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6)

作者:关途 阅读记录

“扫盲班可不教四书五经,但要学基础文字和数算,不强求学生科举,只叫他们读书做人。

“还有,若数算极为精通,可直接入燕都国子监。”

也就是减少文盲率。

按照明慕的想法,最好加上格物和化学,但现代的记忆太过久远,他早就忘了基础化学和物理知识,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加入数算。

前些日子的抄家结果很是不错,周王的封地、俸禄等都归为国库,御赐物件收归内库,光是看单子,就让明慕震惊不已,甚至盯上了盛朝的其他亲王,很想依次抄家抄过去。

为了避免影响殿试,明慕说话的声音很小,心神都在“义务教育”上,也就没注意到底下考生若有所思地抬头看了一眼。

在听完小皇帝的话后,几位大人都沉默了。

不得不说,这些想法太过……天真。目前地方早已有县学、府学等,以陛下的意思,新开设的官学不以科举为主,只为了开启民智。

这其中投入的人力、物力乃至钱财,便不是一点点了。

“陛下……”卜祯斟酌着语言,“陛下的想法有可取之处……”

小皇帝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很想继续听他说下去。

卜祯说不出拒绝的话。

在预知梦中,明慕的想法永远新奇又大胆,用兵沿海、开海禁、改税制,一桩桩一件件,足以震惊朝野,但每件事似乎都获得了不错的结果,残旧的盛朝被注入了一股生力。

因此,卜祯试探道:“臣回去写一份奏疏……”

明慕点点头,他只能提供大致的思路,具体怎么做,还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经榕倒是也觉察出一点东西:“既如此,所需花费也没有多少,只叫他们背着书箱,一个个乡讲课就是。学生们不强求科举,也不会增加私人书院的朝廷势力……

“而这些书院之所以能形成如今的规模,与朝中流出的‘名额’不无关系,陛下杜绝了这条路,想必他们也会逐渐势弱。”

“朕记着,金陵那边也有国子监?”明慕忽然道。

这些天试课下来,他挺喜欢国子监的氛围,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每年会试考中的举人不少,堪称北方学子的门面。相较之下,金陵的国子监似乎不太出名,被江南的私人书院狠狠压制。

金陵是开国旧都,有一套和燕都一样的领导班子,国子监自然也是。但那边的国子监存在感很低,只每十年的黄册整理才会弄出些动静。

“是。”卜祯低声回道。

明慕喃喃道:“先普遍基础教育,再拔高高层教育……”

他对正常的私人书院没有任何意见,但这些人利用钻空子,顶替别人的名额,甚至试图闹事叫被刷下去的名额重新录取,明慕就很有意见了。

至于在朝堂之上拧成一股绳的私人书院势力,说实话,明慕暂时没有很好的想法。

等殿上的长香燃尽,殿试也宣告结束。

宦官们无声无息地收起廷卷,送往偏殿,由各科尚书阅卷,最后选出最好的几份,由陛下亲自点出前三甲。

在前三甲还未点出前,殿内学子基本都在原地,没有动弹。

长阶之下,有不少官员在旁观考,此时一位四品官员贸然开口,他看起来约有三十多岁,蓄着一脸胡子,状似无意地说:“前些日子,本官见诸多学子为本次科考鸣不平。看陛下刚才旁若无人的样子,或许是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的。”

明慕悄悄直起了身子。

想要改革教育,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他只和内阁三辅浅浅聊了几句,声音也很轻,再者以他的位置,应该影响不到底下正在殿试的考生。

阚英立刻提示:“陛下,这是左佥都御史。”

明慕点点头,正襟危坐,眼睛里闪烁着诡异的兴奋——

和传说中的御史吵架!

御史在古代封建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主要职责就是纠察百官,也能弹劾皇帝的不端行为,本朝对御史的权限进一步放宽,当堂弹劾皇帝已成职业习惯,而帝王不能因为弹劾惩罚御史。

不可否认,历史上有很多御史谨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协助了很多大事,不过眼前这个……很像高速上的ETC,专门抬杠的。

在西宁府生活十年,明慕习惯不多废话,直接上手;来到燕都后更不会有人找他吵架,还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认真地准备打嘴炮。

“朕有所耳闻。”小皇帝声音清越,“是说更换皇榜的事?”

“陛下既然知道,为何这些日子对满堂学子的质问视而不见?”左佥都御史不卑不亢,离开座位,恭敬下拜,“陛下登位,乃是万民所向,上天之德,如今因一己之私更改皇榜——”

“朕改皇榜可不是一己之私。”明慕严肃地打断了对方的话,“是主考记错了人,朕翻看落榜卷纸,从中找到一篇妙文,才得以拨乱反正。”

左佥都御史似有不屑:“究竟是何等妙文,能让陛下念念不忘?”

明慕:就等着你这句话呢。

洗白第一步:用强有力的实力打脸!

“既如此,朕便将这篇妙文分享给诸公。”明慕点了贺隋光的方向,“阚大伴,请叫贺会元来念罢。”

——

千里之外,云南。

自盛朝大长公主下嫁后,南诏风气逐渐改变,起码对汉人不再那么排斥,也愿意帮汉人带话。

任君澜在云南停留许久,终于见到了长公主……的孩子。

郡主明璇,今年五岁,性子倒是沉稳,见到陌生人,只问了一句:“阿娘说,你要带我去燕都找舅舅?”

上一篇: 殿下好风流! 下一篇: 天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