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1467)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第1352章 有备无患

(4, 0);

刘封笑道:「唐咨若真在城中,即便巡城,又何必打出旗号,用他人来冒充?

这是欲盖弥彰。」

陈寿和李丰闻言微微点头,如果刚才刘明没有看错的话,唐咨让人顶替他巡逻,确实有些反常了。

刘封传令道:「来人,传令胡遵、寇威前来帐中议事。」

不多时,胡遵和寇威都来帐中,刘封言道:「黟县守将唐咨不在城中,我料他必定是绕后欲断我后路或袭击粮草去了,破城就在今夜。」

胡遵负责攻城,刚才刘明发现城内情形不对,是他命刘明亲自来禀告,大概也猜到了一些,微微点头。

寇威还不知情,冷笑道:「这唐咨胆子倒真是不小,城内被打还不够,还要出城来挨打?」

刘封看了看桌上的地图,言道:「黟县以南为浙水,沼泽极多,唐咨必从城北大庾山而去,不管他去攻乐平还是偷袭石门峡,都要从篁岭经过,可先占住此山阻截吴兵。」

寇威抱拳道:「末将愿领兵去阻截唐咨,定将他人头提来。」

刘封点头道:「好,我分你两万人马,兼程赶往大庾山,先占住篁岭,再分三千兵去至石门峡与守军一同埋伏,李丰与你同去。」 (5,0);

「遵命!」

二将领命前去点兵。

刘封又对胡遵吩咐道:「马上命投石车开始攻城,将城上吴兵压制回去,不叫他们看到寇将军离营,待吴兵疲惫,今夜再去取城。」

「是!」

刘封思索一阵,又对蒋班吩咐道:「蒋护军,命你再领三千人马,等到天黑,便引兵到婺水以北截断大庾山之路,如果唐咨逃回,便断他后路,将其捉拿。」

「遵命!」

蒋班也领命去准备。

孙邻见刘封顷刻间就把兵马安排出去,从容不迫,叹道:「吾于丹阳长大,守豫章三年之久,亦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大将军却如数家珍,如此周全,汉军岂有不胜之理?」

刘封晃了晃手中的地图,笑道:「出征在外,地形最为重要,为将者岂能不知地理?」

孙邻闻言一阵苦笑,依然摇头感慨,这个常识他自然知道,但令他吃惊的是刘封才到丹阳,手中便有如此详细的一封地图,简直匪夷所思。

他从小就在丹阳境内长大,也不知道篁岭这个地方在哪里,汉军准备充分,由此可见一斑。

(5,0);

看刘封有备无患,孙邻忽然心中欣慰起来:他败于刘封之手,着实不冤。

「报——」就在此时,刘明再次回到中军禀告,「属下观察许久,果然城中吴兵多有重复,只是更换衣甲,往来巡逻,有几名士兵记得清清楚楚,不会有错。」

「很好,」刘封微微点头,笑道:「他唐咨想要瞒天过海,却不知道我军中还有火眼金睛,早就看穿了这一切。」

陈寿想起那个望远镜,慨然道:「我大汉有如此神物相助,将来敌军将无处遁形了。」

刘封对神色怔忪的孙邻言道:「孙将军,命你随刘将军到井阑上再去观察一番,看看城中守将是否只剩骆统和鲜于丹二人,再算算城中留了多少兵马。」

孙邻回过神来,抱拳道:「遵命!」

「承祚,命人告知刘铄,叫他在后军马上赶制一千木筏……」刘封才说话,便见刘铄从帐门口走进来,笑道:「子休来得正好,我正要找你。」

刘铄一怔,但还是一脸愁容,上前两步跪在地上,抱拳道:「大将军就命。」

刘封吃了一惊:「何事惊慌?

先起来说话。」

刘铄跪地不动:「非是为属下求情,而是为他人,此事唯有大将军能救。」 (5,0);

「先起来说吧!」

刘封眉头微皱,刘铄才归降不久,就在军中,难道一来就得罪了什么人?

刘铄起身言道:「属下是来为滕胤求情!」

「滕胤?」

刘封有些意外,楞了一下才失笑道,「那滕胤乃是东吴太常,九卿之首,又是托孤大臣,权重一时,能有何事?

就算有事,我这也是鞭长莫及呀!」

刘铄言道:「大将军,滕胤因属下投汉受到牵连,被侍中吕壹和中书令孙弘诬陷下狱,恐难保性命,姑母派人来告知于我,要救姑父,需我兄弟二人到建邺澄清此事。」

刘封倒有些意外:「滕胤原来是你姑父?」

陈寿在一旁解释道:「当年中原战乱,其父滕胄兄弟南渡江南后,因与刘公为世交,故来依附,想必当初便将其女嫁与滕胤了。」

「正是如此!」

刘铄点头道,「正因此时,吕壹、孙弘诬陷姑父有投汉之心,伪造大将军书信,将其下狱,意图杀害。」

刘封皱眉道:「你兄弟二人若此时赶去建邺,岂不是自投罗网? (5,0);

非但救人不成,反倒白白送死。

此事我也无能为力呀!」

刘铄急道:「请大将军以书信昭告天下,正名滕胤清白……」「嘿,你这是什么救人之法?」

刘封一听就笑了起来,看来刘铄与姑母之间感情还不错,惶急之下,竟然想出这种可笑的办法来。

「刘将军,你这是缘木求鱼,找错人了呀!」

刘铄正呆愣之际,却见陈寿在一旁笑道,「将军只管放心,吾料汝姑父不至有性命之忧。」

刘铄怔然问道:「啊?

为何?」

陈寿笑道:「刘家与滕家是姻亲,但滕家与诸葛家也是姻亲,诸葛恪之子娶了汝姑父之女,吾料其女比将军更为急切。

诸葛恪如今为东吴大将军,有他保护,何须来求大将军?」

同类小说推荐: