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宠妃想摸鱼(129)
“本宫倒是觉得出宫散散心,连身子都畅快不少。”赵皇后笑了笑。
周淑妃对此不置可否,搁了茶盏,摇着绢扇道:“妾身听墉儿说,坤儿前两日有些晕船,可别又生病了。”
“有劳妹妹挂念。”赵皇后脸色微变,客气道,“虽然此行没有太医跟着,但皇上已遣了府医来照顾坤儿,并无大碍。莫昭容昨日傍晚还叫人送了些新奇玩意儿来,本宫见坤儿很是喜欢。”
周淑妃若是真关心李秉坤,不会等到这时候才来说这些话,必定是想来打探什么。
若与两位皇子有关,赵皇后就只能想到立太子之事了。
皇上还年轻,往后也极可能再有子嗣,但赵皇后的身体却已经无法承受了。
李秉坤虽是嫡长子,然而自幼体弱多病,向来不被看好,朝中大臣自然是偏向与他只晚一天出生的皇次子李秉墉。
难不成皇上已经决定要立谁为太子了?
“莫昭容真是个有心的。”周淑妃轻轻颔首,“听说她昨日出门探亲,回来后给墉儿也送了些来,不过墉儿向来只在诗书上用心,不怎么爱这些东西,便只搁着了。”
皇上此次南巡,特意带着祖籍霖州的莫渝,说不定连她和赵皇后两人都只是顺带的而已。
赵皇后也端起茶盏道:“皇上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坤儿和墉儿到底还是太小,远远不及。”
“那是自然。”周淑妃笑道,又蹙起眉头,“可惜三皇子去岁失足夭折,宫中又许久没有喜讯了。”
皇上虽然年轻,却子嗣凋零,这对大宣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妹妹打算让那位张语知入宫?”赵皇后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她的意图。
“妾身见皇上对她有些兴趣。”周淑妃没有否认,“况且原本也是定在今年春季进行采选的,因一些事给耽搁了,倒不如借此机会充实后宫。”
赵皇后道:“妹妹如此贤良淑德,皇上定然放心。”
“这贤良淑德,妾身可比不过娘娘。”周淑妃举着手中绢扇,掩嘴笑道,“竟能将紧挨着和畅院的碧梧院让给莫昭容,若换成妾身,怕是做不到这般大方。”
“妹妹说笑了。谁都看得出来,皇上一心扑在莫昭容身上,本宫总不好违逆皇上的意思。”赵皇后不徐不疾地开口,“妹妹当年不也是如此吗?”
她说的是李怀璟刚登基时发生的事。
四妃九嫔在品级上分别是一品与二品的平级,实际在同品级的位分间还是有高低之分。赵青云起初只被封为贤妃,在淑妃之下,而她身为来和亲的番邦公主,也不受人待见。
尽管李怀璟处事公平,但周柔仪在王府时依然处处压她一头,成为淑妃后更是变本加厉。
而太后也不喜欢这位番邦公主,宫人们是惯会踩高拜低、见风使舵的,瞧得多了,便也对她冷眼相待起来。
赵青云彼时在宫里,可以依靠的就只有跟着她从南诏国来的贴身侍婢素问,以及随行护卫柳玉。
直到两年后,先帝驾崩,太后去永安寺为先帝祈福,她才得了机会,怀上皇嗣。
周淑妃闻言冷下脸来,道:“娘娘在当年又是做了什么才坐上后位的,别以为没人知道。”
“本宫做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的心意。”赵皇后勾了勾嘴角,“现下莫昭容才是独得圣眷之人,她入宫一年有余,总算是熬出头了。莫昭容之前对谁都是副不冷不热的样子,本宫却见她与妹妹的交情不错,想必妹妹也为她感到高兴吧?”
赵青云实则精通医理,与周淑妃双双有孕后,用了些手段抢先诞下皇子。
李怀璟知道周淑妃的旧事,又想要借此摆脱太后的掌控,是以册封赵青云为后。
不过,赵皇后终究是异族女子,太后的一道懿旨将掌宫之权分给了周淑妃,两人说是皇后与妃子,实际上一直有些分庭抗礼的意思。
然而李秉坤因赵皇后当时的作为提前十天出生,有点先天不足,直到这几年才好些,而她也因此伤了身子,无法再有身孕。
反倒是周淑妃,在短短一年后又诞下一位公主,就算宫里陆续进了新人,她的恩宠也永远都是头一份的。
田美人出身不高,也并不受宠,更不用说三皇子已经薨了,实难撼动周淑妃的地位。
虽说赵皇后稳居后位,可要是立了李秉墉为太子,那以后周淑妃岂不是真要与她平起平坐了?
反观莫昭容如今独得皇上宠爱,连周淑妃也颇为忌惮,若她育有子嗣,定能晋封为妃,往后立谁为太子又成了没准信的事。
只可惜……
周淑妃看透了赵皇后的心思,笑了一声:“娘娘真的以为皇上会让莫昭容诞下子嗣?”
“妹妹此话何解?”赵皇后岂能不知其中之意,却仅是淡淡地笑着。
“娘娘怎会不知?”周淑妃并未直言,“若要形容的话,那便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李怀璟召莫渝入宫为妃,是为了掌控手握兵权的安西将军。
武将获幸本就比文臣忌讳更多,素来甚少向天家进献女子。放眼整个后宫,就只有莫渝这一位出身将门的妃嫔,若她诞育皇嗣,难保莫家不对储位有所企图。
李怀璟自身又是率兵逼宫登上皇位的,自然知晓其中利害,是以绝不可能让莫渝这位将门之女为他诞下皇嗣。
彤史上所记,莫昭容每次侍寝后都会服下避子汤,便是佐证。
“妹妹果然是聪颖过人。”赵皇后微垂下眼眸,“那采选之事,皇上本就是交给妹妹的,妹妹看着办便好,本宫就不过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