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336)
他收起络子,从细节之处还是能看出是新手做的,不够圆滑。
被现实殴打之后,明慕也没那么挑剔了,转而开始想可以和这个络子相配的玉。
但一个络子配在身上,太奇怪了些。
明慕只提起,阚英就端来了一个托盘,金红的绢布上面是挑选之后,成色极佳的玉饰,他又道:“若陛下没有满意的,还有别的。那些西洋人供奉上来的宝石也尽在了。”
这些珍器都放在内库之中,一般而言,这是属于皇帝的私人财产,只有很少的皇帝愿意在大婚之后立刻交给皇后,最少要等待几年或者十数年。
这和选秀方式有关,为了避免外戚做大,本朝都是采用平民选秀,选秀范围是五品官以下的良家女子。这些女子在家中诚然也会学习治家的方法,但初来就管理一整个皇宫,还是有所不足。
所以历代都是让皇帝信任的宫侍管理,甚至衍生出了一个专门的部门。
明慕因为信任恋人,所以将管理权交给对方,但这不代表他身边的人没了管理权,如果需要,可以直接进入内库,拿出陛下想要的东西。
明慕仔细地看了一遍,几块玉都很好看,但越是好看,自己手中的络子就越配不上这些温润的玉石。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选中了一块,放在手心仔细地端详。
玉质温润,颜色也不浓烈,澜哥应该会喜欢。
上面的雕花也不是巧夺天工或者极具新意的那种,和络子比较相配。
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倒是很简单,最后,明慕手上多了一块玉饰。
可以拿去送人了!
他满意地将玉饰放在锦盒中,打算一会就去找人,将礼物送出去。
先蚕礼结束之后,那些白胖的虫子总算换了地方,不会轻易见到了。
现在快要到晚膳的时间,日头还亮着,明慕看了下书案上的奏疏,要紧的事都已经处理完毕,下午也没有紧急的奏疏送来,可以下班。
简单将锦盒踹在身上,明慕离开了宣政宫,去了后面的太平宫。
宫殿内气压很低。
在明慕面前,任君澜永远是温柔包容的样子,很少将负面的情绪展现给对方。
但是在宫人眼里,皇后殿下是真正说一不二。
今日生气的原因并不复杂,先蚕礼之后,宫内开始流传一首歌谣。
这歌谣一开始只在宫人之间传播,愈演愈烈,最后让任君澜听到。
内容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件前朝的旧事,当时皇帝将皇位传给兄弟,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却下场惨淡。
但是出现在内宫,却不简单。
现在谁不知道先帝与陛下的关系?出现这种歌谣,其心可诛。
任君澜习惯性地想得更深一点。现在臣子们看不出逆反的情绪,但若是出现质疑声,难免不会引发动荡——
如今的太子不是小囝的亲生子,而是外甥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先帝的遗腹子?
按理说,对方的继承权不是更高一层吗?
若出现动荡,进而引发储君风波,难免不会出现如先帝和长公主一般的内乱。
盛朝的强盛,可不是为了内斗的。
任君澜忍着气,将事情一项项安排下去,势必要将这件事按死在摇篮里。还好内宫管理严格,他发现得早,要是这歌谣大面积地传播,或者在民间扩散……
对,还得关注民间的动向,只是后宫一般不干政,若是想得知外面的情况,势必要告诉小囝。
一想到又要让这些恶心的事让小囝忧心,任君澜的语气更为冰冷:“去追查流言的源头,问出对方的目的,其余人等——”
他本想说全都杖杀,可小囝一定不会同意。
于是勉强改口,道:“罚去行宫,换一批人来,叫他们管好口舌。”
这里说的行宫可不是金陵的宫殿,而是更北一点的地方。先年间有皇帝喜好奢华,建了不少行宫,但也不可能一年到头都在外居住,大部分都荒废了。
为了维持皇家的体统,就算荒废也不能杂草丛生、宫殿倒塌,没个样子,每年还得拨预算维持行宫的基本情况。任君澜开始管理后,基本下了死命令,每年燕都都会出人检查,监督宫侍的工作情况。
这些行宫的宫侍很少,工作量很大,并且他们没有出去的可能,会老死在行宫。
一辈子呆在破败的宫殿内,干数不清的活,里面的消息出不去,外面的消息也进不来,算是另一种意味上的囚禁。
没有罚去矿场,已经是他心慈手软。
而在此时,明慕过来了。
他来太平宫向来不要人通报,此时倒是近距离观察了任君澜的怒火,心中并不害怕,反而问了一句:“宫内很多人知道这件事吗?”
因为是中途过来的,明慕没有听完全程,只听了后面半截。
“小囝。”任君澜喊了他一声,语气不算好,“你都听到了。”
明慕下意识地对他一笑。
殿内凝重的气氛稍有缓解。
此时,跪在地上的宫人战战兢兢地回答:“回陛下,二十四司中,知道这件事的唯有两司。”
随后,又一一报了那两司的所处位置。
总结来说,没有涉及到司礼监、御马监、兵仗司这种核心部门。
“只有两处,也还好嘛。”明慕道。
歌谣、流言之类的,是最容易传播的,并且由于距离感,宫城的掌权人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并加以遏制,等发现的时候往往无力回天。
现在歌谣又没有传播开,不得不说,任君澜对内宫的掌控力堪称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