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355)
败退,楚军合兵不过三十万,如今主力皆在荆州,如何能守?」
孙权双目微缩,言道:「如此说来,魏延是想在荆州驻留了?」
「关平之败,连魏将军也不曾料到,」鲁淑想着当日和魏延交谈的情形,言道,「既然打开荆州缺口,其便有意以荆州为存身之地,夺取南郡,回转家乡,真正以楚为名。」
「关平此子,当真无用,可笑当年关云长竟敢藐视于朕,奚落皇子,」孙权闻言一阵哂笑,「嘿嘿,如今看来,关平才是名副其实的『犬子』,不知云长泉下有知,是否愧煞!」
鲁淑点头道:「关平之败,搅动整个荆州风云,蜀军全力平叛,无暇东顾,就当如曹爽那般支援楚军,以其为盾,挡住蜀军,方能在淮南全力一战。」孙权忽然抚掌冷笑道:「哼,想那刘封今日与朕交换俘虏,换取粮草,明日与魏交换大将,讹诈钱物,他岂能料到,有朝一日也会反被制,割地换人,真是天道有轮回,大 (5,0);
快人心!」鲁淑言道:「如今魏延志在荆州,若长安蜀军威逼太甚,便欲践行其与曹爽之约,将洛阳送与魏军,叫蜀、魏两国交兵,减轻北方压力,与我结盟,也是想全力与荆州蜀军
一战。」「真是便宜了曹爽此贼!」孙权闻言,心中没来由地妒忌起来,旋即又叹了口气:「真是成也魏延,败也魏延,若非其反叛,朕早已尽得中原之地也;不料今江东危亡之际,
却又是楚军来牵制一方,真是天意弄人吶!」
鲁淑又道:「陛下,臣还因有一项好处,才敢与楚军先行约定,否则断不敢先带使者前来,必要请示圣意方能行事。」
孙权此时怒气也消了大半,抬手道:「你且起来说话。」「遵旨!」鲁淑起身言道,「今楚军主力尽在荆州,若再让出洛阳,就算借了江夏之地,但以臣之愚见,如今刘封亲自统兵调兵,楚军恐难取胜,其一旦落败,唯一可去之处
便只有江夏了,那时候魏延走投无路,陛下再劝降于他,非但江夏失而复得,还能有楚军许多兵马……」「哈哈哈,妙计,果真妙计呀!」不等鲁淑说完,孙权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禁抚掌大笑,「如此说来,无论他魏文长胜败如何,都于我江东大为有利:胜则为西路屏障, (5,0);
败则为朕所用,如同鹰犬,由朕驱使也!」鲁淑见孙权转怒为喜,暗自松了一口气,抱拳道:「当初陛下命臣结好魏延,便有劝其归降入主洛阳之意,如今虽不能得洛阳,却能得江夏及魏延之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
「好好好,」孙权欣然点头,赞道,「卿此次出使,随机应变,大有子敬当年之风度,朕心甚慰。」
「臣若能有家父十分之一之能,披肝沥胆以报陛下,于愿足矣!」
一提起鲁肃,作为名士二代的鲁淑也同样倍感压力,鲁肃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已名满天下,与周瑜同为东吴股肱之臣,自己至今还是一事无成。
和其他人相似,鲁淑也总觉得别人看他的目光十分不善,若有人在他周围交头接耳,便是怀疑是在暗中比较父子二人的能力。
「嗨呀,昔年子敬为了荆州之事奔波半生,屡屡被刘备和诸葛孔明推诿,朕岂能不知他心中为难?」说起当年之事,孙权也是感慨连连,唏嘘长叹。
沉默片刻之后才对鲁淑说道,「次一番卿又保魏延借了江夏,汝父子二人,看来是与荆州有缘吶,但愿不要重蹈覆辙才好。」
鲁淑抱拳道:「魏延乃是武将,最重信诺,不比刘玄德心机深沉,更不比诸葛孔明奸猾狡诈,其既能将洛阳送与曹爽,若其真能立足荆州,想必不会食言。」 (5,0);
「但愿如此吧!」孙权也不仔细去探究此事了。
如今的江夏和当年的荆州,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眼下最主要的还是自保,如果魏延不攻入荆州,他至今还不知道如何破局。
如今有楚军拖住荆州兵马,江东才有了一线生机,其实他也不看好孤军奋战的魏延,必须要在其兵败之前先击退曹爽,留给东吴的时间也并不算多了。
「报——」正在此时,外面的金甲侍卫带着探马走进来,「陛下,魏军十万大军已到合淝,另一路夏侯霸兵发巢县。」孙权收敛神色,吩咐鲁淑负责办理江夏交割之事,马上传令文武大臣前来议事。
第1251章 抢功争先
(4, 0);
就在荆州全面调兵的时候,扬州也烽火再起,曹爽亲自领大军直取合淝,左路夏侯霸攻巢县,右路夏侯威夺新城,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绵延十余里,旌旗蔽日,号角连
天。
孙权在庐江闻报,马上再分十万兵力北上支援张承,自领五万大军到石亭调度,在庐江还留了五万水军,以防蜀军趁机偷袭,还能及时支援。
曹爽命三路进兵,夏侯威领豫州兵马早就渡过淮水,以诸葛诞为前部防备新城吴军,得到进攻命令,遂传令诸葛诞即日便取新城。
新城本是当年诸葛诞在淮南时所建,就是为了防备吴军偷袭汝南,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辛苦一年多筑成的城池,却挡住了自己的脚步。
虽然他对新城的布置了如指掌,但半月来还是派人仔细打探消息,张承在新城分派三万人马,并在城外三十里要道之上依山傍险,扎下两个营寨,防备魏军临城攻打。
自从先前淮南一战,诸葛诞败于侄子诸葛恪手下之后,又在汝南研习兵书,收敛心绪,性情改变了许多,不似当年那般冲动,凡事都谋定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