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224)
悔恨无比。
懊恼之间,索性豁了出去,言道:「马先生之词,是为将士所做,殿下统雄兵百万,转战九州,无不是三军将士用命,不知可有词送与他们?」
「你们吶,终究还是不知战争之残酷!」此时的刘封,确实有种老气横秋的语气,沧桑中带着一丝无奈,扫过这群文士,他们只是在家中想像战场上的浴血厮杀,从词句中描述将士的勇猛热血,却哪里知道普通
士兵和那些成为刀剑亡魂死者的悲哀?
就在众人各有所思之时,刘封缓缓道:「本王这首词,送与所有的三军将士们!」
郭淮等人听说刘封要专门为他们填词,个个精神一振,目光殷切,早年之时刘封写过一首满江红,豪情万丈,广为传唱,这一次又会是什么? (5,0);
在众人的期待之中,刘封却背转身走到桌案旁边,端起一盏琉璃杯,杯子中紫色的葡萄酒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折射着金灿灿的阳光,令人垂涎欲滴。
将酒杯举到额前四十五度,刘封轻轻摇晃着杯子,深吸一口气:「举杯……哦,咳咳咳……」
「殿下……」
「殿下你没事吧?」
刚刚营造的气氛骤然打破,身旁的护卫都吃了一惊,赶紧围了上来。
「没事没事,不妨事!」刘封咳嗽几声,第一次在作诗的时候臊得面色通红,被子里的酒水洒到手背上,也顾不上擦,乾笑道,「方才冷风入口,见笑了。」
他本来想的是凉州词,但在举起酒杯的时候却应景生情,差点把李白的「举杯望明月」给吟诵出来,这青天白日的,一旦出口,一定会成为千古笑谈。
喘气缓神的时候,刘封暗自摇头,看来肚子里存货多也不是好事,虽然都是一些杂货,但一旦拿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气氛破坏,刘封也懒得再摆动作,乾脆将杯中酒一口喝下,清了清喉咙,朗声吟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5,0);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妙啊,妙!」四句词刚完,郭淮便第一个大声叫好,他先前在长安作战失利,当年便有穷途末路之感,对最后两句诗感触自然最深。
「绝妙之句,绝妙之词呀,」那老者细细品味,慨然而叹,「豪饮旷达,醉卧悲慨,殿下胸襟气魄,吾辈不如也!」
「视死如归何其悲壮,豪放旷达却又无奈悲情,这或许就是出征将士之心吧!」那红脸之人也低头叹息,似乎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殿下能开文风之先河,诗作传唱不绝,果然精妙绝伦,吾等自不量力,献丑了。」
此时剩下的几个人虽然也有所准备,但已经无颜再拿出来念诵了,几个人神态变得谦恭起来,亲自见识了刘封的才学,才知道自己的举动有多么可笑。「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文学之事,推敲学习,又有何妨?」刘封淡然一笑,今日就是没有这几个人,在这两关之上,他也会情不自禁背上几首诗,所以并不觉得这
几人可恶,反而来得正是时候。
见这几人诚惶诚恐,勉励道:「诸位饱读诗书,若能学以致用,造福一方,方不负先贤之学。」 (5,0);
那几人唯唯诺诺,低着脑袋,本来还有机会和刘封同席饮宴,但现在自取其辱,哪里还好意思继续留下,匆忙行礼之后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殿下,玉门关都贴了一副对联,不如乘兴顺便也给我阳关来一幅吧!」
那几人正走到楼梯口,忽然听到有人还要刘封作诗,不禁齐齐站住,回头一看,正是阳关都尉王凌。
「哈哈,好好好,」刘封似乎心情大好,大笑道,「两关之中,玉门关为屯兵之地,阳关则偏重商队来往,多离情别绪,这样吧——」
略作沉吟之后,刘封朗声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妙极,妙极了,」王凌双目大张,这两句诗当真痛快淋漓,赶紧命人记下来。
凉州七子听在耳中,面面相觑,都看到彼此眼中的无奈和苦涩,看来麒麟王当真才思敏捷,这张口就来的本事,恐怕天下无人能及。几人有些失神落魄,低着头走下楼梯,正走到一半,忽然看到一名士兵全身甲胄,急匆匆地从下面冲了上来,背后插着一杆杏黄赤边旗。
第1130章 自造隐患
(4, 0);
黄旗红边,是最紧急的军情,众人一看到这个探马,马上停止了嬉闹之声,静静地看着那人快步来到刘封面前。
刘封也发现了情况,一摆手,让郭淮带人守在远处,走到了城墙西北角的位置,这里远离城上的守军,说话也不会有人听到。
看来人的模样,刘封便猜到了个大概:「长安的消息?」
「正是!」探马微微躬身,竟从怀中接连拿出了三封紧急信,其中一封为明黄色,显然是从皇宫来的,「这三份情报今早一并传来,将军过目。」
刘封眉头微皱,这几封信都是信鸽传输,但一连来了三封,难道长安城中有了什么变故不成?
第一封先打开的便是黄色信笺,刘封看罢不动声色,打开了第二封,扫了一眼之后,将最后一封也打开,忽然嘴角露出了笑容。
「将军……」那探马见如此紧急的军情,刘封反而面露微笑,丝毫不见紧张,有些意外,「军情可否要回报?」
「暂时不必!」刘封将信笺捏在手中团成一团,用力地揉搓着,「暂且在武威等候消息,若再有情报,速报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