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有言(80)
昭意一愣。
娄齐洲轻声道:“我本不想强迫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件事上,你必须听我的。”
他抬眼看了屋内的楚行昀一眼,将手串朝他抛去,“接着。”
在见到手串时,禁锢楚行昀的法力就消散了。
他一把夺过手串,眼睛中的微红还未散去,嘶哑道:“多谢。”
娄齐洲看着有些失神的昭意一眼,偏头对旁边的死士道:“看好她。”
说罢,便匆匆转身走向雨幕之中。
昭意脸色苍白,在她感觉到娄齐洲转身离开时,她不由得上前追了几步,却被死士拦在了门口。
于是她只能大声喊道:“兄长,天下苍生怎么办?黎民百姓怎么办?”
娄齐洲站住了脚步,绷紧了身子。
昭意推开两个死士的手,哽咽道:“兄长是祝郦的太子,一定比我更懂想要保护子民的心。兄长,让我去吧!”
娄齐洲咬紧牙,片刻后转过身,直视着昭意。
大雨中传来他坚决的声音,“天下苍生不会有事,黎明百姓不会有事。”
他透过朦胧的雨幕,看着昭意单薄的身躯。
“你也不会有事。”
一道闪电闪过。
他转身匆匆而去,不再为身后的呼喊声停留。
*
为了振奋士气,娄齐洲去堤坝监工了。
洪水已经蔓延到了京城周围,祝郦已经无路可走,只能一边加高堤坝,一边谋划后路。
娄齐洲很久之前就向齐铭国寄去书信,希望齐铭国君能救助一二,算着时间,这几日应该就能等来回信了。
路上都是逃难而来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穿着单薄,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城门口的士兵在施粥,虚弱的难民们相互搀扶着排队等着。
“太子到——”
小太监扬声,尖锐的声音在这死气沉沉的城门口十分引人注意。
难民们纷纷抬头看去。
只见城门口里出来一人,被士兵簇拥着,身上穿的是和他们一样的蓑衣,尽管有宫人在旁替他打伞,雨还是淋湿了他的衣服。
而他却丝毫不在意,弯腰接过士兵手中的碗,亲自为一名老者盛上一碗粥。
老者受宠若惊,刚要跪拜,却被娄齐洲轻轻托起。
看着他柔和的眉目,老者两眼一酸,抹起泪来。
待安抚了难民后,他又亲自登上堤坝,看着堤坝渐渐加高起来,便给修筑堤坝的工人发下米粮。
众人热泪盈眶,对娄齐洲虔诚地拜了又拜。
旁边有官员小声道:“殿下真是百姓的福星啊。”
而娄齐洲却站在高处,看着滚滚洪水,看着排成长队的难民们,脑海里却想起昭意的质问——“天下苍生怎么办?黎民百姓怎么办?”
他晃了晃神。
“报——”
一名侍卫从城门口一路跑到高处,跪在娄齐洲面前,气喘吁吁道:“齐铭国来信。”
娄齐洲猛地转身,目光锁在侍卫高高捧起的双手上。
第 42 章 道别
娄齐洲接过侍从手中的书信, 慢慢展开。
众人屏住呼吸,注视着那一张薄薄的纸张,这上面所写的内容关乎着整个祝郦的安危。
娄齐洲垂眸, 快速扫过书信,半晌才缓缓抬头。
他朝众人一笑, “齐铭国已经为祝郦难民备好四个城池作为避难地。”
娄齐洲转身, 看着那拼命从厚重的云间透出光来的太阳, 声音里有些颤抖,“我们只要撑到所有难民都转移至齐铭,就还能有希望!”
众人欢呼,站在堤坝上的工人们也纷纷露出来笑脸,难民们听闻,憔悴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活力。
娄齐洲带来的这个消息无疑是t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齐铭国的这一份救济, 可谓是来之不易。
腾出整整四个城池, 需要动用不少人力财力。
书信是三公主娄嘉桢寄来的,也就是如今齐铭国的太子妃。
听闻祝郦的噩耗,齐铭国国君本不欲多管闲事,两国虽有联姻的关系在, 但不过是各取所需, 各有所图。
若是帮助一个即将被洪水吞噬的祝郦,齐铭国并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只是太子妃在宫门前跪了整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最终晕倒引起百姓争议, 诸位大臣上书,齐铭不能是这样一个违背义气的国家。
齐铭的太子见妻子身形憔悴, 精神恍惚,心中不忍, 于是同妻子一同跪在宫门前,又换来了太后的怜惜。
在群臣与太后的双重压力下,国君才勉强答应腾出几座城池来接济祝郦难民。
娄嘉桢在信末提笔,“吾曾意气用事,贪图一时欢乐,推脱身为皇室公主的责任,多谢兄长曾经的庇佑与爱护,好在为时不晚,如今吾向国君进言,换得四所城池庇佑祝郦子民。吾愿尽绵薄之力,助祝郦早日渡过难关。嘉桢。”
身后是百姓的欢呼声。
娄齐洲站在高楼上,冷风吹过他的耳畔。
他一遍又一遍看着手中的信,又想起昭意的话。
远在千里之外的嘉桢都懂的道理,而他呢?
所有人都在这场天灾中称赞他临危不惧的处事能力,称他为祝郦的希望,但是只有他知道,他还配不上这些子民的爱戴。
*
自从娄齐洲离开后,楚行昀就没和昭意说过话。
宫殿里就只有他们两人,楚行昀将手串放在最显目的地方后,就整理东西去了。
昭意纠结了一会儿,才慢慢凑到楚行昀身边,才刚刚开口,就被他打断了。
“若是想让我放你出去,你就别说,我一个字都不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