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资深观众(98)

作者: 周悠游 阅读记录

“小富靠勤,大富看命。”唐淑晨打小就老听她爸说这话。

如今看来,不假。任何行业不例外。

做好,拼的是勤力。得奖,比的就是命运了。

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文艺界几乎所有所谓的“比赛”,都是在比运气。

评委的喜好,赶上了,叫“天时地利人和”。没赶上,也没什么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罢了。继续加油搬砖就是,别问为什么。

无解。

唐淑晨自然淡然了。

……

在流量时代,有热度,一定要抓紧、尽用。普通人都知道的道理,行家更不可能按兵不动。

院里、系里,上上下下,隔三差五拎陈萧出来溜溜,三不五时提陈萧出来作正面例子加以宣传。一时间,陈萧风光无两。

有校报记者找上门来采访他。

先是问了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又谈了谈意识形态输出的现实趋向,还聊了聊拍摄过程中遇到或发生的那些趣闻趣事。

最后,总归忍不住要问:“作品主角是你女朋友吗?”

陈萧答:“不是。”

“怎么会不是?”校报记者很诧异。

陈萧手托腮,笑。

“虽然你不信,嗯……”他停顿了半天,“但并不是。”

在两位男青年爽朗的笑声中,采访正式结束。

那男记者收起录音设备,私下跟陈萧说:“虽然不是,或许我猜错,可你爱慕人家。”

陈萧没讲话,瞅着地面,不看那记者,笑得很诡秘。

……

没几天,采访稿一出,轰动校园。

本来没那么多人听闻,现在几乎人尽皆知。

许多人把陈萧的纪录片找出来当成言情片重看。

也是,那么帅的一个校园风云人物,为什么会去拍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同学?那么普普通通的女同学,她又凭什么?

不对,这里面一定有瓜!

吶,路人的逻辑和直觉就是如此。

抛开这些,单单是出于对帅哥的倾慕以及好奇,也足以吸引大量慕名而来看片的女青年们,当然,还有男青年们。

陈萧的作品全长53分钟,却只有两千多字文案。画外音少,配字幕多,使得纪录片表现出一种诗的气质。加上仅有的、他亲自为之所配的十三分钟旁白,调节了镜头时间感的同时,更使得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节奏。

每当他低沉、富有磁性的声音一出来,观影中的迷妹们便马上为之倾倒,无一不在心里头尖叫着“天吶,我太可以了”。

还出现了一批通过校报和朋友圈截图新入坑的颜粉。大家纷纷涌向作品大赛官网,热度最高的那几天,还一度发生访问人数过多而导致网页崩溃的情况。

而出于对陈萧感情状况和内心世界的进一步好奇,大批迷妹、路人粉及吃瓜群众,又陆续转站到唐淑晨的作品上。以图通过研究陈萧作品中的主角,去猜测他的真实精神世界和情感倾向。

如此一来,“唐淑晨”的搜索量直线上升。

虽然《特别观众》评级为三等奖,但几天之后,点击率、完整浏览次数、转发量及评论数,均已经远远超越评级为二等奖的作品。

看到了吧,这,就是流量的时代。

当流量中心被论文查重率搞到郁闷地狂挠头发时,接到了一个电话。

拍纪录片起家的某知名导演工作室,计划开展新业务,正在招募新人。电话里,一个自称某某项目助理的人,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某某项目。

陈萧完全没心情去听,只是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把电话打到自己手机上来的,加上眼前写了删,删了写,越改越高的查重率,更加心烦。

他随便搪塞一下,挂了。随后,夹着电脑去敲唐淑晨家的门求救。

门打开,唐淑晨正对着手机说话。

话筒里传出来的声音有点熟,陈萧听了两句,才发觉竟然还是刚才那个项目助理。他们又打给了唐淑晨。

唐淑晨不仅听得进去,听得清楚,还相当乐意。她马上约了时间去面谈。

看她如此,应该是好事。陈萧这才回拨过去。

对着手机另一端那位某某项目助理,陈萧恭敬客气地说:“刚听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我太激动了,没办法讲话,现在稍稍平静了一些,嗯,嗯,非常感谢您的邀请,能加入这个项目与您共事,是我的殊荣,我真是太幸运了……”

……

周末,两个人一起去到该导演工作室本市分部。谈了三个小时,过程顺利且愉快。

第二天下午,刚从论文答辩现场出来,就各自收到了签约的邮件。

今时今日的影视行业,对待入行新人还能递出待遇颇为正常合理的offer,实在是好得不真实,难得到好似遇见某北诈骗集团。

这种机会,就像导员开年级大会时说的一样,不把握住,不是傻么。

拍网剧就拍网剧吧,以为拍好很容易?还挑三拣四的话,就实在是未红先飘,太没有自知之明了。

晚上,唐淑晨回到家,找出粉红色马克笔在日程本上画了一个五角星。六月十八号,是个好日子,值得纪念。

两天后,轮到他们穿上方帽。拍完几百人的大合照,南薇又拉着唐淑晨东拍拍西拍拍,想把姐妹合影塞满手机。

唐淑晨揽着南薇手臂看着镜头的时候,突然有了少少离别前的感慨。

北乐仁适时出现,打断了她的多愁善感,他捧了超大一束粉红色玫瑰花来,送给惊呼连连的南薇。

同学们马上围起来起哄。

上一篇: 贵女改命 下一篇: 软肋[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