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32)
之前就想问了,听说戎狄代代积累,藏宝应该不少,但是没好意思直接怼到单于面前,问他你家钱放哪了……
虽然盛朝胜利了,但这举动也太欠揍了。
而问其他人,似乎也都不清楚,这一任单于好像格外阴险狡诈,以及疑心重。
“你怎么知道的?”明慕好奇问。
怎么看,对方都不是单于的心腹,更没可能知道这个啊?
“因为梦……”
“好了好了,朕信了。”
为了避免此人再说一些惊世骇俗之语,明慕立刻制止了对方接下来的话。
益茂仿佛有点受伤:“陛下之前……”
之前分明不是如此。
他们在西宁府一见如故——虽说当时陛下不知道他的身份,只以为是个普通盛朝人。
阚英忍无可忍了。
要是再让此人说些模糊不清的话,传到皇后殿下的耳中,他们一群人都得吃挂落。
这人也性命不保。
他难得出口,贸然打断了对方的话,和陛下道:“此人道戎狄处有盛朝人,还是军师,想必便是那位将郑小将军带去戎狄的那位。”
明慕若有所思地点头。
说实在的,也不知道那个招摇撞骗的盛朝人出于什么目的,千里迢迢地带着人去戎狄,一副死心塌地都不回转的样子。
他对那人的兴趣更大一点。
益茂像是看出了,道:“那人先前被单于关在地牢中,如今应当一同带来此处。”
明慕微微颔首:“好,朕知道了。”
他没有因为那句话对此人稍稍改观,甚至因为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语而升起了一丝丝的警惕,如今更是毫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若是能确定此人的话为真,便能根据以往的规矩,为这人请个官职。
但这官职一般都是虚职,具体如何,还得看此人之后的表现。
而明慕自己,则是披了一件斗篷,预备亲自去见见那个只闻其名的“盛朝人”。
——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上写着秦香莲三十二岁,状告当朝驸马郎,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杀妻灭嗣良心丧……”
府中戏台每日都热热闹闹的,今年还请了燕都那边的戏班子,专门唱这一出《铡美案》②。
来听戏的不少,小花园几乎坐满了,老爷就坐在台下最醒目的位置,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哼,等着这一出唱完,立刻道了声:“好!赏!”
他话音刚落,就有仆人抓了一把碎银子抛上台。
“老爷今天真是好兴致。”跟着听戏的妾室跟着鼓掌,柔若无骨地攀附在老爷身上,不顾他身上喝了酒的熏气,笑盈盈地奉承。
“自然好,如今,朝上也有如包拯这样的清官,还不止一例。上有明君,下有清吏,眼见太平盛世,我怎么能心情不好?”
老爷笑呵呵地说了两句,他自小苦读圣贤书,只是天资不高,苦读数十载,只考了一个童生。而后父亲去世,留给他偌大家业,便老老实实不读书了,开始守着祖传的铺子和土地。
他对朝政极为关心,与本地县令的关系也好,看到冤案,总会在心中痛骂一声,也会在酒后说说先帝。
如今朝堂清明,新帝登基后的种种政策都有利百姓,能叫盛朝长久地维持下去。虽说清理黄册之时,发现了他家的不少隐田,甚至因此交上了过往税收……
但那又如何?算是给盛朝付出一份力,倒也不算什么。
“先前晋商的票号出了问题,也是陛下一力承担,如今有需要取钱的,都能取出了。”老爷叹了一声,“有此明君,何愁盛朝不兴?”
嘴上说着,实际上心中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得意洋洋——之前他没有将钱存入晋商的票号,今后也不打算存入官府的“银行”。
他有自己的生财方式,比吃那点可怜巴巴的利息要多得多。
心中想着,老爷又轻声跟着台上的戏曲唱了起来。
没过一会,有下人急匆匆地走过来,俯身在他耳边道:“老爷,有几户没还上。”
“怎么会还不上呢?我的利息并不高啊。”老爷轻描淡写地说,“他们家中可有田地?”
“这……是有的。”
“卖地吧,把地卖给我,不就有钱了?”老爷脸上仍旧挂着轻笑,心思还沉浸在戏文之中,道,“他们出现困难的时候,有谁愿意帮忙?不还是我?”
“现在将地卖给我,也理所应当嘛。”
【作者有话说】
①用的是文言文翻译器。
②是现代剧目《秦香莲》的词,这里化用一下otz
79 第七十九章
◎登基第七十一天◎
“陛下, 地牢苦寒,若是好奇,直接叫人把他带出来就是了。”
明慕点了点头:“你说得对。”
阚英目露期待:“那咱们回去?”
明慕一摊手:“来都来了。”
这四个字堪称华夏人的大杀器, 来都来了, 干嘛不去看看呢?
阚英他没办法, 又道:“地牢脏乱不堪, 陛下若想去, 也先叫人打扫一番,不至于污了陛下的眼。”
“也没关系吧……”
明慕对地牢的脏乱没什么概念。
于是就听阚英道:“地牢建在地下,里面潮湿、气味又不好,十分昏暗。再者, 奴婢还听说有老鼠啃咬犯人的脚趾、脸颊……”
明慕简直浑身冒起了鸡皮疙瘩,急忙打住:“好,停!”
这番话一出, 算是打消了他好奇过去看的心思……谁愿意去参观老鼠洞啊!
可恶,“来都来了”也有滑铁卢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