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后,我反拐西域少主回中原(405)
他上交的兵马之中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勇猛非凡,百战不殆,对叶政陵忠心耿耿,并不完全忠于皇室。
猛虎若不能被驯服,终会养虎为患,他们不能完全为朕所用,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长广一役,朕将他们交到其他将领手中,让他们去冲锋陷阵,让身后城门大关,想让他们彻底淹没在那场战火中。”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一阵惊雷猛然劈开天际,映白了万重宫门。
萧如晔瞳孔一缩,全身上下都在颤抖,忍不住的大喊。
“那是你的子民!他们为你冲锋陷阵,你却在朝堂做那杀人的鬼,就因一时的猜忌,便要断送十万条性命,人命在你眼里到底是什么?是草芥吗!”
他怎么能装的那么像,数十载看不清他的面目,人人敬以明君之名!
他人步步黄泉,他借此步步高升,只手遮天夺下万载功名。
太讽刺了!简直太讽刺!
盛帝冷眼看着他的崩溃,好似在看一条搁浅在岸的鱼,音色寒凉。
“为君者,怀慈悲心肠,行霹雳手段,心慈手软之人,掌不了大权,带不来盛世。”
随后他又拿起桌案上的茶盏浅呷一口,眸光幽寂,缓声开口。
“你真以为,叶政陵就那点手段,能放任朕杀他的人?”
萧如晔桃花眼一颤,艰难的抬头看着他,指尖紧紧攥着袖摆。
“那十万人,被他救走了?”
盛帝指尖摩擦着茶盏外壁,音色寂然。
“不知,但长广一役,战况太过蹊跷,全城守军无一生还,真的就没有一个人从那场战役中活下来,就连朕派去的探子都销声匿迹了,死的太过干净,反而让朕觉得是想掩盖什么。”
“你是觉得宣远将军在借死掩盖那十万人生,那十万大军没死,反而就此成了真正的怀远军。”
“不错,若真是那样,足够让朕惊惶一场,因此,朕特意放出怀远军还活着的消息,让天下人去找。
朕倒要看看,那些想将其收编号令的人能不能替朕将人找出来,那怀远军到底存不存在。”
“那现在可有他们的消息?”
“并无,可朕就觉得,他们还在。”
第335章 本就无解
“也就是那一役,彻底惊动了叶政陵,让他看清了朕对侯府的态度。
至此,朕与他的交锋,才正式开始。
此后三年,朕与他各执一子,共下一盘生死局,他步步求存,朕步步紧逼,像是风平浪静的角斗场,风暴蓄起了一次又一次。
他早已进退维谷,兵权已交,战袍已去,定安侯府毫无反抗余地。
一旦他向侯府坦露君心不良,那么他连最后与朕周旋的余地都没有了,等来的只有铺天盖地的杀机与灭门惨案。
所以他隐下风暴,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撑数载,想方设法为整个侯府求个善了。”
“啪嗒”一声,盛帝抬手将茶盏放在桌案上。
抬眸看着檐雨下垂成帘,眸光深沉悠远,好似陷在一场昔日的回忆中。
“为官三思,思危,思退,思变,他暗暗思退,定安侯府先是退了一个将军,后来又退了一个尚书令,最后只剩一个叶政堂还在朝中撑着侯府百年基业。
朕眼看着他们将要从朝堂漩涡中退出去,若真叫他们隐退成功,朕将不好再找借口铲除他们,因此,便有了后来叶政陵独守孤城那一幕。”
殿外天光全被大雨掩埋,阴仄逼人,寒意四起,像是怎么都等不来一场空晴。
裴朝深深陷在昏暗的角落中,暗青色的袖摆随风招展,全身上下泛起凉意。
十指紧紧攥着袖摆,清浅的双眸逐渐发红,指节用力到泛白。
所以,他们当时深陷战火,哀鸿绝望一场,久等援军不至,是他……刻意为之。
耳边响起一阵肆意无比的大笑,只听一道假意十足的哀叹缓缓落下。
“晔儿不用这么看着朕,自古成王败寇罢了,当年叶政陵的最后一战,他明知一去不回,可他还是去了,毕竟,君命难违啊。”
萧如晔死死压着满腔的怒火,双目赤红,已经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他的愤怒。
“他视死如归,明知一去不回,可他还是去了,就这样都不能让你有一丝动容,信他忠心可表?”
盛帝低头笑了起来,再抬头时,目光冷寂幽深,语调凉薄至极。
“那个时候,朕已经不在乎他有没有忠心,朕只在乎,朕与他的那盘生死局,谁能赢到最后。
当年他带着不熟的军队奔赴边关,要说他那时没有反的心思,朕一万个不信。
可朕就怕他不反,朕想用那场战火看看怀远军到底存不存在,还想用那场战乱将定安侯府一网打尽。
所以,在那场与北幽的对战中,至始至终,都没有援军。
他也知道不会有援军,所以求援的信一封都未发出,因为他不知向谁求援,他知道谁都救不了他。
因此后来,盛安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查了参与那场战役的所有人,每一个环节都未出错,可援军就是迟了。
可她从未想过,第一个环节便出了问题,他若不曾求援呢。”
密密麻麻的疼痛从指尖爬满全身,萧如晔双目充血,一滴红色的液体陡然从眼角滚落。
“若怀远军真的不存在,若他不反,援军不去,北幽举兵猛攻,他该怎么办,城里的百姓该怎么办!”
史册就摆在那里,答案明明已经有了,可他还是忍不住替他着急。
此事,本就无解。
他反与不反,他都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