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148)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怎的还犹豫不决?」

刘封看旬方忽然吞吞吐吐,面色不悦,在座的几人都是老相熟了,几乎无话不谈,没有隔阂,尤其是朝堂公事,更是坦诚布公,认真讨论,很少见旬方犹豫不决的。

旬方笑了笑:「巾帼军回城之时,马尚书在城外犒劳三军,全军上下皆有奖励,唯独关将军因为虐待俘虏之事,功过相抵,没有赏赐,巾帼军颇有微词,为其请命……」「做得对!」旬方还未说完,刘封便凝重地点头,「投降不杀,优待俘虏,这一直都是我大汉军战争准则,也是一条军令,正是如此,方能在关键时刻瓦解敌人斗志,减少伤

亡。而且这些人也都是我大汉子民,只是各为其主,身不由己罢了,为何不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顿了顿,刘封又道:「马尚书的处罚还算轻的了,如果兵部没有监管此事,我非但要追问他渎职之罪,而且关凤也要免去巾帼军将领一职,先让她好好闭门思过一阵再说。 (5,0);

「够了够了,已经足够了!」姜维赶紧在一旁打圆场。

旬方也点头道:「若是惩处太严重,虽然对其他士兵有所警示,但对巾帼军来说,却是打击极大,马尚书的决策,并无不妥。」刘封也知道这是马良的聪明之处,先行处罚关凤,就是为了不让自己为难,微哼一声:「既然是兵部的决定,本王也不好过多干涉,不过此事还是要晓瑜三军,各项重要军

令,务必要时常宣传,三令五申,不得轻慢。」

「遵命!」这已经算是一项军令了,旬方认真记下。

正讨论巾帼军将来的用处和训练之时,外面禀告有侠义堂的人求见,刘封让人赶紧进来,今日华山论剑第一天召开,可别出了什么意外才好。

来人是一位书佐,第一次见刘封,多少有些紧张,禀明来意之后,刘封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华山论剑的事情。

姜维听完,剑眉忍不住挑了几下,冷笑道:「在侠义堂留诗,还指明让殿下和诗,真是好大的口气!」

马谡也失笑道:「要作诗,也该去太学院才是,莫非绿林中也隐藏大才不成?」

旬方已经将那张纸展了开来,当众轻声念道: (5,0);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好诗!」旬方刚读完,姜维脸上的不屑之色变成了吃惊,站起身来拿过那张纸,又点头赞道,「好字!」

「飘逸不羁,任性豪情,含有军旅之思,」马谡点头赞道,「此人志气宏放,颇有建功之志,却自叹怀才不遇,终不见用,莫非有进谒之意?」

旬方也点头道:「此等文武之才,虽不知其实用如何,但沦为绿林中人,着实有些可惜了。」「此人现在何处?」几人感叹半晌,刘封才猛然醒悟过来,霍然起身,一眼盯住了来人。

第1059章 进退抉择

(4, 0);

刘封刚才之所以发愣,是因为他对荀方刚念的这首诗感觉似曾相识,好像许久之前就听过,想了许久,终于想起了一个人:阮籍。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这句诗他曾经印象深刻,所以很快便想起了阮籍这个人。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阮籍和嵇康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阮籍最率性真挚,也是嵇康的偶像,两人相差十余岁,却结成了忘年之交。

竹林七贤和魏晋时期的玄学理念,在后世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乃至到后来陶渊明塑造的世外桃源,更让许多在现实中受到挫折的人追捧冀望。刘封对竹林七贤也有所了解,其中最有名的嵇康、阮籍和山涛三人,其实都有济世之志,只是因为生不逢时,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生死的司空见惯,让他们采取了蔑弃礼法

名教的愤激态度,转而追求道家的无为玄学。

山涛、嵇康都是世家子弟,阮籍则不同,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苦,他的确天赋秉异,勤学成才。而且阮籍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儒家思想,不慕荣利富贵,乐天安贫,志在用世,但当此之际,名士少有能全者,加之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便不与世事,饮酒清谈为

常。

听到刘封问话,那书佐急忙答道:「此人留下这首诗,转身便离开了侠义堂,只说要殿下在华山论剑和诗一首,再无他言。」「好了,你且退下!」刘封摆摆手打发走来人,接过姜维手中的信笺又看了一遍,阮籍的字果然和他的性情相似,笔画看起来潦草随性,却又能让人一眼认出来,不像行书 (5,0);

,更不像草书,别有精妙之处。

阮籍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来的陈子昂有《登幽州台歌》,大概也是受到阮籍的影响而做。因为自己的出现,天下局势发生了诸多变化,此时的阮籍,大概就在进退之间徘徊,先前便听说曹爽徵辟阮籍,他并未应召,没想到会跑到长安来对诗,这就是对刘封的

一种试探。

如此人才,而且还是竹林七贤中的旗帜人物,也曾经是自己倾慕的对象,刘封则能不激动?更何况现在阮籍的影响力已经很大了,成为虽然还未完全愤世嫉俗,但已经成为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按照历史发展,曹爽被灭,何晏、邓扬等人被除掉之后,阮籍等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