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378)
徐陵用兵和刘封有些相似,喜欢出奇计,攻其不备,略作思索便抚掌笑道:「妙!以外人来看,楚军与魏军联合,且需仰仗魏军鼻息,河内守军定料不到洛阳会突然进攻,其就算有防备,也必定重兵集结在河东交界处。」 (5,0);
「取河内,当真出其不意!」
姜维也缓缓点头,「只是河内太守陈泰,也颇通兵法,先前几次交手,被他识破计策,还需小心行事。」
刘封笑道:「仅陈泰一人谨慎又能如何?
吾料河内守军于孟津一带防守必定薄弱,就算陈泰有所交代,守军也不以为意。」
徐陵点头道:「不错,若临孟津北渡大河,可直攻河内腹地,将其一分为二,邓将军再从河东出兵,河内首尾难顾,取之不难!」
姜维叹道:「兄长在河东经营两年之久,养精蓄锐,整装待发,此番出兵,必定如滔滔大河,一泻千里,无人能挡。」
刘封大笑道:「士载盘踞河东,早就对河内虎视眈眈,此番将令传下,全军士气可用,再有河西兵力配合,三路出兵,河内可一战而定。」
句扶在一旁缓缓说道:「取河内,得中原,经此一战,想必天下大势依然明晰了!」
廖化大笑道:「哈哈哈,但愿俺能等到天下统一的那一天!」
「廖将军一定能等到那一天!」
刘封微微点头,正色道,「吾意已决,定中原,平江东,当在两年之内完成,最后扫平河北,剪灭曹贼,五年内天下可定!」 (5,0);
「好!」
廖化被刘封的豪气感染,握着拳头挥动,笑道,「俺这把老骨头,再活二十年还绰绰有余,那时候便可将大汉盛世情形告知于关将军了。」
姜维听出了刘封言中之意,皱眉道:「殿下莫非要同时向江东用兵?」
「正是!」
刘封一抿嘴,慨然道,「如今江东人才凋零,兵力大损,仅存的主力随孙权北上,江东必定空虚,荆州、南郡、豫章等地兵马也休养多时,兵精粮足,趁此机会双管齐下,若能扫平江东,则自大河以南,尽归我大汉之手,只剩曹魏在河北茍延残喘,必定人心涣散,破之不难矣。」
徐陵双目微缩,言道:「天下局势即将明晰,三足鼎立因此一战而不复存在,当此之际,吾等更要小心谨慎,万不可骄纵大义,否则一旦失利,将前功尽弃。」
「是啊,骄兵必败,务必谨记在心!」
廖化也在一旁慨然而叹,经历荆州之败的他,对此感触尤为深刻。
刘封言道:「此番可是全国兵马调动,奠定全局之战,只许胜,不许败!」
「遵命!」
姜维几人都敛容答应,谁都知道这一次出兵的重要性,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洛阳计划也不可能再现,错过良机,他们都将是大汉的罪臣。 (5,0);
诸事已经商讨完毕,刘封马上开始传令:「马上派人到长安报信,命张苞、关索等到函谷关领兵,句将军为军师,马忠为参军,带洛阳兵马出动之后,马上从孟津出发,北渡大河,攻取河内!」
「是!」
徐陵马上派人连夜去传令。
姜维言道:「洛阳兵马明日准备,后日出发,函谷关兵马可三日后出动,孝兴自派人与河东兵马联络,一旦攻入河内,魏军大乱,邓将军便可出兵了。」
句扶抱拳道:「遵命!」
有姜维、邓艾、张苞和徐陵等人在,刘封可以完全放心,言道:「明日一早,我便赶往荆州,北方诸事,就交给诸位了。」
姜维抱拳道:「殿下尽管放心,吾等必当全力以赴,不负众望。」
徐陵言道:「我等取中原,倒是简单,只是孙家经营江东数十年,今虽实力大损,恐也不好对付,倒是殿下你要多费心了。」
刘封笑道:「孙权早年在江东,文治武功,励精图治,不失为明君,但晚年昏聩,早已大失人心,江东大族被其尽数得罪,敢怒而不敢言,早思明主了,此番前去,必定有人暗中相助。」
「哦?」 (5,0);
徐陵眉毛一挑,似乎明白了什么,「原来江东早有人愿为内应,看来真是内忧外患,败亡在即呀!」
刘封言道:「若非如此,我还要三思而行,如今孙权自取败亡,各路人马蓄锐多时,天时、地利、人和皆为我所有,此时不出兵,岂非辜负江东豪杰一片美意?」
「原来如此,嘶——」姜维摩挲着下巴言,「照此看来,中原和江东,哪一路能先取胜,还是未料之数呀!」
徐陵笑道:「不如我们打个赌,算上徐州在内,看哪一路先取胜。」
刘封也来了兴致:「以何物为赌注?」
徐陵瞟了一眼姜维,目光忽然怪异,嘿嘿笑道:「输了的,陪我同塌抵足而眠!」
「啊?
你——」姜维大吃一惊,指着徐陵愕然不语。
徐陵却臊眉耷眼,伸出三根手指头在姜维眼前晃动:「要三日吆!」
「哈哈哈,好!」
刘封拍手大笑,首先赞成,姜维自然也无法拒绝了。
「伯约兄,」徐陵奸计得逞,靠近姜维凑过脸去,舔了舔嘴唇怪笑道,「若想取胜,今夜便要和我共商进兵之计,若你故意想败么,嘿嘿嘿……」「告辞!」
姜维打了个寒噤,抱拳狂奔而去,身后传来放肆的大笑之声。
第1272章 暗流涌动
(4, 0);
扬州大战、荆州之变,一年之内的变化,让天下人目不暇接,整个中原大地烽火四起,江东更是人心惶惶,谣言不断,会稽等地贼患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