀了。可从这里开始,越往后念,我越觉得自己的死法变得越惨,估摸着是从腰斩到五马分尸再到凌迟。

“……始皇帝十一年,驾崩于东巡途中,留诏传位于扶苏。”

完了完了完了……

“然赵高伙同李斯秘不发丧,逼迫扶苏自杀,扶持胡亥为二世,同时携始皇尸身继续巡游。”

隔天该曝尸荒野的人就是我了啊……

“天热尸腐,胡亥令人买大量鲍鱼载于车上,以掩其臭。”

还剩下最后两句,念完就可以准备重开任务了吧……

“希望陛下认定自己得偿所愿是在一统六国之时,逆天改命需要不少时间。”

最后这一句、倒是带些少女的心性,满是对自己能够凭借这一张纸页就完成任务的天真——

“扶苏看到诏书数落自己的罪过、让自己自杀,便能毫不迟疑的自杀,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其他儿子做得到吗!”

妈!在给嬴政的书信里玩梗,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幽默啊!

36-39

【36】

我妈幽不幽默我不知道,但我估摸着旁边侍奉的两个宦官、都已经在认真考虑下辈子投胎去哪了。

然而在我重新迭好纸页,放回锦囊之后,却听见嬴政冷声开口:“信中所言,是否为真?”

我全身僵硬地抬起头,去看他的表情,却并未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丝怒意。

……也对,他毕竟已经看过这张纸上的内容了。在他召我来之前,多半也已经想好该如何将我处死了。

我的母亲韩芷,她才是被系统选中的人,确切地说是带着系统而来的异世界宿主。在我死后,我的魂魄被引渡去了她的世界。在那里,我接受了她所知的常识,继承了她彻底放弃的任务,又再一次回到这里。

我从母亲死后第二年患上了病,但冷宫的公主没有得到治疗的机会,那之后的十年、我都在缓慢又痛苦地走向死亡。我讨厌自己的身份,所以才会把「冷宫公主」这个看似最容易完成任务的选择放在最后尝试。

结果兜兜转转,我还是不得不再度成为我自己。

母亲在上,你倒是早些告诉我,你还给嬴政写过这个啊!

此时韩非的声音忽然在我的脑海中响起——

「你虽是大秦的公主,却更是嬴政的女儿。」

我深吸一口气,快速逼迫自己冷静下来。为人子女,此刻该担心的不该是自己会在说出实话后被判处死刑,而是父亲本身。

“若这锦囊是母亲所留,”我努力抑制住话语里的颤音,“那信中所言便是真的。”说到这里,我的话音骤然拔高,“请父皇早日赐死赵高!”

桌案后的人却反问我:“只是赵高?”

我在努力思考「如何组织出严谨的语言来回答」三秒、然而未果之后,选择了放弃挣扎,以「真诚」为核心有话直说:“女儿自是希望、父皇能将赵高与李斯一同赐死,将胡亥弟弟禁足于宫中。只是李斯贵为相国,女儿自以为、找到接替他的人并不容易。”

但是,我怎么忽然觉得,我好像不用死了?

正想着,就又听嬴政开口,却不是对我说的:“荷华公主再得神授,在梦中窥得天机,与朕彻夜探讨未来之事。”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

他其实并不在乎我那点发明创造,他不会觉得丝帛昂贵竹简不便,而只要他想,他可以让咸阳城每夜都亮如白昼。只不过「公主死而复生、并有仙人入梦」是祥瑞之兆而已。

但他在乎自己死后是否会曝尸于人前,在乎自己一手打造的帝国被低贱的奴才用卑劣的手段夺走。

接着他问我:“处死赵高,罗网当交由谁来管理?”

我干脆利落地摇头:“女儿对朝中之事知之甚少,大臣的职位姓名均未记全,不知道父皇有哪些可用之人。”

“你身边没有可用之人?”嬴政沉声问道,“你对儒家的张良青睐有加,不是因为他的学识?”

有一说一,即便是我,也不会觉得他这话是提醒我张良可用,分明是对我亲近儒家的质问。

“并非如此。”但我却忽然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定位,我要做的就是在对方不熟悉的领域糊弄他,“女儿确实听说此人有些才能,只是在女儿所见到的,却是此人颇有仙缘。他在人间寿命尽后,便会羽化登仙后、位列太玄童子,号凌虚真人。”

“你知道如何登仙?”

来了!编!快点编!

“女儿曾听母亲说起,有仙缘者寿数尽时,在人间有所建树,对凡尘俗世无所留恋,便可位列仙班。”

我言辞恳切。

“女儿一直以为父皇求取灵药是想延年益寿,可若父皇想登仙入天宫……以父皇的功绩自是能轻易跨过仙宫门槛,只是万万不可多造杀孽。冤有头债有主,不可连坐,亦不可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