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捡回来的小皇帝决定禅位[重生](5)

作者: 饮用纯净氺 阅读记录

*

“师父,”沈缇意推开公主府西上房的门。

“缇意,你来了。”房中一安坐着的老者起身,其鬓发皆白,着一身鸦色衣袍,乍看是一副斯文装束,眉宇正气凛然,不比常人。

沈缇意一身功夫,便是由这老者一招一式锤炼出来的。

此人名为袁奉世,跟随先帝出生入死,原是受先帝册封的昭武大将军,堪称国之柱石。

当前,他却是戴罪之身,藏在公主府里,不敢以本来面目示人。

沈缇意给他倒了茶,又将方才朝中的事一一告知。

听罢,袁奉世沉吟道,“皇上未免对三皇子太过放心。”

他话音刚落,沈缇意随即记起,袁奉世之罪是拜三皇子一党所赐。

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前世陈敬尤异军突起,少不了三皇子党羽的推涛作浪。

大梁故步不离,取代它易于反掌,也难于登天——只要半生戎马的昭武将军袁奉世还活着。

论战术,陈敬尤赢不了袁奉世,但论心术,梁元帝信不过袁奉世。

袁奉世的确用兵如神,他挡在大梁国门前,一人可抵千军万马。

不过,他放心将后背交给了自己坚守的皇朝,却难防被身后的冷箭正中要害。

既然打败这个人行不通,那就让对手自乱阵脚。

陈敬尤使了什么龌龊手段让沈行密倒戈,她不得而知,唯一明了的,是三皇子一派中的童良诋毁袁奉世带兵造反。

据沈缇意所知,先帝还在位时,梁元帝沈璩并不被看好,拥护者也寥寥,他几次有意拉拢袁奉世,均被推却。

若不是先帝子嗣凋零,册封的太子体弱早薨,这皇位轮不到沈璩坐。

对袁奉世,梁元帝早已生疑,认定他手握重兵未必可信,只是找不到由头打压。

恰逢童良伪造罪证,谎称袁奉世屡战屡胜皆是与反贼暗中勾结,提议让三皇子沈行密带兵,演了好一出贼喊捉贼。

沈行密平素只读过兵书,挟势弄权才是一流。

袁奉世怎么可能放心把防线交给他,开战前夕拒不受命,不肯交出兵权,反倒坐实谋反嫌疑,一停战便被拿下。

那就是袁奉世最后一次守护这片国土。

后来,陈敬尤一路攻城略池,一举打到天子脚下,他想要什么,梁元帝就得给什么......

“缇意,缇意?”沈缇意听到师父的声音,才从思绪中抽离。

“你去湘楚的事,霆与怎么看?”

她的两位先生年纪相仿,同为重臣,亦是挚友,当初偷梁换柱将袁奉世救出来,少不得周霆与在其中周旋。

“先生没说什么,一切看我的造化。”

“周霆与果然是老样子,”袁奉世摇头叹道,“他这就是嘴硬,心里总归是向着你的。”

他看向她身上还未换下的朝服,同那些皇子是一样的形制:“你怎么想的,我心中已有个大概,你要做什么尽管大胆去做,我袁奉世的弟子还轮不到外人欺负!半截入土的人了,我也不怕什么宵小,惟愿在见先帝之前,能见明君一统天下。”

沈缇意神情慎重,肃然应下。

*

一月后,湘楚。

“公主,我们不是要去救灾么?”乌夕跟在沈缇意身旁,悄声问道。

他们一行三人暂且离开客舍,并未暴露身份,只着简装出行,但与街市上勉力苦号、短褐穿结的灾民比,一眼就能分辨出处境不坏。

“万事躬行才不受他人蒙蔽,我须得亲自巡访。”沈缇意回乌夕道。

乌桁观察着周围:“之前我随公主到过湘楚地界,人烟阜盛,店肆林立。不过一场旱灾便成了这幅惨状。”

走街串巷下来,沈缇意已然知晓灾情并不如沈行密搪塞那般轻巧,光凭开粮仓还远远不够。

灾荒之年,民间往往不太平,沈缇意走动间便瞥见不远处的街角似乎有些叫骂响动。

“兔崽子,耍什么犟驴脾气,不想被打死就乖乖跟老子走!”一个约莫四五十岁的汉子抡着棍棒往近旁一个青年背上敲,大汉后头还跟着一串被捆着手足、走不了太快的年轻男女。

那青年背对着掩藏了身形的沈缇意他们,他的手脚俱被绑缚,或许是灾时落单被这些浑水摸鱼的人牙子[叁]盯上的。

他身上的绳索被人牙子猛地一拽,踉跄地跟着走。

沈缇意有心想跟去看看,但对方人多势众,她决意先摸清这些人在何处落脚。

好巧不巧,那被绑走的青年一偏头,恰好让她看清了脸。

这人......她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幅情状似乎也有些熟悉。

是了!沈缇意灵光一闪,她注意到这处角落并非巧合。

上一世她来过湘楚,也是在灾患之时、这个人被绑。

沈缇意也说不清,前世连带今生,每日发生如此多的事,为何这个片段就是被她记住了,并且在今生重现。

假如冥冥中自有安排,那今日她是非跟去不可了。

*

祝续玖被丢在一个阴冷的内间,半身倚在墙角。方才他又被强灌了一次天仙子,四肢仍在发软,被束缚的手臂无力地垂在身侧。

他已经半阖了眼皮,仍在苦力支撑着,以免陷入昏睡。

“吱呀——”

窗被推开了,一道身影轻巧地翻进来,又将窗牖复原。

声响很小,但祝续玖还是捕捉到了,平素形单影只的日子让他养成了野兽一般的习性,必须确认自己会否涉险。

正巧门外人牙子走动的声音传来,只要他发现异状,立即就会开门察看。

倘若来人心怀恶意,他还是先解决这临头的无妄之祸为好。

上一篇: 我攻略路人NPC后死遁了 下一篇: 星河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