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宠妃想摸鱼(139)

作者: 泠莫亦 阅读记录

而刺史府在半个月前,就开始每天未时在府门前摆设粥铺,接济这些灾民与穷苦百姓。

莫渝之前是错过了开粥铺的时辰,所以没见过这条街上有那么多人。

“听说那崔刺史今年刚来的霖州,看这样子,倒是个好人。”莫峥见那些排队领粥的人大多衣衫褴褛,不禁同情起来。

他还不知道崔亮是那桩盐案的主谋之一,见状就以为他是个为民的好官。

莫渝看了会儿领粥的队伍,听他这么说便收回目光,嗤笑道:“三哥怕是搞错因果关系了。”

“这话怎么说?”莫峥虽未入官场,但作为生意人,还是免不了要和这些当官的打交道,见莫渝目露鄙夷,想她跟在皇上身边,许是知道一些普通人不清楚的内幕。

“先有的灾民,才有的粥铺。若不是有贪官克扣朝廷下放赈灾的钱粮,哪里会有这么多灾民?”莫渝的神情变得认真起来,示意他们去看那边排着队的人,“那崔亮分明是在这里装好人,你们看那些人领的粥,全是米汤,压根儿就没几粒米。”

“看来今日出门还有额外收获。”李怀璟其实早就知道了,只不过查处盐案更为紧要,所以没怎么提过这事。

莫渝这番话说得也颇得其心,他不介意将这份功劳分出一些,记到她的身上。

此处人多,他们没再就此事继续说下去。

穿过闹市再转向东街便是鲍家旧宅,汪华一直在门外等着迎接圣驾归来,见到他们几人,忙跑上前来替李怀璟谢过莫峥。

莫峥领了皇帝的人情,又似乎是不太想撞见鲍家的人,客气一番后便走了。

“朕要去找人讨论之后要办的事,你先自己回碧梧院吧。”李怀璟见莫渝还在望着莫峥离去的方向出神,便拍了拍她的肩。

“好。”莫渝收回思绪,正好看到檀蕊在大门后朝她招手。

檀蕊应该是有事才到前门来的,莫渝朝李怀璟施了一礼,过去找她问话。

檀蕊往朝着另一个方向去的李怀璟飞快地看了一眼,见他没再留意这边,就凑到莫渝耳边低声说道:“那位张语知来找昭容,说是已经把事给办好了,现在就在碧梧院中等着。”

莫渝和张语知说话的时候没有避着她和玉英两人,所以她是知道这件事的。

“这么快?”莫渝虽是疑问的语气,但听着并没有疑惑不解的感觉。

若鲍国忠真想借此事除掉崔亮等人,就会选择设局后将情报直接透露张语知,根本不用她去刻意打探,这事当然办得快。

利用

回到碧梧院,进了主屋,张语知起身相迎,向莫渝施礼道:“娘娘让民女去查的事,已经有些眉目了。”

“语知姑娘办事果然利索。”莫渝也不问她是用什么手段去查的,开口夸赞道,又屏退了除玉英檀蕊以外的婢女,方便说话。

“娘娘谬赞了。”张语知客气了一句,又低声道,“那账本是被藏在了常平仓那儿的一座仓库里,但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座。”

莫渝让系统将此事直接转达给李怀璟。

他要去找人讨论的事肯定与此有关,及时更新情报,正好让他能考虑得更全面些。

她的传话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李怀璟也通过系统传话回来,说他在去年年初的旱情过后让各州府增设常平仓,江南一道的常平仓就设在霖州。

常平仓即为官府用以储粮备荒、调节粮价而设立的粮仓,可有效避免“谷贵伤民、谷贱伤农”。

那位盐铁转运使施安良,便是负责看管常平仓的官员之一。

张语知见莫渝凝眉沉思,以为她对这个结果不够满意,又道:“还有一桩事要告诉娘娘和皇上,那些粮仓据说都是双层的,中间有隔板。”

莫渝刚从系统那儿得到消息已传达的反馈,就听张语知说到这事,略感惊讶:“双层的?”

张语知当她没听懂,解释道:“霖州常平仓的粮仓全在当中做了隔板,分成两层,实际都没有填满米粮。”

“我会转告给皇上知晓的。”莫渝并非不明白,但懒得分辩,只朝她微笑道,“至于入宫之事,一时还急不得,不过姑娘尽管放心,我是不会食言的。”

“民女单凭昭容娘娘吩咐。”张语知谨慎地看她一眼,又稍稍低垂着头问道,“只是民女实在不明白,娘娘为何要帮民女?”

莫渝是如今在皇上身边最得宠的妃子,却一直说要让她入宫,也不是叫她当个宫女,而是为嫔为妃。

在旁人眼中,张语知唯一值得称道的,便只有大理寺卿鲍国忠之义女这个身份。

鲍国忠让她在洗尘宴上登场,就是为了给皇上留下印象,好趁势献女,将她安排到皇上身边。

这个计划其实算是已经成功了。

张语知当过歌妓的事,因为洗尘宴时莫栩所说的话,被提前曝露在众人面前,就她的出身而言,能入宫当宫女都已是难得了。

其实这点倒也不是很重要,只要能入宫,就必定能见到皇上。

况且张语知与莫渝长得有几分相似,凭借这点,或许能让皇上对她多留心几分,加之她知晓些手段,假以时日,不难扭转圣心。

可就是在这里出了问题。

皇上在洗尘宴上虽是默认了鲍国忠献女一事,但好像根本就没打算带她回宫。

张语知入不了宫,之后的事直接免谈。

但莫渝给她的感觉,就像是笃定她能够被晋为妃嫔那样,这是最让张语知困惑的。

莫非是莫渝想要通过她攀扯鲍府?

然而,鲍家与莫家素来不是同一条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