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宦门逢春至(496)

作者: 梁芳庭 阅读记录

郑祥搂着他的脖子笑道:“大哥,家里各处的喜联都是我写的,你瞧瞧,哪儿不合意,赶紧撤了重写。”

方谨眯着眼睛看了一眼:“我管这个干什么。月娘,我领着你去看看。”

小菊笑微微地说道:“以你的功底,反正也看不出好坏。弟弟的学问和书法都是顶好的,我最信得过。”

郑祥跳下地来,笑道:“还是嫂嫂说话我喜欢听。”

四喜绕着方谨转圈子,尾巴摇的像风车一样。方谨蹲下身来,握着它的爪子:“四喜你又胖了,还挂着我呢,晚上给你肉吃。”

方维和卢玉贞沿着游廊走进来,见天色黑了,便叫胡大嫂掌灯。他站在灯下,看着孩子们在眼前嬉笑,也笑着默默拉紧了她的手,小声道:“真是太好了。”

她也笑着点头:“总算是一家团圆了。”

他又咳了一声,正色道:“我……是不是该有点长辈的样子。”

她就推了他一把:“怎么又端起来了,你原来也不这样。”

他笑道:“我还好,你得想想怎么做婆婆才是,要不要立什么规矩。”

卢玉贞忽然笑容僵在脸上,他见了,连忙岔开话头:“我让他们备下酒菜。我叫人去叫二哥了,待会让他来吃酒。”

她叹了口气,微笑道:“也没什么。小菊……只当是我的女儿就是了。咱们家哪里有过什么规矩了。”

正说着,忽然见到高俭穿一身天青色道袍,没带随从,提着一个黄泥封的酒坛子大剌剌地走了进来,方谨和郑祥见了,赶过来齐刷刷跪倒叫“二伯”。

高俭摆摆手道:“好侄儿,起来吧。”

小菊也走到他面前,恭敬地福了一福,高俭打量着她,笑道:“这位便是侄儿媳妇吧,英气十足,是好样的。”

他又看着方谨笑道:“在浙江做得不错。你们总兵去年来兵部的时候,专门过来跟我说了。”

方谨道:“是二伯教的好。”

高俭笑道:“这么乖觉,不枉我教你几年。”

方谨低着头笑了,忽然对着方维道:“干爹,程若愚程大人也接了进京的文书,调他去吏部做主事。他带着孩子,路上不便,就跟许伯父同行,互相有个照应。”

方维点点头道:“我已然知道了。吏部的调令是在我手上批的红用了印。这也是好事。看程大人起复后,能不能做官圆滑些。”

高俭便冷笑了一声。方维回过味来,转身笑道:“二哥,你跟程若愚原有过节。”

高俭抱着胳膊,淡淡地道:“跟我有过节的文官多了,也不差这一个。”

方维笑道:“你们不光有过节,还有一块在北镇抚司蹲过大牢的交情。”

高俭收了笑容,低头道:“那一段……也不用提了吧。”

方维见他神色郁郁,便嗯了一声,伸手搭着他的肩膀:“又要请二哥做主婚人了。论家里,你是他的长辈,是我最亲厚的人;论外头,你是方谨的上官,于情于理都再合适不过。”

高俭笑道:“我就等你开这个口呢。上次给你主婚,还不错吧,弟妹的病立即就好了。”

方维点点头:“都是二哥带来的福气。”

他挥挥手,让方谨带着小菊进屋去坐,又小声道:“二哥,你如今在宫里也安稳了,收个名下也好。”

高俭望着院子里的灯火,叹了口气:“芳儿,这些事以前也说过。哪天我有三长两短,横竖我有你和侄儿们料理,也就罢了。”他提了一下手里的酒坛子,笑道:“这是他们送来的扬州珍珠红,我专门拿来的,今晚不醉不归。”

酒菜齐备,众人一致请高俭坐了上座。方维原不喜应酬,做了东厂提督以后,也极少在外面饮酒。高俭兴头十足,叫道:“大侄儿,你能不能喝?”

方谨便支支吾吾地说道:“二伯,我……酒量十分有限,怕是没过几杯就要倒了。”

高俭摇头道:“在军营里除了打仗练兵,不喝酒能干什么。这都没练出来,在外头白呆了。”

小菊站起身来笑道:“他的确不能喝,我来替他陪二伯喝一杯。”

高俭愕然道:“原来侄儿媳妇这样厉害。”

方谨笑道:“月娘可不光这个厉害。她平日会教孩子们读书,倭寇来了还能叫军户女眷们一块上城楼丢石头。骑马射箭也不在话下。”

一桌子人都悚然动容,高俭道:“原来是巾帼英雄,失敬失敬。”自己端起杯来,一饮而尽。

小菊笑道:“我来陪一杯。”也随着喝了。

卢玉贞笑道:“许姑娘又能干又大方,文武双全,是方谨积了八辈子的福气。”

方维也跟着点头:“正是,虽说方谨是我一手带大的,也得说句公道话,论聪明机警,他实在不如许姑娘一半。”

小菊听了这话,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脸就红了。郑祥小声对着方谨笑道:“大哥,看你以后难振夫纲了。”

方维笑道:“这又有什么,你干娘待人处事也比我强得多,又有决断,夫纲振不振也不在这上头。方谨,你在外面不易,以后事事只听月娘的,我就放心了。”

方谨只顾着点头,众人都笑了。方维笑道:“都是一家人,不必讲究,各自随意。”

酒过三巡,卢玉贞也喝了几杯,脸颊浮出红晕来。方维小声问道:“娘子,你还行不行?”

她就笑道:“今天大家难得团圆。放心,我自然有数。”

一直到了二更天,高俭喝得尽兴了,笑眯眯地告辞。方维叫下人过来收拾,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将方谨叫到外面角落里,悄声问道:“程若愚的孩子多大了?”

上一篇: 吻娇 下一篇: 师妹她来自不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