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16)
◎登基第六十六天(营养液满8000加更)◎
每逢夏日, 倭寇必会扰乱沿海。
沿海比北疆更难防卫,他们神出鬼没,仅仅十几人就能扰乱内陆, 令人烦不胜烦。
今年尤甚。
厉鸿羽看向窗外, 浓厚的夜色犹如深墨, 重重地压在上空, 让人窒息。
“朝廷的主要兵力全在北疆, 我们暂且支撑一阵。”
如今倭寇似乎知道盛朝内里不足,发疯一般袭击,沿海居民已经全部迁入内陆,他们还想越过防线, 深入入侵。
倭寇之中,只有少部分是来自岛上的倭人,更大部分, 都是曾经的盛朝人!在曾经养育自己的土地上烧杀抢掠……
只稍微想想,就忍不住心生怒火。
不知何时, 才能彻底将这群人绞杀殆尽。
——
晋商的各处票号爆雷。
一夜之间, 无数百姓拿了票号, 来到官府报官, 官衙熙熙攘攘。
“天杀的,我们辛辛苦苦存的钱,全没了!”
“我的钱!预备给孩子念书的钱、成家的钱!”
“大人, 你们可不能不管啊……”
哭闹声、谩骂声充斥内外。
若是以往,早就将他们拖出去了。
此时县令从内里走出来,高声安抚道:“诸位莫要担心, 官府已经在全力抓捕逃犯, 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手中存票一定要保管好, 若是存票损毁,很有可能取不出存钱。”
听到他的话,焦躁的百姓们逐渐平静下来,紧紧捏住手中的存单,庆幸自己没有一怒之下撕毁。
见周围逐渐安静下来,县令想到上面发下来的邸报,又道:“还有一个方法。皇恩浩荡,陛下说,诸位可以凭借存单,去往官府银行转存。”
“只是转存,年限要从头开始算。”
稍稍熙攘的县衙瞬间鸦雀无声。
县令在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难相信:“陛下这是预备一力承担?”
这可不是小数目,一笔笔几十两、十几两银子汇聚一处,便是一笔大钱,初步估计,就算是砸进三年的税收,这个窟窿也不一定能填上。
陛下居然真的有这样大的手笔?
君无戏言。
他想了想,又道:“若是想取出钱财的,还请等候,只能说过年之前会将人捉到,将赃款全部回收。若是想去官府钱庄转存,必须存半年期以上。”
这回没有再需要补充的了。
“若是去官府转存,能存三年期吗?”有人怯生生地问。
“这是自然,以半年期为底,上限二十年。”县令解释道。
“咱们存的钱,到时候不会取不出来吧?”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这句话,立刻有不少人附和:“就是……”
大家都觉得他们靠谱,愿意将钱存在他们那里,十几年攒下的名声,不也在一夕之间败个精光吗?
县令知道自己的信用在他们这里不过关,只微微一笑,道:“诸位不信任我,不信任朝廷,难道不信任陛下吗?”
这倒是。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没想到,一位有能的君主居然会给盛朝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不仅燕都的文官服从,就连地方官员也愿意听从他的命令。
而在一项项的举措之下,生活的好转也是极为明显的。
百姓能够喘息,能够稍微自由、快乐、富裕一点地活着,他们就能忍受诸多不公,继续安稳地待在自己的土地上。
谁都不愿意打破这个良性循环。
“若是不愿意存,自然也可留在手上,只是记住,不能破损,并且半年后才能取款。”
县令又详细地解释一遍。
百姓们互相对视着,捏着手中的存单,选择了一个方向。
若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约有三成的百姓选择了官府“银行”的方向。
这种情况在晋商跑路的府城、州城极为常见。
就算暂时没有跑路的“日升昌”票号,也被蜂拥而至的百姓取走了剩下的银两,掌柜的自己也被官府缉拿。
虽不知为何晋商一瞬之间自己分崩离析,但朝廷及时作出了反应,派了专人去稽查,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一点意外收获。
方沐雨每日都去看老东头,为他说明外面的情况,还得安抚对方的情绪,自己的心中却越来越焦灼。
假若再不做点什么,这人就要出来了。
晋商诞生的时间其实不算长,从头至尾也就几十年,急速发展是在老东头接手之后。
他将原本松散的晋商拧成一团,一切向利益看齐,最终形成了这样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甚至将手伸向戎狄,由老东头亲自联系,最终促成了这项长达五年的交易。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他就算老了,也不愿意放下手上的权力,固执地掌握着一切。
更别说,被他视作一切的钱财。
就算小东头在外面急疯了,恨不得上吊去死,也挽回不了现下突兀的局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缓缓滑落到无力挽回。
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钱。
但是这么多储存的钱,只有老东头能拿出来。
或许那些富庶地方的晋商们能拿出这笔钱,暂时缓解,但是他们为什么要拿呢?
今年为了守住自己的这块地盘,不得不多报了许多银两,导致分红增加,两厢一算,利润完全不如往年。
赚不到钱,又联系不上老东头,他们自然能作壁上观,甚至有借此机会脱离的想法。
若是只有自己来做生意,每年的钱都是自己的,大可不必给出那样的分红!
方沐雨清楚外面的情况,这些天,那些小晋商的信件犹如雪片一样飞过来,她挑了几件事说了:“陛下新开了票号,与我们日升昌的行事差不多,还说存够一定期限,可以获得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