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门逢春至(355)
杨安顺愣了一下,走到门前,见蒋济安慢悠悠地走了进来,拱手道:“恭喜恭喜。”
又对着蒋夫人道:“嫂嫂辛苦。”
蒋夫人点点头,淡淡地说道:“三弟辛苦,楼上有今年的新茶,请留步品一品。”
蒋济安道:“嫂嫂采买的茶,自然是好的,一定得尝尝。”又低声道:“不知道采芝堂以后与回春堂,算不算同气连枝呢?”
蒋夫人道:“咱们都是开医馆的,都是治病救人为要。自然算是同路人了。”
蒋济安笑道:“说得好,忽然又成一家人了。”就施施然地背着手上楼了。
杨安顺在旁边听得憋气,便道:“这人……”
蒋夫人道:“安顺,不必理他,咱们今日重新开张,还是要和和气气。”
杨安顺笑着应了,又听外面唱道:“工部员外郎严从周来访。”
蒋夫人愣了一下,小声问卢玉贞:“你认识这人吗?”
卢玉贞摇摇头。门口走进来一个富贵打扮的年轻男人,约莫二十来岁,身材魁伟,穿一身墨绿色缎子直裰,五官端正,一只眼睛里的眼珠却是灰白色。
他们面面相觑,都不认识,严从周笑眯眯地打量了卢玉贞,点头道:“这位想必是卢大夫了。”又看着蒋夫人:“这位是蒋太医的夫人。”
卢玉贞陪笑道:“正是,不知道这位大人是……来看病的?”
严从周摇了摇头道:“卢大夫从前医治过我的一个爱妾,所以我特来贺喜。”又叫随从端了一对青花果枝图双耳瓶上来,笑道:“请卢大夫笑纳。”
卢玉贞愕然地看着他,蒋夫人笑道:“看病原是大夫分内的事,诊金我们已经收过了,便不好收这些礼物。严大人若是有心,便在楼上坐一坐,有些茶水点心,不成敬意。这对花瓶便不必了。”
严从周笑道:“这样看不起我。”
蒋夫人见他脸上笑着,语气却不善,连忙笑道:“不敢不敢,只是……”
正客气着,门口的人报:“翰林院编修李秋实李大人到。”
李秋实走了进来,忽然看见严从周在里面站着,连忙上前作揖,又对着卢玉贞道:“卢大夫,你有所不知,这位严大人,可是新近入阁的严阁老的公子。”
卢玉贞心里暗暗纳闷,便笑道:“是我们失礼了,有眼不识泰山。”
严从周笑道:“也是我冒昧打扰。今日我在衙门里另有公事,便不在这里喝卢大夫的好茶了。”
他跟李秋实寒暄了两句,带着人走了,将一对花瓶留了下来。杨安顺问道:“这花瓶放在哪儿,看着还挺贵的。”
蒋夫人想了想道:“先都搁在库房吧,回头咱们再慢慢安排。”
吉时一到,外面鞭炮声噼噼啪啪响了起来。门外人山人海,只管往店里看热闹。蒋夫人便笑眯眯地对着李秋实道:“大人,请。”
李秋实点点头,卢玉贞便小心翼翼地将红绸一端递到他手中。他用力一拉,红绸落了下来,露出堂上一块黑底烫金的匾额,上写着四个端方的大字“大医精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正是他传胪大典当日的题字。
一时掌声如雷,李秋实又请卢玉贞站在匾额下面,自己躬身到地:“卢大夫救命之恩,不敢或忘。”
楼上楼下几百人一起拍掌叫起好来。卢玉贞一时手足无措,脸都涨红了,只得摆了摆手。她想说点什么,又觉得万语千言堵在嗓子里,一句也说不出来。她心中五味杂陈,只是向众人依次点头。她转过脸去,见蒋夫人、杨安顺和伙计们站在一旁,也都热切地望着她,便微笑着招招手,眼圈也红了。
人群涌了进来,杨安顺早有准备,叫两个伙计在门口维持着,安抚道:“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第211章 合伙
天黑了一阵子, 铺子里客人慢慢少了。卢玉贞抽了个空子,赶紧喝了口热水,杨安顺又端了碗白粥过来, 笑道:“卢大夫, 快喝了吧。”
她喝了几口,忽然看见有个女人在门口探头张望。
她定睛瞧了瞧,认出是俞四娘, 就招手道:“四姐,这边坐。”
俞四娘有些为难, 又左右看了看, 才走进来坐到她跟前, 小声道:“卢大夫,上次你开的药,我觉得有点用,好像看得清楚些了。”
卢玉贞笑道:“那不是很好么,我再给你用针试试。”
她仔细地看了看俞四娘的眼睛, 用热针取了眼角两处穴位扎了进去。等了一阵,见眼珠里面仍是浑浊不减,叹了口气道:“四姐, 我可以给你调调方子, 也能给你扎针,可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 天天这样用眼, 总不是长久之计。”
俞四娘听了这话, 低着头不言语, 又道:“我手里还有两件嫁衣没有做,估计还要大半年工夫。”
卢玉贞提笔给她写了个方子, 盖了私章,又忧心忡忡地道:“四姐,你的活计不能再做了。你慢慢调理着,不让眼睛疲累,大概还能撑个两三年。若是还做着绣活,也就半年的工夫,就要失明了。”
俞四娘脸色惨白,极小声地说道:“我接了活,就是要交衣裳的。都是高门大户交办的活计,要是交不出来,我这一辈子的名声可就没了。”
卢玉贞也着了急:“四姐,你好生糊涂。把名声看得那么重做什么,你要是眼睛真不好了,一个人怎么过活。”
俞四娘叹了口气,低头看着地下说道:“我做了三十年绣娘了,也就挣了这点名声出来,别的也不剩什么了。”
卢玉贞见她十分为难,想了想,没什么法子,忽然看见蒋夫人在柜台里站起来走动着,心中一动,拉着俞四娘笑道:“这病找我不大管用,还得找我师娘治一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