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163)
明慕看了一圈,自从太医院重新招人的计划放出后,南北两方都有名医千里来此,估计汇集了整个盛朝最尖端的医学研究者,心中一动——
他能借助这个宣传一下生物思想吗?
“化脓是一种外界细微的污物导致,这种污物眼睛看不见,在高温下格外活跃,所以夏季高发,且难以察觉。”明慕将手中装着大蒜素的小杯子给他们传递着看,道,“大蒜素是大蒜的精华所在,能够灭杀这种污物,但是不能过量,防止伤害患者的身体。”
这是截然不同的思想,甚至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能做医学研究的,对新思想都接受良好,又加上对陛下的信任,对这套说法深信不疑,甚至开始互相讨论起来。
正是因为清楚这些新来医者的性格,防止他们研究研究着就沉迷进去,明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将人打包送上了前往北疆的车,连行李都是宫里提供的。
他们不会直接去北疆,而是在距离较近的城中停留。
医疗后勤解决之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调兵遣将。
这个明慕是真不会。
怎么说呢……毕竟现在戎狄形势危急,得找精锐前往,才能鼓舞士气,乃至赢得实力。
这点倒是很好理解,一加一大于二嘛。
但似乎、全国的精锐,都集中在北疆了。
根据古代军队的战力分析,边防肯定是大于中心,经常经历战斗的军队肯定比养尊处优的军队气势足。因此,倒是很容易能比较出两方的实力优劣。
当然,厉鸿羽将军手下也都是精锐,但他守着沿海,夏日正是倭寇猖獗之时,不能轻动。
他开始在十几个省之间扒拉,可找了半天,也没有头绪。
“开小朝会,召集内阁和兵部。”
明慕站起身,拍拍身上沾染的气味,叹气道:“我没经验,得找有经验的。”
要是现代的人民子弟兵,还用他这么纠结?
可古代嘛……只能说差距特别特别大。
首先,兵源就不同。现代大家都是接受过义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可在如今,兵士的主要构成是军户,其次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去了军队更不可能有什么读书的念头,基本上都是训练。
而军费也差了一大截,现代大家都不排斥交税养军队,将军警和安全感划等号,还想一省一艘或多艘航母。盛朝其实在军费上的投入并不低,每年有一半的钱都用以军队,但基本上不够,中间贪墨甚巨,能到普通士兵手上的绝不算多,每月的军饷都不一定齐全,吃空饷也绝不少见。
军队作风也截然不同,百姓对士兵的态度排斥居多,绝没有军民一家亲的情况,甚至有“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的说法。成员素质残次不齐,带兵没有统一的章程,更别提军纪军容。战斗力全都看将领如何,但为了不叫地方勾结造反,兵役乃至将领来自不同的地区,有时候出兵还要将他们打乱……
乃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只能用乱七八糟形容。
明慕之前看这方面的宗卷时,简直一个头两个大,完全不知道怎么理顺,抱着逃避的心理催眠自己。
现在回旋镖打到身上了,真疼。
一时半会想更改如今的情况,也不好弄。好比如吃空饷,得将兵源地方的黄册拿出来,再和军队名册进行对比,看看对方到底在不在,如果不在,还得翻路引和各地记录,观察这人又去了什么地方。
而黄册,简单来说,就是人口普查表,十年修理一次,是国朝收税、清点人数、对比田亩等等的重要手段……先帝在位期间修过一次。
这么说吧,七年前开始修的,现在还没修好。
很多东西明慕很想下狠手处理,但是非常困难,就好比面前是一大堆废墟,想要重建,必须将废墟铲除,建筑垃圾找合适地方处理,再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房子——而旁边还有数个废墟。
所以他选择先将没塌干净,还能修补的房子修理一下,防止以后增加工作量。
小朝会上,不仅帝王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就连被叫来的臣子们也面色凝重,半天说不出话。
他们当官的时间更久,对国朝了解更加透彻,比小皇帝更清楚军队之事。
想要找到能够支援北疆的精锐……而不是白白过去送死。
或许,只有西宁府。
但是……盛朝对西宁府的态度,可以用极差形容,新帝登基后才稍稍好了一些,又经过数月的努力,双方之间的缝隙总算弥补了一些。
在军事上,二者还是相互独立的。
“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见到臣子们的欲言又止,明慕主动发问。
几位年岁大了的老臣都说不出让西宁府调兵的话,互相推搡了半天,最后兵部尚书出来,简单说了目前的情况和心中的想法。
“西宁府?”
明慕逐渐恍然大悟。
对,西宁府也是精锐!
他之前怎么没想到!
见小皇帝高高兴兴,就要下旨的样子,卜祯决定自己来做这个恶人,道:“陛下,西宁府或许不愿意出兵。”
“为何?”明慕问。
“西宁府和盛朝隔阂已久……”
“不是哦。”明慕摇了摇头,道,“不是这样的道理,西宁府不也是盛朝的一部分吗?只要给足军饷,下达命令,为什么不听从燕都的指挥呢?”
“你们总是将西宁府拎出来特殊对待,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是很奇怪吗?要朕说,倘若西宁府真想脱离盛朝,自立为王,多年来又何必上疏?每年也都会来送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