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046)
开。
不料杨仪在南郡就有远离朝堂的怨言,这次将他调到长安,拜为御史大夫,正符合他的性格,官职已经不算小了,基本和尚书、中书令持平,不料竟然还是心生不满。诸葛亮生前便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看来真是本性难移,随着六部和明亮司的出现,御史台的职权确实被削减,但在朝中也是重臣,杨仪虽有才学,但如果一直如此,
还要公报私仇,只怕真要走上他的历史宿命了。
其他几位重要官员的神色,刘封都暗中留意,还有马谡派人监视,总体来说,大家对新政和新的任命都比较满意,基本都是量才录用,发挥其长。
九卿职位变动不大,六部的尚书又是费祎亲自挑选,董允和马良给了一些建议,武将的升迁也是根据功劳和驻防区域所定,整个政局依旧保持稳定。现在自己为大将军,开府议事,自然也要网罗人才,除了朝堂上任命过的,刘封初步心中也有了甄选,以荀方为参军长史,杜预为司马,陈寿为记室,其余曹掾等等官员
,就交给荀方去任命。朝堂之上的事情,基本全部交给费祎和董允二人去处理,军中之事,任命马良为兵部尚书,刘封就是想把他也带在身边,马良可是政治军事兼长之人,只可惜跟随刘备在 (5,0);
夷陵之战中不幸身亡,这一次一定要让他发光发热。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组建十部精锐,无论是士兵的挑选还是将领的选拔,都刻不容缓,除了现成编制外,可能还需要改编和挑选,科举选拔眼下是赶不上了,只能从军中
先任命,着手训练。
华灯初上,长安城依旧车水马龙,刘封离了未央宫,回到府中,见黄月英她们都已经备好了晚饭正在等候,已经接连两日没回家,一股温馨的暖流涌上心头。
「哇呀!」刚走进门廊,忽然侧面跳出来一个娇小的人影大叫着,张牙舞爪,「殿下,恭喜你啦,大喜大喜,府中新添公子一枚!」刘封看着作弄鬼脸的花鬘,一头雾水,自己出征一年在外,哪里来的公子?
第964章 东山再起
(4, 0);
第二日一早,传国玉玺出现在长安的消息如同一道飓风刮过,不仅满城百姓欢呼雀跃,就是那些外族使者,也都大敢吃惊,玉玺回归,这难道不是天意么?与此同时,董平只身前往邺城盗玉玺的事情也传播开来,没有人会责怪董平胆大妄为,大逆不道,反而称赞他有侠义之举,传国玉玺本就该属于大汉刘氏,如今可谓是完
璧归赵。
曹丕在玉玺之上刻字宣召,非但被人唾骂,也成了一大笑柄,曹魏的声望瞬间一落千丈,此时的长安城汇聚五湖四海之人,想必不出半个月,将会传遍整天下。
而进宝候董平也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能从河北邺城平安出入,盗走玉玺,黯然而退,这可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的,有人暗中打听此人的来历,却发现一无所知。玉玺回归、董平身份、文武科举、兴办书院,一夜之间便传出了无数的消息,甚至让长安百姓们一时间难以完全笑话,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甚至还有张榜告示,诸多新奇
之事统统爆发出来,让吃瓜群众大呼满足。
百官忙乱,百姓欢庆,刘封也没有闲着,短暂的团聚之后,第二日一早便到敬贤院来找夏侯楙,此时胡遵父子已经派往柴桑上任,同行的还有王濬。
胡遵父子的实力毋庸置疑,而王濬还是个水军将领的潜力股,这可是灭吴的第一大功臣,用一支益州水军长驱直入,杀到了建业,的确令人惊叹。王濬当年受命留守益州,藉长江上游地势之利,治水军,大造舟舰器仗,在晋灭吴之战中起了重大作用,自成都出发,率水陆军顺流而下,两月时间便与另两路晋军同逼 (5,0);
吴都建业,并率先进入石头城,接受吴主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
这样的领兵奇才,刘封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而让王濬留下来的条件之一,便是放其岳父徐邈回朝,等到了柴桑熟悉水军之后,命他前往交州组建真正的海军。
王濬显然对水军建设颇有心得,听了刘封组建海上水军的计划,便怦然心动,释放徐邈只是让他的归顺心理舒服一点而已,不必背负太多的负担。而徐邈这一段时间似乎也想通了许多,告诫王濬好尽心尽责,为他前半生食汉禄转投曹魏赎罪,有了岳父的托付和刘封的许诺,王濬也可谓是意气风发,准备到了江南大
干一场。
而放走徐邈,与他同行的还有曹魏大小将官其人,士兵两百余,这是为了让夏侯楙能够顺利回朝,既然是大赦天下,不能只赦免夏侯楙一人,很容易引起他人注意。
有了徐邈这个名士和那些曹魏将官,屡败屡战的夏侯楙便显得无足轻重,甚至还会被人耻笑是因为无用才被放走,但谁能知道,他才是真正重要的一颗棋子。
随着恩赦令传下,敬贤院中更显冷清,书房之中,刘封和夏侯楙二人对坐,一杯茶早已凉透,却无心续水,夏侯楙静静地听着刘封的计划。 (5,0);
「台中三狗?」夏侯楙看着刘封,眉头微皱,「这何晏、邓扬、丁谧三人,真有如此大的能耐?」「那是自然!」刘封微微点头,笑道,「曹爽德薄位尊,不过是其父曹子丹之功耳,其奢而无谋,何晏、邓扬诸人,又是浮华之辈,只要阁下与此三人交好,曹爽便不攻自破
。」
夏侯楙撇撇嘴,似乎有些不情愿,挑眉道:「我与昭伯本就关系深厚,何须与他们结交?」「这就是你眼光短浅之处了!」刘封抬起手,阻止了正想发怒的夏侯楙,正色道,「如今司马懿回到河内,远离朝堂,曹爽一人把持朝政,然其所行诸事,却都是出自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