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32)
盛朝的天子缓缓走近,分明只是少年人的身材,却感到一阵难言的压力,那名翰林逐渐满头大汗,头眼昏花,忽然闻见了飘来的浅淡花香气息。
“既如此,朕罢免你的官职,叫你和你的家人去当庶人。”
说到这里,翰林似乎听到小皇帝发出一声轻笑,似在嘲讽他刚才的口出悖言。
“切记,莫要将你等的一身才学显露于外,莫叫百姓污了你的清高气。”
翰林越听,越是脸色苍白。
——陛下这是叫他与他的后辈,都不许科考了!
明慕其实不介意别人说几句,谁当皇帝没被当面讽谏过?二凤都被魏征气得跳脚呢。
但是这种,又要骂人彰显自己,又要贬低别人的神经,明慕才不想惯着。
【作者有话说】
①:《讨王莽檄》中的化用,原句是:昔秦始皇毁坏谥法,以一二数欲至万世,而莽下三万六千岁之历,言身当尽此度。循亡秦之轨,推无穷之数。是其逆天之大罪也。
感谢在2024-07-02 21:00:41~2024-07-03 10:34: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汀兰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9 第十九章
◎登基第十一天◎
除了他以外,值房里其他的翰林,全都跪在原地,瑟瑟发抖,像是被打湿的鹌鹑。
明慕只一示意,阚英立刻喊来侍卫将此人拖走,立时便要剥去官服,永不再录。
那人像是疯了,立刻挣扎,破罐子破摔道:“陛下!你敢说你录取西宁府的人,没有一点私心?”
“会试传承已久,偏偏今年出了这样大的乱子,没录取的都是西宁府的人;百年一见的三元来自西宁府;就连陛下的教书大计,也划入了西宁府——”
“难道别府之人不是陛下的子民吗?!”
本朝不以言罪人,对文人官员较为宽容。此时对方拼死说了这番话,就算今天被剥夺官职,举家不用,也能为自己博个好名声:
看看,是帝王无德,才叫这样一位好官离开!
开国之初,由于太祖性情刚直,没人敢以此博名。但先帝开始,昏聩无道,不愿意叫“俗人俗事”影响他的修行,朝中慢慢多了以上疏先帝为荣的风气。
敢于直疏帝王,仿佛就是好官、清官!
明慕都快被气笑了,还内涵他有私心,偏心西宁府,于是答道:“西宁府共一州九县,兵将五万,却囊括两大边防重城,防线三千里。危急时刻,王妃世子均批甲上阵,十室五空,怎么,在你眼里,看不见西宁府多年的牺牲,只瞧见朕的私心?”
“再者,千年前,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①,亏你还是个读书人,如今倒是看不起百姓,耻于为伍,天下读书人都要因为你这句话羞愤!”
少年目光锋锐,说话掷地有声,偌大翰林院内,只听得到他的声音。
而于部分浑噩度日、胆战心惊的翰林却犹如当头喝棒,叫他们明悟:下乡教书,真的有那么差?
“那都是武人——”
翰林咬死不松口,假如他能驳斥陛下,落下好名声,就算家族被他带累,也不会太过责怪,反而能给予接济。
“陛下。”阚英及时拉住明慕,不叫他冲动,只目光锐利地盯着那位翰林,问了一句,“你是本次点中的‘扫盲班’先生?”
明慕瞬间明了。
第一批点的人,大部分都是挤占西宁府名额的举人,后面虽然多了自愿报名和一些认字的宦官,但看这人如此排斥,肯定不是自愿的。
“你既清楚自己的进士身份……还如此口出狂言,真不怕朕叫天下人知晓吗?”明慕压低了声音,恨不得举着拳头邦邦揍人几拳。
他虽然和卜大人商议好了,暂时不叫此事的真相纰漏出去,不代表这群人真的能蒙混过关!
听到少年天子的这句话,那翰林的脸色忽而灰败,嘴唇翕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本以为……天子没有第一时间处罚他们,或许是将这件事掩盖过去,再不追究了。
此时,翰林脑海中蓦然闪过几个大字:秋后算账。
将人拖出去后,翰林学士小心起身,请小皇帝上座,阚英又叫人泡茶、摆放糕点、燃火炉等,缓了半天,才叫明慕消下去那口气。
阚英只比明慕大上几岁,行事风格却老辣,仿佛年轻的皮囊下住着一个几十岁的宦官,此时安抚道:“陛下莫要气坏了身子,这盛朝还得让陛下一力来扛。”
听到这话,明慕咽下了口中略带苦涩的茶水,横了他一眼:“朕哪有那么大能耐?”
阚英笑着告饶:“依奴婢看,陛下的能耐可比天还高!”
他说话全然发自内心,半点看不出搪塞的样子,明慕没忍住笑出声:“真是……”
不得不说,听好话还是很开心的!怪不得古代皇帝都喜欢佞臣。
明慕重新打起精神,叫翰林学士汇报一下编书进度。
“启禀陛下,‘语文’教材已编写完成,但‘数学’意见仍不统一。”翰林学士恭敬回答,让人呈上来两本厚薄不一的册子,“陛下请看。”
原来是在数算启蒙这卡住。
明慕先取了薄的,细细地翻看,第一眼差点叫他魂归天外:“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②”
这是古代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