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溺于股掌(247)

作者: 风月都相关 阅读记录

黎嫚笑:“也许你说对了,但你得有觉悟,拿出华新社记者的高站位来,这是勤俭节约。”

“服了你了。哎?上次的普洱喝完了吗?这次给你寄猴魁,大好河山的茶叶全给你喝个遍,喝完了,你也该回来了。”

收回思绪,黎嫚小口轻啜着玉色茶汤。

刚才敲击的,是她在ITC的实习报告,一并请辞。

抽屉里,早就有ITC的offer,黎嫚没签。

就在昨日,她从官网,查到了最终进入体检的人员名单。

黎嫚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综合第一的成绩,通过年前的g考,即将成为办公厅秘书局的一名科员。

起点很高,一步到位。

机缘,来自于去年初秋的电话。

梁老亲自打来的,说的不多,黎嫚只牢牢记住了其中一句:

“小黎,欢迎随时回家。”

在梁老那通电话之前,她就从袁靓那边,得到了个秘不外宣的消息:叶世骞的名字,在平时必备的新闻稿的名单里,被悄无声息撤掉了。

小圈里盛传叶老患病,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可具体什么病?有没有人探望过?不得而知。

时间久了,叶世骞这个人名,几乎无人再提及。

黎嫚自然也不会打听这些事。

自从她来到日内瓦,与叶君逸的联系,也淡了很多。惯例只有节日的例行问候。

唯独叶舟,每隔几天就要和黎嫚通越洋视频,还要和响响在视频里玩耍。

叶舟坚持每周记录一篇响响弟弟的成长,记录满一年,就做成一册文配图的成长档案。

这种无关血缘,超越仇恨的兄弟深情,黎嫚每次想起来,都格外的有感触。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互相温暖的缘分?他喊她“小黎阿姨”,黎嫚却早就把他当成亲生子一般对待。

有次视频通话,黎嫚听到视频里的女人声音,略耳熟。

直到叶舟说了声:“奶奶等一会”,黎嫚明白了。

功名利禄全都淡去,能平安团圆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生活。

梁老的电话隔了不到半月,母亲黎玉芬的电话就来了。

在像往常一样聊着家常的时候,黎玉芬突然说了句话:

“嫚嫚,这个世界上,我不是只有黎想一个儿子。”

黎嫚瞬间怔住。

“这几年,你从港岛,到西南,又去了巴黎,到如今的日内瓦。嫚嫚,你越走越远,可有曾想过,回头看一看家的方向?嫚嫚,这个世上,我不只有黎想一个儿子,我还有女儿黎嫚。”

那番话的份量有多重,黎嫚形容不出来。

甚至为什么黎玉芬会说那些话,是不是有人给她说了什么,黎嫚也懒得去深究。

亲情是骗不了人的,也最能牵人心。

ITC的offer,在她实习满一年后,已经给到手。

黎嫚果断给内阁成员去了电话,如实告知她要回国,准备g考。

对方答复她:不要急着回绝。实习之余,可安心在日内瓦备考,报销黎嫚往返京城考试的全部食宿交通费。可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再考虑在ITC的去留问题。

从备考,到考试,一直到出来体检公告,除了极少数人知晓,黎嫚只字未提。

包括宋轻臣。

那次巴黎分别后,黎嫚主动切断了和宋轻臣以及相关朋友的所有联系,包括宋轻羽。

不联系不代表彻底尘封,他是响响的父亲,所以黎嫚会把有宋轻臣的新闻视频,剪辑成小电影,陪响响一起看。

会给他解说每一幅画面里,爸爸做了什么事?

所以,即使不在宋轻臣身边的响响,开口说的第一个叠音词,是“爸爸”。

在黎嫚积极准备面试,大背各种时政新闻时,同步看到了宋轻臣的履新通知。

在西南主正满四年,第五个年头的开春,他如愿调回了京城,成功晋级到更高位。

听袁靓说:宋家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真厉害。

而且,都在疯传,春暖花开时,宋家会有喜事发生……

(晚上还有2章,等我哈)

第213章 近乡情怯

夜晚的日内瓦,难得一见的星夜璀璨。

黎嫚穿了春芽色流苏礼服裙,抹胸位置,是零星点缀的苏绣迎春花,春意盎然的极致娇色。

水晶灯把她的白嫩雪肤,打光到熠熠生辉,人在中西合璧的送别宴会上,只一亮相,便美的星光灿烂。

因为自己那副容易让人留恋表象的绝美皮囊,很容易被打上“花瓶”标签。

黎嫚在国贸中心的这段日子,例行职业装,全部黑白灰色调。

长发在工作时,只有马尾和丸子头两种造型,一丁点的装饰都没有。

人又极其老练,为人处事,完全不像二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以至于,一起共事的朋友们,都给她起了个外号:刺儿头嫚。

所以,送行那晚的聚会,当她以晚礼和淡妆惊艳现身时,在每个参与的人里面,着实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不鸣者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姓宋的男人教她的。

不需要把闪光点随意挥洒,看的多了,就算羊脂白玉,也会变成不值钱的玻璃珠子。

要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当然,刚认识那会,宋轻臣的腹黑谬论,也会接着跟上。

他说:“黎嫚你有才华,又这么漂亮,要是迷失在赞美里,大学就被男同学骗着去开了房,我们绝对连一毫米的姻缘线都没有。”

“你的意思,我是好钢,你是刀刃?用你身上?”她从男人那抹唇角的笑意里,隐约猜到了什么。

果然,宋轻臣会双手把她举起来,与她眼睛平视,用他高挺的鼻尖蹭黎嫚也得小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