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318)
整个二十四节气几乎紊乱,旱灾频发,粮食作物产量减少……可以说,间接导致一个王朝的落幕。
如果真是明慕预想的那种情况……
他倒吸一口凉气。
先前考虑过弄一些初步的化学肥料出来,比如氮磷钾,但是因为他化学一直不太好,再加上有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所以一直没开始动手。
假若真的出现了粮食减产情况……还真得弄些肥料了。
明慕有些紧张地等来了数据资料。
阚英清楚陛下的担忧,所以一口气带来了许多,除了温度记录,还有近年的灾情。
汛灾减少,旱灾反而增多了。
明慕也清楚这些,每次灾情的折子都要从他手下过一遍。旱灾其实很不好解决,现在又没有人工降雨技术,只能调粮食救济,并且预防可能的蝗灾。
各地都有存粮,还能从燕都调,艰难地维持着平衡,问题没有特别突出。
但是当数次旱灾的资料齐齐摆在面前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撼。
任君澜过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书案乃至地面摆满了奏疏,全都翻开了,明慕一边看,一边动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小囝?”
他开口唤了一声。
周围都是奏疏,他总不能踩在上面走过去。
“啊,澜哥,稍等一下!”明慕指了指面前厚厚的,还没翻开的奏疏,“我还没弄完。”
任君澜只能现在旁边等待,看着明慕翻看奏疏,小脸紧绷,呼吸都不大声,等到奏疏全都翻看完毕、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数据后,才像是松了口气,吩咐人将东西全都收起来。
等到地面被清理出来,任君澜起身走到明慕伸出,微微勾起对方的下巴,擦掉脸上的墨迹,语气中带了一丝笑意:“什么事这样认真?”
明慕仍旧绷着脸,没有放松的意思,认真开口道:“我觉得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这有什么不容乐观的?
近些年税收尚可,百姓和乐,连通政司的意见都少了不少。各地也没听说有暴动的传闻。
唯一算得上问题的只有金圣教。
但是先年间《反诈骗手册》推广到全国,由当地的县令组织人手定期讲解,还抓住了不少骗子和随身携带的金银。
一开始百姓半信半疑,后来渐渐重视,还帮忙抓住了不少金圣教的据点,也有其中的教众主动举报,现在已经不成气候。
小囝还说,就算他们不管,金圣教也维持不了多久,会自己“暴雷”。
怎么看,也不像是有大问题的样子。
明慕不知道这短短的一瞬,恋人心中略过了多少想法,道:“这几年天灾频发,冬日温度下降,我怀疑……接下来的很多年,会出现天气紊乱的情况。”
这说法倒有些意思。
任君澜没问小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只道:“小囝确定吗?”
明慕有些犹豫,但还是点了点头。
这个时代和他所处的前世,只是平行时空的关系。历史有所改变,但其他的基础情况,应该是不变的。
继军事家之后,明慕要给自己加一个“农学家”的称号了。
105 第一百零五章
◎登基第九十七天◎
成为农学家的第一步, 找一些农学相关书籍。
明慕信心满满地让人拿来了相关藏书。
这就是身处皇室的好处,天下藏书尽在宫中,想要什么类型都有, 什么《齐名要术》、《农政全书》一类。
现在宫中的藏书, 很大一部分是前朝保留的。就算有战乱, 在入侵皇宫的时候, 也会有人专门保存下来, 不让文化失传。
但是真正开始翻看之后,才发现,这个可不是那么好入门的。
各种专业术语看得人晕头转向。
在第不知道多少次尝试之后,明慕终于悻悻放弃, 还是决定找个能帮上忙的。
除了宫内外专门研究农业的官员,还有人能帮他。
明慕心思一转。
于是,已经成功升任为大理寺卿的贺隋光被陛下诏入宫中。
行礼之后, 贺隋光见到已经及冠的陛下,心中有些恍惚——分明两年前就已经行了冠礼, 几乎旷绝内外, 整个盛朝、周围小国乃至西洋, 都在庆祝盛朝的皇帝达到成年。
可是, 两年过去,陛下怎么还是一副没长大的样子?
岁月对他格外优容。
“贺三元?贺三元!”
已经经历过一次恩科,上次的状元也是佼佼, 可明慕还是喜欢用这个称呼。
贺隋光定了定神,告罪道:“臣殿前失仪……”
“没事没事。”明慕不会为了这点小事生气,毕竟他自己也常常发呆。
以前次数很多, 现在倒是好一点了。
殿上没人, 在涉及到“系统”的时候, 明慕总会屏退所有伺候的宫侍,就连起居注都只轻轻写一笔,而不会写他们的具体对话。
饶是如此,他还是压低了声音,轻轻开口问:“贺三元,我想要一份农书,可以吗?”
现在的农书的确很不错,但是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归根究底,没有工业发展作为辅助,农业的发展实际上是很缓慢的。
就拿农具来说,没有拖拉机、播种机这种划时代的工业成果,现在的农具发展已经到头了,前世农人用的农具,和几百年前大差不差。
可见农业发展极为艰难。
想要增加粮食产量,要么引入机械扩大耕地面积、要么使用良种增加产量、要么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生长。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下手都不容易。就说第一步,现在还没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呢,上哪找发动机去?良种倒是可以下一下功夫。但是水稻良种的进度缓慢,先前有奏疏说,水稻的进度还需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