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384)
刘寓点点头,问道:「中策呢?」
徐陵言道:「中策便是胁迫大人,若方才大人执迷不悟,只要将大人软禁起来,尽量不惊动守军,保城中一切如旧。」
刘寓微微一顿,苦笑道:「想来这下策,恐怕在下性命难保了!」
「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王贤在一旁说道,「一旦事败,我们便只好发动兵马,迅速控制许昌,严禁进出城门,这就难免一场血腥之战了。」
徐陵叹道:「许昌乃是曹氏巢穴之地,必定耳目众多,即便禁严城门,也难保会走漏消息,这对今后行事大为不利,下策也是无奈之举。」
刘寓喝了两口热茶,已经渐渐平复心绪,想到从今之后自己要为汉室中兴而做大事,不禁又热血奔涌,激动起来,从今之后,再也不必烦忧了,而且还能为父亲正名,光耀门楣,重归正途。
端着茶碗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刘寓问道:「既然要执行上策,不知在下要做些什么?」 (5,0);
「一切如常!」
徐陵老神在在,对刘寓言道,「我方才说过,万不得已,不可惊动许昌之人,你便是取中原第一功!明日我与王将军便领兵直取汝南,越早得豫州越好。」
「如此说来,那李胜定已归降,」刘寓已然明白过来,问道:「此去汝南,还是以援军身份么?」
「那是自然!」
徐陵微微点头,郑重言道,「许昌之事,万不可大意,除你之外,天知地知,不可告知第三人,包括家眷及亲近之人,须知隔墙有耳!」
刘寓刚才还想着一会赶奔祠堂去告知老母这个喜讯,闻言不由心中一凛,认真点头,此事只能等中原平定之后再说明了,半年之后便是老母八十大寿,就算是送给她寿礼吧!为了让刘寓死心塌地,徐陵又透露了一另一路兵马已经去取兖州,若是顺利,三月便可平定中原,那时候便将刘寓一家搬到洛阳去。
刘寓将徐陵的吩咐谨记在心,深知此举事关重大,不但干系汉军取中原之事,还关乎着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死安危,半点疏忽不得。
第1277章 全线出动
(4, 0);
自从虎牢关设立关卡封闭之后,洛阳城的一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便无从知晓了,如今的洛阳,仿佛隐没在迷雾之中,看不清其真切面目。
半月来洛阳回归魏国,魏军进出其中,来回调兵,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却没有人知道,函谷关的十万兵马已经连夜进入洛阳,关上只是虚立旌旗。
洛阳城中,李胜早已随姜维前往兖州,如今的洛阳令乃是荀方,刘封将其从长安调来洛阳,总管接应中原各路人马,居中筹措粮草,调动兵力,运筹全局。
这几日张苞和关索几人三番两次来找荀方,出战之心早已急不可耐,荀方却始终不肯下令,两日前西河郡诸将也都赶到洛阳,荀方反让后来的杜预、赵广和令狐宇出动去了荥阳,其他人依然留在城中。
张苞急不可耐,围着荀方催促下令:「我的荀大人,这都快等了十日了,还不下令,错过良机,可就晚了啊!」
荀方笑道:「将军尽管放心,此事吾早有布置,偃师、荥阳二地的兵力还未输送完毕,还需两日时间,务必要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备备备,这要备到何时?」
张苞急得直跺脚,「你看赵广那小子,临走时还笑我和关老三,说他一定取了头功,唉——」「嘿,继业提我则甚?」 (5,0);
关索正好走进来,听到张苞痛心疾首地叹气,笑道,「二哥又来请兵了吧?」
张苞一瞪眼:「难道你不是?」
「嘿嘿!」
关索挠着头一笑,这家伙这两年还在长个,竟比张苞还高了一头,更显得威猛高大,也看向荀方,「荀长史,你看我们都等了这许久,先前调人的时候火急火燎,连夜赶来,现在却又按兵不动,这算何意?」
「时机尚不成熟!」
荀方摇头笑道,「大将军屡次交代,为将者要沉稳如山,统筹全局,谋定而后动,方能百战不殆,二位何以如此性急?」
「嘿嘿,这不有几位军师在吗?」
张苞尴尬一笑,叹道,「这两年来没有仗打,可把我给闷坏了,连夜赶来洛阳,本以为就要出兵,没想到还要等,这可比在长安还难受。」
荀方言道:「伯约和子琼两路出兵取中原,曹爽又派人到长安谈和,陛下正与之斡旋。
在此之前,我们暂时不可出兵,一旦惊动魏军,中原行军必将受阻,吾等还需应时而动。」
张苞和关索等人虽然求战心切,却也知道顾全大局的道理,又发了一阵牢骚,两人便到后花园比武去了。 (5,0);
荀方望着门外也是一阵轻叹,他盼着中原尽快传来消息,却又怕中原来消息,此战主在中原,其次才是河内,必须要分清轻重缓急,耐心等候。
洛阳的兵力趁着这段时间连夜源源不断输送到偃师和荥阳,这两处也是进入河内的重要渡口,姜维已经派兵拿下官渡,大河以西便可放心进兵。
这一日终于快马来报,徐陵一路兵已经进入汝南郡,正分兵取谯郡和陈国,姜维这一路因为有李胜在,从濮阳、陈留到济阴郡,几乎毫无遇阻,由李胜下令换防,兵马都换成了汉兵。
两路兵顺利而进,即将在小沛会合,姜维派人报信,叫荀方马上出兵取河内,李胜带领兵马连过数郡,调兵换防,终于惊动了曹爽。
曹爽已经两次派人质问李胜,为何不守在洛阳,反在中原调兵,李胜以洛阳兵力不足为由回复,暂时在山阳郡边境按兵不动,观察曹爽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