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348)
心绪隐藏极深,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王濬非但是古代名将,统兵能力卓绝,而且姿貌俊美,气度非凡,在刘封见过的这些文武官员之中,相貌排得上前三位,自然更感亲切。
关平为王濬倒茶,王濬受宠若惊,急忙用双手接住,刚才进门是看到二人闲聊的一丝疑虑也忘得一干而进,一颗心怦怦直跳,难以平静。
「不知将军前来,所为何事?」
「哦,对了,」被刘封一问,王濬才想起正事忙道,「不日即将开战,属下此来,特请殿下到乌林检阅水军。」
「原来是为此!」刘封笑道,「我既命你为荆州水军都督,自然相信你的能力,检阅自然是要去的,但要等柴桑水军前来,你们一同演练,看看阵势如何。」 (5,0);
王濬听刘封有比试之意,顿时双目泛光,抱拳道:「末将定尽全力,一展水军之威。」看王濬自信满满,刘封颔首而笑,与他聊起训练水军之事,王濬顿时滔滔不绝,将他来荆州之后对水军的训练和战船的一些改动尽数禀告,一说就是近半个时辰,兴致勃
勃。他出身与官吏之家,少年时代就博通典籍,但不注意个人品行,经常放荡不羁,不知博取名声,故不为乡里所称道,二十岁之后有所醒悟,改变志节,爽朗旷达,胸怀大
志,才被征为河东从事,认识徐邈,从此踏入官场之中。
和刘封一番畅谈,渐渐便放松下来,不再像刚才那般拘谨,看刘封和关平含笑聆听,顿觉得倍受鼓励,热血沸腾。「殿下,此次行军部署,属下有一事不明,还请指教。」闲聊一阵之后,王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忍不住说起了心中的疑惑。
第1244章 五大疑点
(4, 0);
见王濬主动问话,刘封颔首笑道:「但讲无妨。」
王濬皱眉道:「半月以来,末将在在江陵训练兵马,曾见南阳三万俘虏回城,竟无一人受伤,盔甲整齐,兵器鲜亮,甚为疑惑。」
刘封神色微动,和关平对视一眼,端起茶杯放在唇边:「此事还请关将军给个解释吧。」关平见刘封借着喝茶掩饰,嘴角微微一撇,眉头暗皱,刚才他还自夸演技惊人,却没想到王濬竟会观察如此入微,竟从逃回来的士兵身上发现了疑窦,一时间还真不知该
如何解释。
正思索见,却听王濬继续说道:「恕属下唐突之言,关将军此战虽败,但毕竟是襄阳王之后,就算中伏,吾料必定也有一场生死之战,不见势穷,绝不会轻易便降……」
「你是说我不够刚烈?」关平想不出更好的解释,乾脆借着反问岔开话题。
「非也!」王濬抱拳道,「正是种种疑团无法解开,属下才来请教殿下。」
刘封没有回答王濬,喝了两口茶,停顿一阵才道:「先说说你发现的疑点有哪些!」王濬略作思索,答道:「自从归顺汉室,吾自知军中用兵,向来文武搭配,五千人以上部曲,必有军师随行,然此番关将军征讨魏延,近十万大军,却尽是武将,颜琰、沐 (5,0);
风等有谋略,却留在襄阳,此一疑也!」
关平眉毛一挑,故意叹道:「当初南阳本有诸葛乔,只可惜被调到洛阳,后来逃去河东,襄阳和江陵也必须有人镇守防备吴军,他二人是为保后方。」王濬微微点头,神色不动,也不知道他是否相信关平的解释,继续说道:「其二,楚军新得南阳、襄阳,立足未稳,人心不附,以殿下向来用兵之法,早该以雷霆之势北上
汉水截断两郡之路,攻取襄阳,发动反击,如此大肆调集兵马,万全谨慎之策,实非殿下之性也!」
「哦?」刘封听得眉毛一挑,失笑道,「难道我用兵都是以险取胜,旁门左道不不成?」
王濬抱拳道:「非是说殿下手段不堪,而是兵不厌诈,殿下用兵,出奇制胜多,稳中求胜少,楚军虽取南阳,然实力尚不如荆州兵马,早该出兵,不该坐失良机。」「唔——」刘封摸着下巴微微皱眉,想不到他现在也成为别人研究的对象,心中不知该得意还是谨慎,勉强说道,「此时吾先前也有解释,要灭楚军,当如犂庭扫穴,一鼓而
定,必须准备充分。」「此正是属下疑惑之三也!」王濬接着刘封的话题说道,「殿下欲以强压之势平判,以属下看来,只需江陵二十万兵马,再加上姜伯约统领的长安十余万大军猛攻函谷关,两 (5,0);
路齐出。
楚军虽有些兵力,然无大将指挥,必定首尾难顾,如今长安兵马却按兵不动,以函谷关险要而不肯进步,任由楚军肆意扩张,以至丢了南阳,乃至襄阳……」说到这里,王濬看了一眼关平,止住了话题,皱眉道,「若姜将军全力攻打函谷关,以其统兵之能,魏延又怎敢觊觎南阳之地?莫非长安兵马攻关之折损,比之荆州安危更
重乎?」
刘封盯着王濬看了片刻,忽然笑道:「若我说函谷关险要,楚军防守严密,实难攻破,将军信否?」
关平也说道:「还记得昔年秦对六国,百万大军败于函谷关之下,流血漂橹,可见此地险要。」「为将为军,就当冲锋陷阵,为国家舍身而战,随时都有流血战死的觉悟,」王濬却停了停身躯,正色道,「六国攻秦,乃是其心不和,与当年虎牢关讨董相似,如今姜将军
一人统兵,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吾军中又有许多攻城器械,尽可调用,楚军就算占了地利,不得人和,也定难守也!」
刘封心中一动,这个疏忽可要尽早弥补,嘴里却说道:「如此说来,姜伯约莫非真的虚张声势,故意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