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夏天(13)
李会更加迷惑了。
“其实很多学生的底子并不差,他们脑筋转得很快。”他说:“但这些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是老人,家里有活儿要做,学生回去,除了作业,还有家务要做,喂鸡喂鸭喂猪放牛……留给学习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李老师我跟你说,你等农忙的时候看,不交作业的人会比平时多一半,尤其是女生。”
“为什么?”
“忙着帮家里干活呀!”
“我是问为什么是女生?”
“因为在绝大多数家长眼里,女孩子读书只是为了识字,她们最重要的不是写作业,而是干活。”周进说:“就我们学校里,六年级这一批,能把高中读完上大学的只在少数,大部分会把初中读完才出去上班挣钱,而有的人呢,小学读完就会去跟着亲戚朋友学两年技术,然后还是挣钱,要是摊到家里有弟弟的……哦哟,不敢想,估计挣的钱大半都会用来给弟弟盖房子娶老婆用。”
李会:“……”
想见你
虽然知道有这回事,但她始终不能理解,说:“这不是二十一世纪吗?义务教育又花不了几个钱……”
“我都是见得多了。”周进叹气:“你呀,要是在这里待久了,你也会麻木的。”
“……”
周进说:“你明明知道那是不对的,但是你改变不了,甚至不能去改变,因为他们都是在生活,如果用城里学生那一套去约束他们,反而是在折他们用力生活的手脚。”
这种感觉,李会其实深有体会。
她对此,只是无能为力。
学生在学校里,大多数都是活泼的。
他们上课有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的,也有开小差做其他事的,下课呢,不是操场玩就是走廊玩。
他们还有自备的道具,跳绳的,毽子啊,烟壳子做的玩具啊……下课时间大概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了。
一个班三四十个人,下课后只有不到十个人会乖乖在教室里写作业。
李会的意志力实在太薄弱了,在学校里,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愁眉苦脸的,大家看在眼里,私下也在猜她会待多久。
有编制的老师还好,轻易不会调动。
但像李会这种,还处在实习期的就不好说了。
她要是受不了了想走,随时都可以。
不过还好没听她说过什么丧气话,而是最近好像还越发轻松起来了,让办公室的同事很是诧异。
眼前这个老师便将之前的担忧当个玩笑说了出来:“哈哈,心情好就行,我们还一直担心你会因为在这里压力太大跑路了呢。”
“……”李会汗颜,虽然压力是很大,但跑路真不至于。
她笑着说:“不会的,再怎么样这学期我也是要教完的嘛。”
她来学校的时候,和校长说的就是只教这学期。
下学期她就要考试,暑假得拿来学习,就是有心想再来,她后面也没那个时间了。
“那就好。”那个老师很欣慰,笑着说:“教书就是这样的,压力什么的天天都有,天天都是新花样,咱们习惯就好啦。”
李会点头:“嗯嗯。”
和同事告别之后,李会就回了宿舍。
她从兜里摸出那个干巴拉的棕榈塔,放在鼻尖闻了闻。
味道已经淡了很多了。
即使后面他又给了好多药包,她还是对这个小塔爱不释手。
“师吴青……”
她想,更认识他,更了解他。
一旦有心,就再也无法忽视。
时间恍恍惚惚,就过去了一周。
这周师吴青没怎么在家。
青龙镇附近有个土豪回乡给父母修了一套“大别墅”。
房子已经落地,装修时要安装水电,通过村里人介绍,土豪哥找到了陈政。
这大别墅的“别墅”特质没有体现出来,只是主打一个大,房间也多,据说是家里亲戚多,专门这么多房子就是为了亲戚来了有地方住。
住不住得上不清楚,但这水电却是个大工程。陈政和他的两个朋友粗粗算了一下就知道他们跟不上装修的进度,所以叫了师吴青一起。
师吴青因为理论知识比陈政他们高出太多,加上看事也很全面,总能找到被遗漏的角角落落,也解决了屋主遇到的一点麻烦。
事情不大,但屋主却有事没事去找他闲聊,问出他是本科毕业,之后一直就在山里的经历还很惊讶。
陈政也加入闲聊大军,在直到屋主哥在C市是做蛋糕的,更来劲儿了,连说师吴青也做这个,然后又开始跟他打听在城里,大师傅月薪有没有上万的。
屋主哥对师吴青感兴趣了不少,问到了他的店,说以后去照顾他生意。
师吴青笑了笑,说:“那可得扫榻相迎了。”
之后他们就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一个说以后去C市遇到困难了可以找他,一个就说在镇上有需要帮忙的直接喊就是,整得说说笑笑,又客客套套。
收工之前,房主还额外请他们吃了顿大餐。
回去的路上陈政就问:“你知道那是谁吗?”
“略有耳闻,认识谈不上。”师吴青摇头。
青龙镇不大,也出了几个大小老板,师吴青经常走家串户的做事,也听过一些有关这些“老板”的传奇或者八卦。
不过,从这镇上出去的人,都很少回来了。
陈政还在问:“那怎么跟人聊得那么嗨?”
“他那个店,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说过,C市口碑最好的店就是他们家。”
陈政一愣:“我说,你不会是想去学技术吧?”
师吴青:“开玩笑,我还需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