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341)
假若自家的织坊也能和官府合作就好了。
现在规模的确不错,但那是在一笔外来大订单的前提下,不得不扩大规模。
可后面若是没有这样的大订单,或者将这笔订单给了别的织坊,那他可就要关门大吉了。
所以,官府的人前来了解情况的时候,制坊的老板倒是表现出十二万分的配合,恨不得立刻和官府合作。
不仅能庇护自己,还能庇护整个织坊,这谁不乐意?
后续的收编倒也很顺利,最后,这人的织坊在朝廷的专门的一个部门下面挂上了号,算是结束。
明慕继续翻看自己的备忘录,不知不觉,很多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其他的基础设施也做了开头。
他抿了抿唇,眉目中流露出一点雀跃。
感觉退休进度要比想象的快一点。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朝野上下的配合……
说起来,为什么内阁无条件支持他的行动?
明慕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这个问题。
——
安南的小动作蠢蠢欲动。
安南国主犹豫良久,没有选择南诏,而是挑了另一个海上的小国下手。
告知详细的内情,再引荐走私的小船。
后面如何,便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了。
心腹倒是疑惑:“为何国主不选择南诏?分明南诏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南诏也有实力去做这件事。
“不论是安南,还是南诏,在盛朝面前,都是轻易可以颠覆的存在。”安南国主倒是想明白了,此时还算气定神闲,只缓缓开口道,“既如此,选择谁又有什么区别呢?”
正是因为没有区别,盛朝一视同仁,才在地理因素上选择了最可能的一处。
毕竟若是安南或者南诏这些与盛朝接壤的地方,那些盛朝的士兵可以理所当然地进入他们的国度,制止无效。
反而在海上,想要调取战船还得耗费一些时间。
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主意异想天开,但事到临头不得不做。
他不想继续蜷缩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想进入盛朝,占领那片广袤的土地。
那么自然,要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代价。
112 第一百一十二章
◎登基第一百零四天◎
某年月日, 沿海打鱼的渔民忽然看到了远处飘来了一艘小船。
他们这里有一个很大的港口,这些年来,主要负责停西洋的船。而出海的渔船则是走另一个港口。
“那是什么人?”有一个渔民开口问道。
他们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 黝黑的皮肤、精壮的身体, 拥有丰富的出海经验, 所以一眼看出了, 那从远方飘过来的, 是一艘不认识的……船。
之所以由于,是因为看大小,像是渔船,但是外表又没有渔船的样子, 仿佛配了武器,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
“咱们和其他地方接壤,出现南诏或者安南的船也很正常吧。”另一人回复他, 语气有些犹豫。
现在虽然没有领海的概念,但是这附近的渔夫都心照不宣, 海岸归属于哪个国家, 这片海域就归谁所有, 别人是不能贸然过来的。
渔民们倒是对“国家”的概念不深, 但是却知道,如果别人来捕捞海里面的鱼,自己能得到的就少了一些;如果他们不来, 这些鱼就归属于自己所有,只是获得的时间长短……在这种前提下,怎么会不关心外来渔船呢?
“要不要驱逐他们?”
“试试。”
船老大同意了这个提议。
他们船上配有简单的烟花设备。这种“烟花”是从军中传出来的, 就算在白日, 也能绽放出耀眼的红色, 一般用于驱逐和警告。
起码,附近小国的渔民都清楚这一点,在见到红色烟花之后,会清楚自己越过了距离,然后回退。
以往遇见过这样的意外,他们已经很熟练了。
他们能肉眼能看到渔船,说明已经超过了安全距离,值得注意。
警告烟花放出去之后,海面上炸开了耀眼的红色,但那些怪异船只不像是退缩的样子,似乎,更近了?
不得已之下,又放了第二次警告。
没用。
紧接着是第三次。
三次警告之后,对方还是没有离开,静静地停在不远处。
他们似乎是找到了合适的地方,没有离开,但是也没有放弃,似乎在等待什么。
“他们疯了不成?”
第一次警告能说没看见,第二次、第三次,总不至于这样了吧?
这不就是挑衅吗?
很多渔民立刻跃跃欲试,很想给这些人吃点教训。
他们能弄来军队里面的烟花,自然也能弄来其他的东西。
比如简单的枪支、火药。
但是这些都是先年间淘汰下来的,很危险,随时有炸膛的风险,火药也容易因为进水而失效。
“这不对劲,他们好像不是附近的。”
附近的人,不可能不清楚烟花的含义。
唯有一个说法,这些人来自更南边的地方,那边的海上也有一些小国。但是因为没有接壤,所以很多东西没有流传过去。
如果没有意外,大家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何必纠缠让对方知道盛朝的规矩?
但是那些地方的人过来干什么?
船老大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对劲。
“今天就这样,咱们先回去,告诉给官府。”
渔民最能察觉到不对经,这些事情太过异常,背后往往有其他的目的。
“他们想占领盛朝不成?”
听到船老大的命令,所有渔民都动了起来,收网的收网,划船的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