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389)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对,此计最善!」

辛敞方才也正有此意,他还在琢磨如何用兵,没想到郭奕先提出来,懊悔的同时却又信心满满,笑道:「阴雨近一月,军中兵卒多有病倒,将军可命人先放出谣言,就说因天气潮湿,军士多病,将军以人人皆病,有退兵之意,却待天晴之日忽然出兵,吴兵纵有防备,也会因此降低戒心。」

「嗯!」

曹爽微微点头,其实辛敞不说,他也有了些退兵之意,只是不舍得到手的功劳就此放下,给东吴喘息之机,过了这几月,重整兵力,便不好对付了。

辛敞见曹爽采纳其计,心中暗喜,自从阮籍走后,他感觉心头一股无形的压力陡然消失,长出一口气,也恢复自信,这一次全权出谋划策,一定要万无一失。

「无论吴兵是否识破此反击之计,可再命巢县夏侯将军部曲从东面进兵石亭,吸引东吴水军去救,将军再以水军于巢湖尾随与之战,东吴定以为将军因天晴而求战心切,欲速攻石亭,调全军阻击。」

说到这里,辛敞拿眼角瞟了一眼还在低头思索的郭奕,笑道:「将军,两军大战,趁此之时再分一路人马奇袭舒城,纵使东吴有所防备,也难保粮草,可一战而定也!」

曹爽闻言展颜大笑道:「此计与当年官渡之战武帝烧乌巢之粮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5,0);

辛敞捻须笑道:「只是当年袁绍势大,如今却是东吴式微,倚强凌弱,再断其粮草,此乃天灭孙权也!」

曹爽又问郭奕:「伯益意下如何?」

郭奕言道:「此计倒也不差,但未免虎头蛇尾,三军调动,如江河奔流,一发不可收拾,既然出兵,何不虚中有实,一鼓作气?

若能击退吴兵,则一战而定,舒城便无足轻重,若出兵不利,舒城粮草被毁,东吴军心大乱,可再以后军攻之,如此方能万无一失。」

辛敞见郭奕对他的计策还有补充,略有不满,斜视着郭奕问道:「不知道郭军师这虚中有实,『实』计安出?」

郭奕言道:「既然数路出兵,智取舒城,东吴想必也有防备,料我不敢取石亭,将军却以精兵猛攻石亭,吴军措手不及,或可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取石亭?」

曹爽吃了一惊,连辛敞都有些错愕,韩综更是愣住了。

石亭可是东吴中军所在,由孙权亲自坐镇,必定有重兵守护,左右还有羡溪和舒城的兵马,三处遥相呼应。

如果攻打石亭,被其他两路来救援,三路夹攻,除非兵力优势在数倍以上,否则很难抵挡得住。 (5,0);

而且巢湖还有江东水军守护,一个不小心,这股兵力就会陷入重围之中,有去无回,比从潜山偷袭舒城屯粮之地还要凶险万分。

「郭军师,如此用计,未免太过冒险了吧?」

辛敞一声冷笑,「攻打石亭,从水路定难通过,还是要从潜山行军,险要之处必有吴兵把守,只恐还未到石亭,便被其所败。」

「正是因此,才要重兵出动!」

郭奕点头言道,「正如泰雍所言,吴军自以为守住潜山险要,水军封锁巢湖,吾等便不能南下,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强攻潜山据点,直逼石亭,即便石亭攻不下,却占了潜山险要,后军便可直逼石亭了。」

「嗯,潜山之地,务必拿下,才好进兵!」

曹爽也同意郭奕的观点,结合二人之计吩咐道,「先散步流言,待雨停之后佯装撤退,先命夏侯霸出动巢县兵力攻打羡溪,再伺机调兵取潜山险要,直攻石亭。」

「遵命!」

三人抱拳答应,郭奕先去安排士兵散布流言。

曹爽又对韩综吩咐道:「舒城之事,还要小心打探,注意城中之人,若是吴军有诈,可早来报知于某,本将自有安排。」 (5,0);

韩综走后,辛敞才笑道:「将军其实无需嘱咐于他,若舒城有诈,东吴用诱兵之计,正好可将计就计,东吴此乃自断其臂也!」

曹爽一怔,皱眉道:「如何将计就计?」

辛敞笑道:「若孙权痛恨韩综,想藉此除之,必诱其领兵去舒城以北烧粮,如此潜山守军必定薄弱,或稍作抵挡便退,让韩综人马通过,再分兵把守;此时将军可分一部人马留于潜山之中,叫韩综去取舒城,那时候进兵取潜山,吴军来防,先前人马却从背后反攻,两下夹击,必可大破吴军,夺得此险要之地也!」

「哈哈哈,妙,果然妙!」

曹爽闻言大喜,抚掌笑道,「如此说来,某倒更愿东吴这是诱兵之计,反倒简单痛快,不必花费许多心思。」

「正是!」

辛敞点头附和着,心中却暗自高兴,此次设谋成功,他将得到曹爽的认可,证明自己不必那阮籍差,成为军中首席军师。

第1282章 天现异象

(4, 0);

江北阴雨绵延,江南之地却艳阳高照,不过北面战事正紧,魏军大军压境,百姓们却心头布满阴霾,惶恐不安,每日打听着前线消息。

中午时分的建邺,烈日当头,闷热无风,大街上空无一人,茶肆酒楼,屋檐树荫之下,百姓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喝茶乘凉,偷偷议论着当下的局势。

孩童们穿梭在小巷之中,嬉笑玩闹,为这燥闷的天气带来些许生气,他们不知大乱将至,更不知魏和吴有何不同,吃饱喝足,便玩耍游戏。

巡逻的士兵无精打采,在阴凉处缓步而行,烈日之下则快步通过,城上的守军也尽量躲在角楼之下,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目光呆滞无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