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后,我反拐西域少主回中原(374)
“因为,她冲破了朕的暗示,发现自己从黎州回来便再也没有见过这张脸了,随后明白一直出现在她身边的黑袍老者就是朕身边的魏公公魏海,你说,她聪不聪明?”
老太监捂着发疼的面皮,瑟瑟发抖,不敢答一句,只不停地求陛下息怒。
盛帝俯身将手放在他的脖颈处,叹息一声,“魏海自朕还是皇子的时候便已经跟在朕身边了,他从来不会是这种软骨头,朕给了他这张脸,让他将真正的样子藏在面具之下,随后成为朕手里最利的一把刀,盛京之中,能敌过他的,寥寥无几。
可惜,月余前,被阿榆将朕的这把刀折了,既然已经没有遮掩的必要了,你也不用带着这人皮面具扮他了,污了他的气节。”
“咔嚓”一声,一具枯瘦的身影瞬间倒在地上,再也没了生息。
又三日,整个盛京透着风雨后的宁静,某处空旷的宫殿中好似凝滞了时间,不知今夕是何年。
只见案前坐着一个一身素白的女子,机械的吃着案上的饭菜,一口一口,直到发吐了才停下。
盛帝走进殿内,便看见这幅场景,只见听到声响,她瞬间回头看着他,就直直的看着他,抿着苍白的唇,不发一言。
可满眼却都在说,看,我有好好吃饭,我有好好喝药……
盛帝久违的笑了一声,小丫头的状态是比三日前好多了,随后接过宫女手中的汤药,慢慢喂给她。
“阿榆下午就可以去看看你阿爹了,侯府里的东西朕都没让人动,都是你和你阿娘的,阿榆还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只是,不能太贪心。”
他好像还是以前那个纵容着她所有的舅舅,若不是最后一句不轻不重的警告,都要让她以为此前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她咽着苦涩无比的药汁,长睫颤了颤,抬手抓住他的衣袖,嗓音嘶哑。
“让我阿娘带我阿爹回黎州,让他葬在止夷山上。”
定安侯府的每一个人,死后都要魂归止夷,那是荣耀,代表着一生忠勇,俯仰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人。
盛帝盯着执拗的看着他的人,幽沉的眼眸微敛,默了许久,随后点了点头。
“好。”
叶昭榆一下卸了力坐在软垫上,眼眶微微泛红,回家了。
傍晚,夕阳如醉,漫天霞光染红了天边流云,像是一阵飘浮的雾气,朦胧而迷离。
叶昭榆闭着眼睛靠在马车里,周身空静无比,被一队人护送着前往侯府。
此时宫门外依旧凑着许多人,看着穿着大盛官服还跪在宫门前的几道身影,唏嘘不已。
听闻那日朝堂上,也只有这几位竭力为太子与定安侯府辩驳,奈何大势已去,独木难支,终是未能力挽狂澜。
如今人人对那件事避之不及,他们却不怕被牵连,求情至今。
尤以谢太傅,御史中丞,裴尚书为最,四处奔走,为太子与侯府叫屈。
裴朝将百年侯府与太子殿下的功绩缩列成书,手书千张,从高楼之上一洒而下,纷纷扬扬。
满城百姓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功绩,说不动容都是假的,可他们人微言轻,怎敢发声,只能避着人偷偷去侯府门口吊唁。
叶昭榆一身白衣走在街上,只听一身文骨献明堂,人间处处颂他声。
第310章 知道
夕阳垂暮,将整个定安侯府照的暖黄一片,四周空空荡荡,只余灵堂前的白幡随风飘扬。
萧焕茸跪在灵堂前,身后是一片霞光,身前是一片素白,缟素覆在消瘦无比的身影上,将整个黄昏都衬的凄切苍凉。
她拿起一叠纸,一张一张丢入火盆,火光映在她苍白的面孔上,整个人哀莫大于心死。
听着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没有一丝想回头看一眼的意思。
“阿娘……”
一道颤抖至极的声音从身后缓缓传来,带着无限哭腔与破碎。
她瞳孔一缩,手中的纸堆一下掉入火盆,溅起数点火星。
随后她猛的起身,一下冲到来人面前,“啪”的一巴掌打在她的脸上,带着无边痛恨与怒火。
她看着不退不闪的人,胸口剧烈起伏,闭了闭眼睛,一字一句道:
“你与他的事,你阿爹知道吗?”
“知道。”
叶昭榆抽咽不止的点了点头,双目通红,随后一下跪在地上,哭着开口。
“对不起,阿娘,对不起……”
“起来!不许跪!你阿爹是怎么教你的,不跪无错之事!起来!”
她刚刚没有办法不打她,没有办法不怨她,若不是她与西域君主牵连,又怎会落人把柄,定安侯府也不会落得这副样子。
可她阿爹竟早就知道她与西域君主的关系,既然他未有异议,那便证明,此关系纯良,西域并不是要借她图谋中原。
他们二人在此祸端中亦无辜,亦是被贼子所害。
叶昭榆站起身来,抽噎着看着站在眼前的人,满腔的酸楚与难耐,试探着扑进她的怀里,见未被推开,随后抱着人哭的不能自已。
“阿娘,对不起,对不起,呜呜呜呜呜……”
萧焕茸紧紧抱着她,也痛哭出声,这些天头一次痛痛快快的哭出来。
事发至今,她一直告诫自己,不能倒下,不能溃败,她还有一双儿女要救,她还有侯府满门要救,她不能在此时倒下。
可看着满身死寂与破败的小丫头,她还是没忍住崩溃大哭。
她的阿榆,她的阿榆才十六岁,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就大雪满途,怎么就命途多舛,好似走完了他人一辈子才遇见的荆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