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夏天(3)
也是登上白鹤山顶的必经路之一。
“好。”
师吴青挂了电话,低头看向张令初。
“你们现在的老师应该没走过这样的山路,你是等她来还是我把你送过去。”
“……”
张令初没说话,只是站起身,往前走了两步。
师吴青把狗绳解了,让它们回去。
显然两只狗都不是那么听话,围着他转了几圈,一直摇着尾巴,嘤嘤哼着,仿佛邀功。
师吴青拍了拍两只狗的脑袋就不管了,之后又把手机手电筒打开,递给张令初,道:“我没带手电出门,这边山路不好走,你拿着。”
说完就带着她往山顶走。
李会坐在定山门旁边的一个石墩旁,抬头看了看天。
这一路火急火燎的,心下匆忙,都没定下心来,直到这会儿她才发现今晚星星格外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山里的缘故,连月亮也格外亮。
明明天早就黑了,地面却几乎亮如白昼。
鸟兽虫鸣是初夏山里独有的音乐,尤其是青蛙的叫声,呱呱呱个不停。
她借着月光四下看去,才注意到上下山的路一共有四条。
定山门这边是一道凹口一样的岭,连着白鹤山和另一座山,四条路分别在岭的两边,一边两条,刚好是四个方向,除了李会上来的公路沿途的人户多点,另外三条路望下去,几乎都看不到什么亮着灯的屋舍。
不知道他们会从哪条路上来。
还没看到人,李会也不敢全然放松。
等了大概十来分钟,她听到了狗叫声,越来越近,还看到了微弱的手电光。
李会站起身,往光线传来那个方向的路口走去。
三分钟后,两条狗先窜了出来。
两双眼睛被月光照着,冒着幽幽的光。
饶是李会并不怕狗,还是这突然的一幕给吓到了,不由自主轻呼出声,人也往后退了一步。
但她脚下的路并不平整,脚后跟踢到石块,可怜脚上的拖鞋没动,她人却直直往后倒去。
李会:“嗷!!!!”
真是一惊未平,一惊又起,李会吓得嗷嗷乱叫,好在师吴青眼疾手快,一手伸出,拽着她手臂把人给杵了回来。
是的,杵。
李会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
那手很大,牢牢环着她手臂,力气也不小,稳得……
李会只扫了一眼就赶紧站稳,之后目光就落到了一直围着她转的两只狗身上,眼睛立刻瞪起来,一副防备的模样。
师吴青看乐了,说:“它们不咬人。”
李会不信,抬眼就准备反驳,结果这一下子就给她看傻了。
眼前是个……对于她而言,高得有些过分的男人,没穿上衣,头发也很长,还披散着,还湿漉漉的,估摸着是刚洗完没来得及处理。
月光下,他的皮肤很黑,眼睛很亮,深邃得很。
额前已经被风吹干的两缕发丝被月光打出零碎的影子迭在脸颊,随着夜风轻轻晃动。
啊,啊……
这一眼,这一眼……
这小山村,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啊……
他人太高了,这样对视有点废脖子,李会低了视线,又看到壁垒分明的胸腹肌。
李会:……
怎么着,这人莫非是白鹤山上的山鬼?
她低头又去看了看两只傻乐的狗。
嗯,山精野鬼标配的左右护法。
她失神得有点久,直到师吴青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又打了个响指,才把她惊醒,然后问:“你就是李会?”
“啊,对。”
李会又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下后知后觉过来,才发现这个人很眼熟,她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
高个子,长头发,男的……啊!
电光石火间,李会脑子里形成了一幅画面。
青龙镇的街道不多,横竖就三条半,但有一家摩托车维修店和百货店跟面包店,在赶集日的时候,人都特别多。
李会周末或晚上和同事散步都会路过,经常会看到某家店里杵着个大高个,要么和人聊天,要么在店里干活。
不过那个人的头发很随性,偶尔扎着,偶尔又用簪子盘着……
就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
好似他跟其他人站在一起时,不管站得多近,他和别人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图层的。
同事还给她指过几次,说“那个人,咱们青龙镇的本地大佬,街上好几家店都是他的,平时还接杂活儿,谁家里接水电啊都会找他,你屋里断电了都能去店里问一问,他要是在附近都会帮的。”
最后总结:“这哥们儿是远近闻名的万能哥。”
万能哥相当于是青龙镇的传说。
听说他父母还有段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但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病逝,爸爸之后也殉了情。
而万能哥那时候就生了场重病,之后就回乡养病,再也没出去过。
故事经过人们口口相传,多了些令人唏嘘的传奇色彩,以至于李会在街上看到这个人时,总会多看两眼。
而除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之外,李会也偶然得知到,在青龙镇拥有许多“资产”的师吴青,和她其实还是校友。
而更巧合的是,在李会来实习之前,给五年级三班代课的人,就是他。
以前,李会只是知道这个人。
而在她记忆深处,这人其实还是有点……对她而言不太一样的地方。
她在在脑子里溜了一圈儿这复杂的关系,再看师吴青时,已经面带惊喜:“呀,是你呀!我见过你的!我也知道你!”
师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